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幫能,陳 鑫
(1.重慶市豐都縣氣象局,重慶 豐都 408200;2.重慶市忠縣氣象局,重慶 忠縣 404300)
地面氣象測報易犯錯誤分析及其對策
王幫能1,陳 鑫2
(1.重慶市豐都縣氣象局,重慶 豐都 408200;2.重慶市忠縣氣象局,重慶 忠縣 404300)
根據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和教訓,找到地面氣象測報業務中觀測和電碼編報等環節容易出現的錯誤,給予正確提示,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對減少地面氣象測報錯情,提高地面氣象測報內涵質量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地面測報;錯誤分析;對策措施
地面氣象測報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測報質量的高低,不僅關系到氣象資料的“三性”,關系到天氣預報質量,關系到氣象服務效果,而且關系到臺站年度目標考核。因此,尋找地面氣象觀測、電碼編報環節常見的錯誤,分析其原因,提出解決辦法是提高地面氣象測報業務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
①云與天氣現象記錄矛盾。例如:云狀記Sccug,但天氣現象記雨;云狀記Scop,但天氣現象記陣雨。降水持續時間很長并且降水量很大,但云狀依然記Scop犯了技術性錯誤(此時陣性降水可記Cbcap;連續性降水可記Ns或Asop)。隨著云的變化,天氣現象也應隨之轉換,但未正確轉換。定時觀測15min,云、能見度、天氣現象觀測記錄不當造成不匹配的錯誤。
②云狀觀測記錄錯。一是簡單化處理,容易漏記或誤記指示性云(如:漏記Acflo;將Sclent誤記為Sctra)。二是沒有連續觀測云的變化,忽略了云天演變規律,云狀記錄不合理。
③視程障礙現象觀測記錄錯。例如:記載了霧,但之前或之后卻漏記輕霧,又無備注。霧還容易漏記最小能見度。輕霧和霾分不清楚而記錯。有霧、霾、浮塵、揚沙、沙塵暴、煙幕時,云狀、云量容易記錯。
④雷暴記錄錯誤。雷暴系統判失誤,漏記中間方位或多記中間方位。把不同的雷暴系統按同一系統記載。
⑤大風、颮觀測記錄錯。大風、颮同時出現,往往記了大風漏記颮。
⑥冰雹觀測記錄錯。出現冰雹時,漏記冰雹直徑,其直徑>10 mm時,漏記最大平均重量。
⑦氣溫觀測出錯。遺忘調整最高、最低氣溫表。每月1到5日容易漏讀最低氣溫酒精柱,每周遺忘更換濕球紗布。
⑧地溫觀測出錯。20時觀測后忘記調整地面最高、最低,從而影響次日的記錄。高溫季節早晨忘記取走地面最低溫度表,造成溫度表失真或損壞。雨后沒有及時松土、除草,沒有安放好地溫表的位置,導致人工觀測和自動觀測差異較大。
⑨降水觀測出錯。例如:降水有雨無量時漏記0.0;未及時巡視檢查雨量器,因灰塵、雜物造成堵塞,致使雨量記錄失真。
⑩日照觀測出錯。其一是人工涂藥不當,造成未能感光或感光跡線很弱。其二是沒有仔細查看和校對感光跡線,使得日照時數偏少。
(11)蒸發量觀測出錯。遇到強降水時處理不當,導致蒸發量異常。
(12)自記紙出錯。因未按時巡視、缺墨水等原因導致自記記錄斷線;自記記錄與實測值誤差超過允許值時,未及時調整筆位。
(13)時鐘差錯。每天19時未按規定對時,致使采集器時鐘與北京時相差>30s。
(14)自動站出現異常值,沒有及時查找原因,也不作處理,造成氣象資料失真或出錯。例如:自動站降水滯后或某種原因出現異常值,未正確處理,也未按規定注明。
(15)紀要欄記錄出錯。一是出現災害性天氣時,未及時調查記載。再是本地區實施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漏記作業時間和地點。
(16)對殘缺記錄的處理不當,又未按規定注明,因此出現錯誤。
(17)更換或維修傳感器、轉接盒時,往往會出現野值,未正確處理,也未規定注明而出錯。
(18)未重視氣象儀器的有效期,使用超檢儀器而出錯。
(19)遇到儀器故障或停電等突發事件時,應急處置不當出錯。雷擊等災害損壞采集器、轉接盒或計算機時,未及時更換儀器設備,未按規定人工補測,也不按規定時限上報事故情況而出錯。有的雖然采取了人工補測,但人工觀測不熟而導致氣壓、濕度、露點查算錯誤。
(20)地面氣象觀測環境遭到破壞。由于城市建設的發展,許多原來地處郊區的臺站逐漸被樓房阻擋或包圍。有的觀測員只重視日常值班,沒有關注觀測場周圍的環境變化,等到業務檢查發現時,觀測場環境已經被破壞了,給氣象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損失。
2.2.1 氣象資料輸入錯誤 有雨無量時,降水量0.0容易漏輸入,尤其是基本站有微量降水時,容易漏編發08時雨量報。把Ns、Sccast、Sclent低云量和編報量Nh混淆,造成輸入錯誤,從而影響電碼編錯。02、08、14、20 時漏輸入大風、冰雹、塵卷風、龍卷風等重要天氣現象,造成3段相應電碼漏發。此外,遇到突發事件時忙中出錯,容易輸錯人工觀測資料而引起電碼錯誤。當出現降雪但未形成積雪時,容易漏輸入并漏編發降雪加密報。
2.2.2 地面天氣報告電碼錯誤 云能天配合編碼有矛盾時,計算機要提示,應做出準確判斷并修改,但未人工修改而出錯。比如:輸入Actra,機器(OSSMO軟件)提示CM碼可以編3、4、5等碼,須根據天空狀況和云的變化做出正確選擇。輸入Scop Fn,機器自動編CL碼為5,但Fn云量大于3時,CL碼應編7(此時要依據Fn云量做出正確選擇)。再如:輸入霧時,機器會自動編碼,但不能區分霧強度和天空狀況,往往會出錯(遇此情況時,需要根據霧濃度變化和天空狀況進行人工干預糾正)。編報降水現象時,不區分降水強度,一律按小量級別編報(因為機器編報自動選小碼,此時需要人工干預糾正),所以不能反映當時的降水狀況,使電碼內容失真。當觀測時15min內先后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現象,容易發生只選大碼而忽略合并編碼的錯誤。
