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越 賈 更 李析蒨
(1.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急診科,吉林長春 130021;2.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婦產科,吉林長春 130021)
《辭海》胎教:“古人認為胎兒在母體中能夠受孕婦言行的感化,所以,孕婦必須謹守禮儀,給胎兒以良好的影響,叫“胎教”。說胎教,一方面是胎,一方面是教,它是胎與教相結合的學問。胎是受教育的實體,教是指胎兒在母體內能受到各方面的感化并接受教育、教養之意。孕婦在各方面有意識地、主動地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對胎兒進行良好影響的方法就是胎教。
胎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胎教,是指為促進胎兒生理和心理健康發育成長,同時確保孕產婦順利度過孕產期所采取的精神、飲食、環境、勞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如果沒有健康的母親,就不能生育出健壯的孩子。狹義的胎教,是指妊娠期間,在加強孕婦的精神、品德修養和教育的同時,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過母體,刺激胎兒的感覺器官,以激發胎兒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有益活動,從而促進身心健康發育。通常所說的胎教,一般是指狹義的胎教。然而,廣義和狹義的胎教是統一的,兩者不可偏廢,孕婦保健和對胎兒感官有益的刺激是胎教的兩個方面,它們屬于有機組成的整體,密不可分。
音樂胎教法已在許多國家運用,如澳大利亞堪培拉的產科大夫曾讓35名孕婦,每天按時來醫院欣賞音樂,胎兒出生后,個個體格健壯。10年后有27名兒童獲音樂獎,4名兒童舞蹈演員,其他人成績均為良好,無一人有不良行為[1]。音樂胎教在我國興起不久,市場上出現過音樂胎教磁帶,引起不少年輕夫婦的興趣。音樂胎教的作用和方法有待探索,但可以肯定地說胎兒能夠聽到音樂,根據對胎兒的聽覺產生期所做的確切研究表明:六七個月的胎兒能夠聽到母親聲音外的音樂是毫無疑問的。
音樂除藝術上的價值之外,還有各種生理、心理的效應。心理學家認為,音樂能滲入人們的心靈,激起人們無意識超境界的幻覺,并能喚起平時被抑制的記憶。胎教音樂能使孕婦心曠神怡,浮想聯翩,從而改善不良情緒,產生良好的心境,并將這種信息傳遞給腹中的胎兒,使其深受感染。同時,優美動聽的胎教音樂能夠給躁動于腹中的胎兒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朦朧地意識到,世界是多么和諧、多么美好。
生理方面,悅耳怡人的音樂對孕婦和胎兒聽覺神經器官的刺激,可使母體分泌出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對心血管、內分泌和消化系統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音樂旋律產生的聲波刺激,可提高生物體內酶的活性,調節血流量和振奮神經細胞,還能使胃的蠕動變得規律,唾液和胰島素增多,促進新陳代謝,使母體的抗病能力增強。孕婦在接受胎教音樂時,還能較好地改善和加強大腦皮層及神經系統的功能,使得母體與胎兒的生理節奏產生共鳴,進而影響胎兒全身各器官功能。
從孕16周起,便可有計劃地實施。每日1~2次,每次15~20min,選擇在胎兒覺醒有胎動時進行。一般在晚上臨睡前比較合適,可以通過收錄機直接播放,收錄機應距離孕婦1m左右,音響強度在65~70分貝為度。胎教傳聲器直接放在孕婦腹壁胎兒頭部的相應部位,音量的大小根據成人隔著手掌聽到傳聲器中的音響強度,即相當于胎兒在子宮內能聽到音響強度來調試。腹壁厚的孕婦,音量可以稍大一些;腹壁薄的孕婦,音量應適當小一些。胎教音樂的節奏宜平緩、流暢,不帶歌詞,樂曲的情調應溫柔、甜美。但要注意不能把收錄機直接放在孕婦腹壁上。在胎兒收聽音樂的同時,孕婦亦應通過耳機收聽帶有心理誘導詞的孕婦專用磁帶,或選擇自己喜愛的各種樂曲,并隨著音樂表現的內容進行情景的聯想,力求達到心曠神怡的意境,借以調節心態,增強胎教效果。
對話胎教法:孕20周,胎兒的聽覺功能已經完全建立。母親的說話聲不但可以傳遞給胎兒,而且胸腔的振動對胎兒也有一定影響。因此,孕婦要特別注意自己說話的音調、語氣和用詞,以便給胎兒一個良好的刺激印記。對話胎教要求父母雙方共同參與,因為男性的低音是比較容易傳入子宮內的,久而久之,也不失為一種良性的音波刺激。父母可以給胎兒起一個中性的乳名,經常呼喚之,使胎兒牢牢記住[2]。如此,嬰兒出生后哭鬧時再呼之乳名,便會感到來到子宮外的嶄新環境并不陌生,而有一種安全感,很快地安靜下來。同時,父母要把胎兒當做一個懂事的孩子,經常和他說話、聊天或唱歌謠給他聽。這樣,能增加夫妻間的感情,還能把父母的愛傳遞給胎兒,對胎兒的情感發育具有莫大益處。對話的內容不宜太復雜,最好在一段時間內反復重復一兩句話,以便使胎兒大腦皮層產生深刻的記憶。
懷孕六七個月的孕媽媽選用優秀的曲目對胎兒施教,對胎兒的身體和將來性格、智力、情感的發展,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1] 祝艷,羅秀珍. 啟蒙話胎教[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23):3710-3712.
[2] 郝美麗. 實施胎教的方法和注意的問題[J]. 包頭醫學,2009,33(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