郝海匣
(河北省定州市環境保護局,河北定州073000)
近幾年來,環境已成為世界范圍關注的話題,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環境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解決環境問題的環保工作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節能減排、總量控制雖然說是改善環境的最佳途徑,但我們更不能忽視的是環保工作中一項最基礎性的工作——排污申報登記。
“排污”是指排污者直接或間接向環境排放污水、廢氣、噪聲、固廢等環境污染行為。“申報”是指排污者按照國家環保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縣級以上環保部門的環境監察機構申報在正常作業條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及與排污情況有關的生產經營設施、污染防治設施情況,并提供必要的資料。“登記”是指環保部門的環境監察機構對排污者申報的污染物情況、生產經營設施情況和污染防治設施情況進行登記注冊。排污申報登記,是指向環境直接或間接排放污水、廢氣、固廢、噪聲的工業企業、商業機構、服務機構、政府機構、公用事業單位、部隊、社會團體、個體工商戶等一切生產、經營、管理和科研等一切排污者,按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向所在地縣級以上環保部門申報登記在生產、經營過程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排放去向、排放方式及與排污有關的生產、經營情況的一種法律制度[1]。
排污申報登記制度是在1982年國務院頒布的《征收排污費暫行辦法》中首先確定的。在1984年的《水污染防治法》、1987年的《大氣污染防治法》、1989年的《環境保護法》、1993年的《噪聲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中都規定了這一制度。根據法律、法規授權,國家環保局于1992年發布了專門的《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管理規定》。2003年國務院發布的《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及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相配套的《關于排污費征收核定有關工作的通知》等,對這一制度又作了全面、具體、系統的規定[2]。
根據《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排污單位拒報排污申報登記事項的,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可給予警告或者罰款1萬元以下(《固廢法》第46條第1項、《水細則》第 38條第 1項)、5萬元以下罰款(《大氣法》第46條第1項),并責令限期補辦排污申報登記手續。對應辦理變更申報登記手續而未辦的,視為拒報,并按拒報予以處罰[3]。
(1)排污申報是科學地核定排污量、嚴格公正地征收排污費的前提條件。排污費是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進行征收的。要征收排污費首先要搞清楚排污者排放什么污染物、排了多少;其次是排放的污染物種類和數量對不對,是否科學準確和公平合理,在此基礎上才能依法足額征收排污費。
(2)排污申報登記是環境執法的基礎。環境監察機構的重要職責對排污者排放污染物、污染治理設施運行以及排污者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情況進行現場監督檢查。通過排污申報登記搞清楚轄區內有排污者數量、規模、類型、排污及生產的基本狀況,執法才能有的放矢。執法工作要以事實為依據、法律為準繩,排污者正常情況下的生產、排污情況都應當通過排污申報取得,只有將正常情況與檢查時的現時情況相對照才能判定排污者的行為是守法還是違法。
(3)排污申報登記是各級政府環境管理決策的重要依據。按照《環保法》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必須掌握本轄區的環境狀況。各種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情況直接影響環境的質量狀況。排污申報登記對應進行排污申報登記的對象作了明確而具體的規定。它包括了除居民家庭和個人以外所有對環境有污染影響的對象與污染物的種類。因此,它所形成的污染源與污染物的一個完整的資料數據庫,不僅靜態上全面而準確,而且反映出污染的空間布局和動態變化。排污申報登記對于政府評判本轄區的環境污染狀況及其變化情況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對環境質量狀況與污染物排放狀況的分析,認清本地區的環境形勢,政府才能更科學地制定改善環境質量的對策。
(4)排污申報登記是環保部門實施各項環境管理制度的基礎。排污申報登記數據庫記錄了每一個排污單位全面的詳細的環境信息。排污申報登記為排污收費、排污許可證及總量控制、建設項目管理、限期項目監督檢查、環境統計、環境質量評價、現場監督檢查、污染事故報告各項工作提供最基礎的最全面的依據。環保目標責任制、限期治理、總量控制、排污收費等工作與排污申報工作相銜接,其管理與考核都因有了數據量化指標而更為客觀公正。例如,排污申報登記是核發排污許可證和削減排污量,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前提的基礎性工作,它在環境允許接納的污染物總量和排污單位需要排放污染物總量之間找到了調控的“聚焦點”。企業事業單位也為自身找到了污染物削減量的座標。環保部問只要抓住了排污申報這項基礎性工作,就抓住了改善環境質量的重點。
(5)排污申報登記是向排污者宣傳環保法律法規和知識、明確其責任義務的重要手段。通過排污申報登記,排污者可以掌握自己產生和排放污染物的狀況,學習了解相應的環保知識和污染治理技術,促進排污者履行環保法規法規規定的防治污染和保護環境的職責和義務,加強其內部管理,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排污申報工作,各申報單位逐步認識到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企業建立健全環境管理網絡體系,加強企業內部的環境管理,保證環境保護工作“組織、任務、目標”三落實。絕大多數企業已認識到:“環保工作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前提條件”。同時也轉變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效益的舊觀念。從而使企業開始走向了可持續發展的健康大道。
(6)排污申報登記是提高環境執法地位和權威的重要方式。環境監察機構通過排污申報和登記,掌握污染物排放的狀況,為政府和環保機關的決策和管理服務,在服務中確立和提高自己的地位。同時,讓排污者知道誰將對其直接執法,其排污的情況都掌握在環境監察機構手中,不守法將承擔什么責任,有助于排污者自覺守法。
(7)排污申報登記實行的是長效動態管理,保證了管理工作的連貫性。環保部門不斷受理企業的排污申報登記,對各排污單位實行一季一檢查,這樣有關污染源和污染物的全部數據資料都將得到不斷補充和更新,它克服了一次性專項調查,由于調查時間長、內容單一、缺乏后續工作而使調查數據僅能成為具有參考價值的歷史數據的不足,而且由于排污申報登記實行的是長效動態管理,不僅滿足了客觀情況不斷發展變化、政策措施與目標任務適時進行調整的需要,而且實現了因臨時需要而查找數據資料進行隨時可供使用的轉換,為決策贏得了時間,取得了主動。
(8)排污申報登記作為涉及環保部門各業務科室的一項工作,具有促進和制約性。排污申報登記工作進一步理順了管理、監理、監測3者的關系,改變了各科室間幾張皮的現象,有利于互通信息。互相促進、互相監督。在排污申報工作中管理科室要對排污單位的申報內容進行全面核查,有利于管理科室及時掌握污染源污染狀況,從而進一步推動各項環境管理工作。監測站要應申報企業的委托進行污染源監測,這就擴展了監測站的業務量,增強了環境監測“耳目、哨兵、尺子”的職能作用;監理站按實際排污數據依法足額征收排污費順理成章,使排污費的征收額度較客觀的反映出污染控制水平;并且各科室在環境執法過程中又能夠相互監督,有效地避免了環保部門內部執法的隨意性,保證了執法到位。
排污申報工作是一項面廣、事繁、操作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統計了轄區內所有排污單位的基本信息、排污、治理等情況,對于依法加強征收排污費,推動環境監測深入發展,強化環境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排污申報是我國環保工作深入開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律制度措施之一。
[1]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排污申報登記實用手冊[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2]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排污收費制度[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3]樸光洙,劉定慧,馬品懿.環境法與環境執法[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