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紅 張明虎
(寧夏固原供電局 寧夏 固原 756000)
固原供電局是寧夏電力公司下屬國有中一型地市級供電企業,擔負著固原市及周邊四縣一區人民生產生活用電,轄區農網規模大,農電用戶多,如何進一步的做好農電營銷管理工作是我們要重點思考和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
固原供電局目前共有10千伏農網線路5780公里,占寧夏電力公司的26.4%;鄉鎮供電所64個,占寧夏電力公司的29.2%;服務農電用戶27萬戶,占寧夏電力公司的20.8%。由于轄區農電比例大,決定了固原供電局是一個農電責任大局。
自1999年實行縣級供電企業體制改革以來,固原供電局縣級供電企業由原來的直管直供和躉售代管兩種模式全部改制為直管直供,固原供電局農電管理水平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隨著縣級供電企業管理模式變化,原來由農電股主管的農電營銷工作職能轉而由客戶服務中心承擔,實現了農電管理水平的新提升。如何進一步強化農電管理,實施“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的農電發展戰略,提高服務“三農”能力,還需要我們下很大力氣。
實施"兩改一同價"的目的是為了加強農電營銷管理,規范農村電力市場,降低農村電價。農網改造后供電企業管理的資產延伸到各用電客戶的表箱,電網維護、安全責任、抄表、核算、收費、服務等工作量增大,管理難度增大,供電成本增加,由此引發的諸多問題值得我們重視。
由于代管躉售體制轉直管直供的縣局供電企業的體制改革過程,造成縣級供電企業和農村供電所客觀遺留問題較多,集中在人員年齡結構老化,文化層次較低,結構性缺員嚴重,人員結構不能完全滿足國家電網公司“三集五大”體系建設要求。加之多年以來,營銷人員崗位工資偏低,勞動強度大,部門考核相對嚴格。與同單位其他部門相比,營銷管理人員容易產生不平衡心理,崗位缺乏必要的吸引力,造成縣級供電企業營銷人員大量流失。各農村供電所的營銷工作,由于缺乏必要的專業人員指導,管理更加滯后、粗放。如果沒有一支高素質、穩定的營銷隊伍,營銷管理水平的提高無從談起。
目前,農村供電所各專業的培訓較少,培訓水平低,達不到培訓目的。這樣,由于專業的營銷知識沒有完全滲透到基層供電所,而原有的農電管理由于機構設置變更,出現短期不適,導致管理上的盲區。因此,各農村供電所迫切需要規范的營銷業務知識培訓,縣級供電企業培訓力量顯然不夠,沒有嚴密的培訓體系,不能形成科學的培訓機制,造成目前多數農村供電所的營銷管理依舊不能得到有效提高,長足發展。
農電線損居高不下是影響農電營銷工作的重要因素。在農電管理實行"四到戶"管理后,村委會對電力工作的支持力度減弱,個別村委會甚至故意刁難,有些工作很難正常開展,農網用戶竊電事件時有發生;固原農網雖然經過多次改造,但高耗能變壓器、裸導線、小線徑導線等薄弱環節依然大量存在,各種原因共同導致農網線損居高不下,農電營銷人員面臨的責任考核壓力較大。
固原農網面臨供電區域大,負荷分散,線路供電半徑大的現狀,造成供電質量不能完全滿足要求,農村低電壓問題依然存在,農網用戶對電能質量的訴求不能滿足引起的用電投訴較多。
電力企業與農村用電戶的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方面,沒有嚴格的政策界定,無具體操作的規則和辦法,形成局部地區和少數客戶的惡意投訴,同時使供電所員工在處理一些具體問題上無從著手,左右為難。
農村供電所作為供電企業的派出機構,在日常工作中在維護企業的權益的同時,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也必須依法進行供用電。農村供電所工作人員法制觀念的淡薄成為農電營銷管理工作的主要問題。供用電合同簽訂不規范導致法律糾紛較多。
農網用戶供電范圍大,但整體用電量不大,客觀存在用電負荷長期增速過緩,造成固原供電局在公司系統績效管理對標指標中關于全員勞動生產率部分整體整體較低。
保持一支高素質的、穩定的營銷隊伍是當務之急,也是國家電網公司“大營銷”體系建設的保障力量。有效防止專業人員流失,穩定營銷隊伍,提高農電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是進一步搞好農電管理工作的關鍵。要通過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內部培訓、自主學習等多種手段,盤活現有人員,挖掘內部潛力,解決結構性缺員的根本問題。
