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梨 朱 波 羅 媛
四川省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四川宜賓644000
血液通過循環系統與全身各組織器官密切聯系,參與機體呼吸、運輸、防御、調節體液滲透壓和酸堿平衡等各項生理活動,維持機體正常新陳代謝和內外環境的平衡。
輸血治療是和藥物治療不同的一種特殊治療手段,輸血治療在某些疾病的診斷、治療和轉歸中起著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血液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療效果[1]。為達到治療與搶救的目的,確保臨床用血的安全和有效,輸血科(血庫)必須嚴格執行衛生部《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指導臨床科學、合理、規范用血,杜絕不必要的輸血,確保臨床用血安全。
根據衛生部《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的要求,醫院應成立“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負責臨床用血的規范管理和技術指導,負責臨床科學、合理用血的教育和培訓,確保儲血、配血和其他科學、合理用血措施的執行,并參與臨床有關疾病的診斷、治療與科研。
在醫院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及輸血科(血庫)的指導下,加強臨床用血的管理,加大成分輸血的宣傳和推廣力度,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履行輸血申報手續,把握用血指征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醫務人員應嚴格按照《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實施臨床用血,杜絕不必要的輸血,避免浪費。
在相關法律、法規的指導下,有條件的醫院在輸血科(血庫)建立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有較強的規范性和實用性[2]。
因為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將血袋上獻血員的資料如血型、編號、血液種類、血制品量、采血時間、失效日期及患者的有關信息如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科別、床號、血型、抗體篩查、交叉配型、曾經的用血情況等資料都錄入計算機中隨時查看,一目了然。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或疏漏都能夠得到適時監控,有效減少了各類差錯事故的發生,從而使各項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程序化,進一步保證了血液的質量和用血安全。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是保障血液質量、提升檢測水平、確保臨床安全用血的關鍵。因此,建立健全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既是臨床用血管理的需要,也是實際工作的需要。
輸血科(血庫)工作人員應愛崗敬業,以救死扶傷為己任,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結協作精神,本著對工作認真負責、對技術精益求精的態度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熟練掌握各種業務技術,因為任何環節的疏漏都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
為了保證血液質量,確保臨床用血安全,應定期對員工進行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以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因為工作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血液質量與輸血安全;其次,為了跟上醫學發展的步伐,醫務人員自身應加強學習,不斷用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來充實和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
在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療糾紛逐年上升的情況下,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維護醫療秩序,有效控制醫源性感染,更好地避免經血傳播疾病的發生,杜絕或減少醫療糾紛,應加強對輸血患者的輸血前檢查,特別是乙肝兩對半、丙肝病毒抗體(Anti-HCV)、梅毒螺旋體抗體(Anti-TP)、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HIV)等感染性指標的檢測。
有資料顯示,有些患者在輸血前上述指標已呈陽性,說明該患者在輸血前已感染某些指標。因此,患者在用血前做輸血前檢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受血者還是供血者,都存在“窗口期”檢測工作的困難,因此,嚴格掌控整個檢測過程的質量關非常重要[3]。
為了確保血液質量安全可靠,應嚴格把握血液制品出、入庫關,并作好各種登記,各項交接手續應齊全,做到一目了然。每次血液制品從市中心血站取回后應認真核對并驗收,核對驗收內容包括:運輸條件、物理外觀、血袋封閉及包裝是否合格,是否有破損或漏袋,標簽填寫是否清楚齊全(供血機構名稱及許可證號、供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血液品種、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備日期、有效期、儲存條件)等,不符合《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的應拒收;其次,對血液制品的血型進行正反定型復核,完全符合的情況下再把相關信息輸入到計算機中存檔。
