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第七屆全委會主席韓啟德在中國科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作的工作報告中指出,五年來,中國科協推動發布《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深入實施《科學素質綱要》,推動形成社會化科普工作格局。
一是推動《科學素質綱要》頒布實施。按照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綱要部署,聯合14部委研究起草《科學素質綱要》,并由國務院發布實施。充分發揮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的組織協調作用,積極推動建立健全綱要實施工作機制,全國30個省(區、市)、90%以上的地(市、州)和80%以上的縣(市、區)成立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機構,形成黨委和政府加強領導、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社會化科普工作格局。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牽頭對12個省(區、市)綱要實施情況督查結果顯示,各地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科學素質工作,多數省(區、市)以黨委和政府名義印發實施意見,將科學素質工作納入績效考核管理范圍,綱要實施取得顯著成效。
二是未成年人、農民等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務實高效。堅持以未成年人、農民、城鎮勞動人口、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為重點,努力把科普工作納入《科學素質綱要》框架之內。與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科技部等聯合開展科教進社區、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館活動進校園等活動,與農業部聯合制定《農民科學素質教育大綱》,與國家民委等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見》,與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人社部聯合開展農民工安全生產科普活動,與中組部聯合開展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與試點工作,與中直工委共同舉辦中央直屬機關領導干部科技報告會,努力以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提升。第八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顯示,中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已經從2005年的1.60%提高到3.27%,實現了《科學素質綱要》確定的“十一五”時期發展目標。
三是主題科普活動品牌效應不斷擴大。圍繞“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題,著力打造全國科普日活動品牌,推動主題科普活動進學校、社區、農村、企業、機關,把科學素質工作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2010年“六一”國際兒童節期間,胡錦濤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來到中國科技館新館,與首都少年兒童一起參加“體驗科學、快樂成長——希望一號小衛星”科普活動,引起強烈社會反響。中央書記處領導同志連續五年同首都各界群眾一起參加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各地科普活動的深入開展。五年來,科協系統共舉辦主題科普活動123萬次,參與公眾超過9億人次,同時積極參與全國科技活動周、科技下鄉等活動,努力為社會公眾提供優質高效的科普服務。
四是科普資源共建共享工作成效顯著。發布實施《科普資源共建共享工作方案(2008-2010年)》,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科普創作,推動優質科普資源共建共享。建成開通中國數字科技館,公眾訪問量超過1.7億人次。“科普大篷車”廣播電視節目在全國2275家電視臺播出,形成覆蓋全國的科普節目電視播出網絡。圍繞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聯合主辦“科技圓夢想、和諧迎奧運”科普互動體驗展全國巡展,組織開展“相約名人堂——與院士一起看世博”活動,社會反響良好。評選頒發首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推出《科學啟示錄》、《世博的科學傳奇》等一批精品科普作品,出版科普圖書5000余種,科普資源儲備更加豐富多彩。
五是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以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聯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中科院等13個部委制定實施《科普基礎設施工程實施方案》,編制發布《科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2008-2010-2015年)》,指導促進各類科普基礎設施快速發展。目前全國科技類博物館已達582座,其中“十一五”期間建成開放155座;中國科技館新館示范帶頭作用顯著,日均接待觀眾1萬余人次;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達到713個,成為引領基層落實《科學素質綱要》的重要抓手。各級科協及所屬團體結合專業和地方實際,積極發展各類社會化科普教育基地,建設科普宣傳欄、科普活動站、科普大篷車等城鄉基層科普設施,提升應急科普服務能力,在科學應對汶川特大地震、玉樹強烈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