一是以SG186營銷管理系統上線為契機,進一步理順專業管理,加強專業監督檢查。首先應從各級營銷主管部門開始,對各專業管理進行必要的調研,切合實際,改進和延伸本專業管理,并提出切實可行方案,對各基層部門加強指導、加以規范,消除專業盲區,加強鏈條管理;二是以正在開展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為契機,全面梳理農電用戶基礎臺帳,實現基礎資料系統化管理,并且要確保存檔資料與客戶用電情況相對應,與營銷管理臺賬相對應,與計量管理臺賬相對應;三是針對農村供電所開展業務培訓,定時間、定任務,并加強培訓效果考核;四是農村供電所必須強化專業管理職能,規范內部流程,各職能崗位各負其責,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確保營銷抄、核、收三個環節相互獨立、相互約束,實現抄表不核算、核算不收費,堅決杜絕內部工作人員徇私舞弊。
一是加大農電用戶的竊電查處力度,采用警企聯合的查處方式并依法加強對竊電人員法律責任追究,切實發揮打擊和震懾的雙重效果;二是以正在實施的農網升級改造和智能電網建設為契機,加快更換高耗能變壓器、裸導線和小截面導線進度;三是加強農網設備運行維護,及時修剪線下樹木,清理線路通道;四是合理分配配電變臺三相負荷。通過采取多種措施,切實降低農網線損。
積極利用“十二五”規劃,加強農網建設規劃,優化農網結構和布局,完善農網雙電源建設,改善農網電源點布局,縮短農網線路線路供電半徑,加強農網電壓質量在線監測。積極開展農村“低電壓”治理,提高農網電壓質量和供電可靠性,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強調全面提高優質服務水平,并不等于全部服務內容都必須無償服務。無償服務的主要內容應包括:為客戶排憂解難,解決其臨時中斷供電問題及用電村各類用電設施的正常管理、維護、事故搶修、電能表定期校驗、輪換等。除此以外,應當探索實行有償服務,如:用電業擴工程、新建工程客戶提出的非正常管理的線路改造,用戶自費購置設備的室內、室外安裝等,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的界定原則以用電設備產權歸屬為界限,有償服務收費標準應嚴格控制,要得到物價部門的認可。可有效減輕供電所員工工作量和勞動強度,并減少用戶不必要的投訴。
一是對農網客戶供用電合同進行全面清理,明晰供用電雙方安全責任。重點檢查供用電雙方責任和產權分界點是否明晰、規范,核查臨時用電合同(協議)是否齊全,安全用電條款是否具體和規范,對清理出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二是積極開展“三位一體”農村安全用電體系的建設,并探索建立由縣區政府主導,各行政村為主體,供電企業協助的農村用電安全共建組織,以逐步建立農村安全用電管理長效機制。三是依據國家頒布的《價格法》、《合同法》,加強最基層的農村供電所員工法律知識學習和培訓,要學會、掌握、進而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電力企業的合法權益,并嚴格遵照執行已有的法律規定。
以政府倡導的家電下鄉為契機,營銷人員應廣泛宣傳電能優點,引導用戶用電,增強用戶的環保意識。同時提供技術咨詢,介紹安裝、使用中的注意事項,還應根據用戶需求,裝設漏電保護器等,以確保用戶安全用電。最終達到以優質的服務,去尋求和開拓市場,加快農網用電負荷增速的新提升。
加速用電管理現代化進程。對于基層的農村供電所來說,業務工作中有兩個最為頭疼的問題,一個是用電營銷過程中的電費拖欠,另一個是由于竊電等原因造成的線損問題。
加快用電采集系統建設,盡快實現全覆蓋、全費控。全面應用SG186營銷系統,充分運用營銷自動化系統。積極使用預付費智能電表,使催交電費和采取必要的停限電技術措施有效地結合起來,提高電費回收率。應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實時監測用電戶的電壓、電流,通過電壓、電流和功率的在線監測,有效防止竊電的發生。
今后通過各級營銷人員的努力,將“三農”工作作為全局發展的立足點之一,積極開展縣級供電局創一流、供電所標準化和臺區標準化建設,農電用電營銷管理將日趨規范有序,廣大農村客戶真正能享受到"優質、方便、規范、真誠"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