輸血科(血庫)的儲血環境應符合衛生要求,儲血實施應保證完好,能滿足不同血液制品的儲存要求。根據血液制品血型、種類、有效期長短、儲存條件等分別存放于血庫專用冰箱中,冰箱門上要有明顯的血型標識,取用時要輕拿輕放[4]。如紅細胞懸液、全血應儲存在2~6 ℃ 冰箱,血漿應儲存在-20℃冰柜,冷沉淀應儲存在-38℃冰柜。冰箱內放溫度計,每日定時記錄,每天監測4次。每天要注意觀察儲存的血液制品外觀有無變化,如有否溶血、脂血,血漿是否呈鐵銹色,細胞層是否呈紫玫瑰色,有無凝塊、絮狀物等。如有,應及時與中心血站聯系,對不合格和過期的血液制品應設專用冰箱保存,并作好記錄,等候血站處理。
為防止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輸血反應,輸血前必須進行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對有輸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內需要接受多次輸血者應加做抗體篩查試驗,確保輸血安全。冬天為防止溫度過低冷凝集干擾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實驗室溫度應保持在20~24℃。
凡血袋外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發血:標簽破損、字跡不清;血袋有破損、漏血;血液中有明顯凝塊;血漿呈乳糜狀或暗灰色;血漿中有明顯氣泡、絮狀物或粗大顆粒;未搖動時血漿層與紅細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現溶血;紅細胞層呈紫紅色;過期或其他須查證的情況。
發血時,取血者與發血者一起進行查對??己税l血要做到四查:無溶血、無凝塊、無污染、無漏袋且與受血者的血液作配血試驗無配血禁忌,并作好出庫登記。發出的血應立即輸注,嚴禁將血儲于臨床,血液發出后一律不得退回。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杜絕醫療事故的發生,要加強室內質量控制,定期對血型鑒定卡、合血卡、抗A、抗B血型定型試劑、Rh(D)血型定型試劑、ABO血型反定型試劑做質控,結果必須合格才能使用;血液應嚴格保存于專用儲血冰箱內,儲血冰箱不得儲存非血液制品;要定期對冰箱、冰柜、溶漿機等設備進行保養和維修;為了加強實驗室內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保障醫療質量,進入輸血科的血液及試劑必須有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許可證;輸血科應設操作間、緩沖間、儲血室,出入儲血室應更換專用的衣服和拖鞋,必要時戴口罩、帽子和手套。非輸血科工作人員不得隨意出入實驗室;要定期對上述區域進行打掃和消毒,每天用高效紫外線消毒30~60 min,每周用三氧消毒機消毒30 min。要保持冰箱干燥整潔,每周用1∶50的84消毒液(含有效氯5000 mg/L)擦洗冰箱內壁,每月對儲血冰箱進行空氣培養,結果必須無霉菌和致病菌生長,菌落總數<200 cfu/m3為合格。標本驗收、血型鑒定和交叉合血在操作間進行,發血在清潔區進行,且發血要有專用通道和窗口,以防血液被污染,確保血液質量。
為使臨床輸血更加規范、合理、安全,各項規章制度得到切實執行,只有加強輸血質量的監測、考核和信息反饋才能得以保證,為此必須制定臨床輸血質量監測、考核標準和信息反饋制度。具體標準如下:血液入庫的外觀質量、品種、規格、數量差錯率0;血液入庫登記完整率100%;不同血型、種類的血制品分開存儲率100%;不同種類的血制品按各自所需的存儲溫度儲存率100%;供血者血型復查率100%;血液有效期內使用率100%;臨床輸血患者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實驗準確率100%;輸血記錄完整率100%;輸血不良反應的回報率100%;專用儲血冰箱溫度記錄和高低溫報警裝置完好率100%;血型鑒定試劑合格率和有效期內使用率100%;血型鑒定卡、合血卡、不規則抗體篩檢卡合格率和有效期內使用率100%;三級醫院成分血使用率85%以上。
總之,輸血科在醫院“臨床輸血管理委員”的領導下,嚴格按衛生部頒發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規定的程序進行管理和操作,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主動深入臨床科室,密切配合臨床需要,不斷改進工作、提高工作質量,開展新的實驗項目和技術革新,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進一步加強輸血科質量管理的深度與廣度,實行全面質量控制;加強內部管理信息化、程序化、規范化,強化臨床輸血管理,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在實踐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輸血科的工作更加規范和標準,從而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更好地為臨床服務。
[1]麗筠,陳宏礎,叢玉隆,等.臨床基礎檢驗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235-236.
[2]陳顏,王乃紅,廖耘,等.從法律角度看采供血業務記錄的質量管理,中華實用醫藥雜志 [J].2005,5(19):75-76.
[3]褚慶華,劉暢.產前、術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標檢測的必要性探討[J].上海醫學檢驗雜志,2002,17(6):336.
[4]季忠.輸血科管理工作與臨床輸血質量的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月刊(學術版),2009,28(1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