2.2.3 重要天氣報錯誤 當出現新增加的又不常見的霾和浮塵時,容易漏編發。新增視程障礙現象(霧、沙塵暴),第一次出現已編報,但強度增加時容易漏編發更強級別的現象。例如:能見度500 ~1 000 m(不含1 000 m)時編報霧,能見度<500 m時繼續編發濃霧,能見度<50 m時還要編發強濃霧。拍發“98RRR”時,日累計降水量達到50 mm編發了重要天氣報,但每增加50 mm達到100 mm、150 mm等時則容易漏報。晝夜守班的臺站,霾、浮塵、沙塵暴、霧、雷暴從前一日持續到本日20時后,本日非常容易漏(遲)發相應的重要天氣報。同次過程中,冰雹直徑增大10 mm或以上時,容易忘記續報。冬春季容易錯或漏發積雪和雨凇等重要天氣報。
極個別的觀測員責任心不強,工作缺乏熱情,產生厭倦情緒,認為搞地面氣象測報沒有前途,既清苦又收入少,反正是值班混日子,對測場環境、儀器維護、記錄校對等不夠重視,也不管業務質量如何。有的臺站很少集體學習和討論,理論水平不高,操作能力不強。有的觀測員不刻苦鉆研地面氣象測報規范和有關的技術規定,僅憑在學校或參加培訓所學的知識去應付值班,所以對觀測規范、技術規定不熟練、不夠理解,尤其是對新規范和新技術規定不熟悉,遇到復雜天氣或儀器故障時往往出錯。還有一些觀測員粗心大意,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觀測發報都是死的東西,只要輸入機器它會自動編報,不容易出錯。因此,觀測、編報時疏忽大意,甚至犯低級錯誤。有的新觀測員缺少科學、嚴謹的態度,對氣象觀測記錄不以為然,隨意字上改字或使用橡皮擦。此外,有的臺站對地面氣象測報工作不夠重視,缺乏嚴格的管理和考核,對地面氣象測報自查工作走過場,存在的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也是出現地面氣象測報錯情的原因之一。
提高氣象測報人員的思想素質,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是全面提高地面測報質量的關鍵。各級臺站和觀測科室必須抓好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使觀測人員從內心里重視地面測報工作,從而產生搞好地面測報工作的源動力。只有解決了思想上的問題,地面氣象測報質量才能穩定提高。
地面氣象測報錯情往往跟執行規章制度和遵守技術操作流程嚴格與否密切相關。在地面測報工作中,必須嚴格執行各項制度和操作流程,嚴防脫崗,一旦有違反者,單位應對其實施處罰。同時,各臺站務必加強對測報業務的管理和考核,建立地面測報工作激勵機制,實行獎罰分明、獎優罰劣,對提高地面測報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會起到很大的作用。臺站對連續創造百班無錯和250班無錯給予加倍獎勵,對保護觀測環境和維護儀器設備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進行重獎。
各臺站不僅要求觀測員認真自學,還應按要求每月組織集體學習,對測報業務中存在的爭議和問題開展分析討論,對出現的錯情要認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訓,保證不再犯類似錯誤。在汛期前,組織觀測員全面系統的學習《地面氣象觀測規范》、《地面氣象電碼手冊》以及相關的技術規定,特別是針對汛期容易遇到的復雜天氣以及突發事件,必須加強觀測、編報模擬演練,做到技術熟練、臨危不亂。冬季來臨之前,注意開展冰雪、霧、沙塵暴等現象的觀測、編報演練。同時,兄弟臺站之間要經常開展氣象測報技術交流,取長補短,更好地發現氣象測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共同解決和提高。
地面測報是一項要求非常細心的工作,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和疏忽,否則,將造成無法挽救的損失。首先,觀測員要注意班前養精蓄銳,調整好情緒,確保值班時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遇到突發事件時不慌亂,不出錯。其次,嚴守崗位,密切監視天氣演變,隨時注意觀測場周圍環境變化。再者,認真細致地做好交接班工作。值班員在交班前,要對班內記錄再次校對。接班員要提前到崗,仔細校對每個記錄、每份報文、每份日志,注意檢查有無錯、漏和記錄矛盾,并查看儀器設備運行狀況,防止“大概沒有差錯”的僥幸心理。最后,必須實事求是,切忌主觀臆斷,杜絕偽造、涂改記錄的行為,確保氣象觀測資料的內涵質量。
通過對地面氣象測報容易出現錯誤的分析,并提出了預防出錯的對策措施,有助于減少地面氣象測報錯情。但是,地面氣象測報工作中的錯誤是多種多樣的,還有些錯誤節點沒有分析到位。本文對航空報、危險報、氣象旬(月)報等易犯錯誤沒有歸納分析,需要進一步探討。
[1] 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2] 中國氣象局監測網絡司.地面氣象測報系統軟件操作手冊[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5.
[3] 李黃.自動氣象站實用手冊[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
P412
B
1003-6598(2011)03-0062-03
2011-03-26
王幫能(1965-),男,工程師,主要從事地面氣象測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