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林,李舟鑫,盧家羽,凌 明
(1.貴州省安龍縣氣象局,貴州 安龍 552400;2.貴州省黔西南自治州氣象局,貴州 興義 562400)
自動站降水異常情況的分析與處理
陳 林1,李舟鑫2,盧家羽1,凌 明2
(1.貴州省安龍縣氣象局,貴州 安龍 552400;2.貴州省黔西南自治州氣象局,貴州 興義 562400)
在地面測報工作中,因儀器、人為等原因,測報人員經常會遇到自動站降水異常的情況,如何正確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下的降水記錄和發報,該文結合業務規定對自動站常見降水異常情況進行分析,整理出類似情況的處理方法供大家參考。
自動站降水;異常;分析;處理
在地面測報工作中,測報人員除了觀測、記錄、發報外,還需做好儀器和數據的維護、數據的處理,但在一般氣象臺站的工作中,降水最易出現異常和故障,在規范中又沒有列舉出完整的處理方法,而是分散在多個文件中,因此,測報人員在處理異常降水現象時困難多、方法不一,甚至還出現處理不規范的現象,針對這類現象,本文專門收集了相關規范和文件,根據工作中出現的不同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歸納出處理類似問題的方法。
根據本站自動站降水出現的異常情況進行分析整理,再結合相關文件和規范的處理方法,自動氣象站降水出現異常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在工作中,有時會遇到天空有降水天氣現象(有量),但在自動站采集中沒有降雨量的情況,造成該現象的原因主要有:雨量筒的進水漏斗孔堵塞;翻斗處有蜘蛛網等外物影響而被卡死;雨量傳感器故障;雨量傳感線路或電纜短路、或接觸不良等情況造成。
天空無降水天氣現象,而自動站采集有降水量的現象,在測報工作經常出現,主要原因有:①因降水后,儀器的滯后原因而使自動站采集有數據;②霧、露、霜等原因而使翻斗翻轉采集有數據;③昆蟲、風吹、清洗儀器、受撞等影響導致翻斗翻轉;④雨量傳感線路有短路的地方。
在實際工作中,自動站雨量與人工站降雨量存在差值,有時出現嚴重超差現象。存在類似異常的原因較多,主要原因有:①陣性降水明顯,降水不均勻;②傳感器本身存在問題;③儀器可能不水平,或人工測量有誤差等原因。
降水滯后現象是自動站最常見的現象,并且滯后的情況經常不一樣,有量上的不同、有滯后時間不同。主要原因有:①有固態降水天氣現象,使天氣現象出現與采集降水量的時間不一致;②漏斗長期未清洗和維護,出現了漏斗堵塞、翻斗臟等現象;③儀器本身存在問題。
結合規范及貴州省自動站單軌業務運行問題的解答方法,將上述所分析的自動站異常情況進行歸納處理,提出如下處理方法。
為確保雨量傳感器處于良好工作狀態,每天清潔一次,每周至少做一次徹底的清洗和維護,對灰塵大、污染嚴重的臺站清洗次數要頻繁一些。另外,值班人員在巡視儀器時要隨時查看儀器的衛生及工作狀態,發現蜘蛛網、樹葉、鳥糞和雨垢應及時擦試,每月至少應定期檢查一次雨量傳感器。檢查時主要檢查承水器的過濾網和進水漏斗是否被灰塵、小蟲或草籽等雜物堵塞,一經發現,要及時疏通或打藥滅蟲,保證雨水能順利進入翻斗。對雨量傳感器的清潔、調試,應選在晴好天氣進行,以便于區分在清潔、調試時引起的傳感器翻動而造成的人為降水記錄,不致影響到真實降水記錄。
3.2.1 若無降水現象因其它原因(螞蟻、風、人工調試等)或自動站故障而多記錄時,應刪除該時段內的全部分鐘和小時降水量。該情況在值班日記中說明。
3.2.2 使用自動站降水量編發報的觀測站,有關降水量組和天氣現象組必須配合一致。若無降水現象,而從自動站Z文件讀取有降水量時,在定時觀測編報中,應人工將該量刪除。該情況在值班日記中說明。
3.2.3 降水現象停止后,仍有降水量,若能判斷為傳感器翻斗滯后(其量一般為0.1、0.2、0.3mm,且滯后時間不超過2 h),可將該量累加到降水停止的那分鐘和小時時段內(修改B、Z文件),否則將該量刪除。夜間不守班的站,夜間(20—08時)混有滯后降水量時,因無法判斷,按正常處理。該情況在備注欄中說明。例如:安龍站(一般站)2009年12月9日21—23時自動站上顯示有0.5mm降水量,07時49分有0.1mm降水量,值班人員在07時巡視儀器,可確定07—08時無降水和其它天氣現象、地面仍有些濕潤,20—08時的人工觀測雨量0.7mm。安龍站在處理這個事例時,根據周邊鄉鎮區域自動站雨量、地面濕潤情況,首先確定屬自動站降水滯后現象,將07—08時之間的0.1mm降雨量加在05—06時,08時的加密報中 7wwW1W2編報 70060,6RRR2組按0.6mm降水量編報為69962,然后在備注欄注明。
3.2.4 遇固態降水,凡隨降隨化的仍照常讀數和記錄。否則,應將承水器口加蓋,儀器停止使用,待有液體降水時再恢復記錄。對此類情況,只需修改B文件,累計到固態降水時段的最后時次,z文件不需修改,該情況在備注欄中說明。
3.2.5 若自動站記錄的過程總量與人工雨量筒觀測的量存在明顯偏差,如有雨量自記記錄,則該時段的小時降水量用雨量自記記錄值代替,分鐘降水量作缺測處理,如雨量自記記錄也沒有,則對應降水現象時段內的分鐘和小時降水量均作缺測處理。該情況在備注欄中說明。
3.2.6 由于雨量傳感器故障導致自記降水記錄異常時,對異常時次的記錄,可用人工站自記降水記錄代替,該情況在備注欄中說明。
自動站降水出現異常的原因和處理的方法在規范中略有列舉,處理方法較靈活,各業務人員在工作中,一定要熟悉處理方法,熟悉儀器性能及數據格式,加強學習、及時維護,確保設備工作正常
[1] 貴州省氣象局觀測與網絡處.《地面氣象觀測規范》技術問題綜合解答(第1號).
[2] 俞衛平.地面氣象觀測規范(第一版)[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P414
B
1003-6598(2011)05-0054-02
2011-06-14
陳林(1973-),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業務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