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第七屆全委會主席韓啟德在中國科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中指出,五年來,中國科協堅持以科技工作者為本,著力為科技工作者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一是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扎實深入。著眼于在黨和政府與科技工作者之間建立暢通穩定的雙向溝通渠道,積極推動建立規范化、制度化的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制度,每五年開展一次全國性綜合調查,每年組織若干次專項調查,開展科技人力資源研究,及時了解、準確反映科技工作者在就業方式、科研環境、生活狀況、流動趨勢和思想觀念等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第二次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等一批調查報告引起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重視。著力建設布局合理、動態調整、兩級聯動、規范科學的調查站點體系,在全國設立504個國家級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131個省級站點,科技工作者反映意見建議的渠道更加通暢。
二是科技人才表彰舉薦活動積極活躍。圍繞發現和舉薦一流科技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先后3次推薦兩院院士候選人,其中42人當選中科院院士,37人當選工程院院士。聯合中組部、人社部認真開展中國青年科技獎等品牌獎項評選工作,從1000余位歷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中涌現出46位院士、30位大學校長、81位科研院所負責人。著力打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獎勵品牌,2010年評選產生977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從50名候選人中由公眾投票產生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使評選活動成為聲勢浩大的科技工作者宣傳活動。充分發揮“千人計劃”窗口單位作用,深入實施“海外智力為國服務行動計劃”,推薦引進100余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設立的各類科技獎項,也已經成為我國科技獎勵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三是優秀科技工作者宣傳力度明顯加大。堅持以科技人物宣傳為主線,通過央視《大家》欄目等主流媒體大力宣傳在科技創新和普及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創新團隊,組織拍攝《大愛如天》、《錢學森》等科學家題材電視電影,充分展示當代優秀科學家的光輝業績和高尚品格。聯合中組部等11部委啟動實施“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及時把反映老科學家學術成長經歷的重要資料保存下來,讓老科學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受到中央領導同志充分肯定和科技工作者熱烈歡迎。
四是服務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立足打造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的活動品牌,自2008年起創設“中國科協會員日”,在每年12月15日組織全國學會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會員服務活動,進一步密切科協與學會、學會與會員、會員與會員之間的聯系,夯實學會基礎。定期組織看望中國科協七大代表,聽取意見建議,暢通聯系渠道。各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積極探索服務會員的新途徑,開設會員服務專線,嘗試建立科協常委聯系點制度,獲得科技工作者的認可和好評。
五是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進一步加強。聯合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等部門建立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大力推進科研誠信建設。發布實施《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試行)》和《學會科學道德規范(試行)》,印發宣傳《中國科協致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倡議書》,倡導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維護科技界的良好社會聲譽。針對科技界學風問題進行專題調查,形成調查報告,受到國務院領導同志高度重視,有力推動了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組織“院士專家科學道德教育活動宣講團”,深入高校開展巡講活動,引導青年學子正確認識科學研究。與美國科學促進會發表聯合聲明,聯合成立科學道德指導委員會,協調雙方在科學道德領域的合作,產生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