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興發,文 紅
(貴州省沿河縣氣象局,貴州 沿河 565300)
沿河縣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分析評估及建議
熊興發,文 紅
(貴州省沿河縣氣象局,貴州 沿河 565300)
該文分析總結了沿河縣氣象局在近兩年氣象防災減災服務工作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傳播工作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方法以擴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面的建議。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方法;分析評估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地處云貴高原武陵山脈地區,屬丘陵地帶。境內山河溝渠多,海拔高度差異大,氣象災害在各季都有發生。冬季主要有出現在高山地方的低溫雪凝天氣;春季有春旱、倒春寒、冰雹、雷暴、暴雨洪澇;夏季有洗手干、伏旱和暴雨洪澇;秋季有秋綿雨。氣象災害損失占該縣自然災害的70%以上。氣象災害和由氣象因素誘發的次生氣象災害對各行業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都造成了不利的影響。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異常氣候事件的多發,氣象災害的影響更趨明顯。做好氣象災害的預警信息傳播工作,及時有效地引導人們預防、防范和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危害也成了氣象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分析總結了沿河縣氣象局近兩年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工作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方法以擴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面的建議,以促進今后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得到更有效更快捷的傳播和接收。
2010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先后出現了干旱、暴雨洪澇、高溫、低溫凝凍等氣象災害。沿河縣氣象局先后向公眾發布了干旱、暴雨、高溫、道路結冰預警,其中,通過災情直報系統和短信平臺發布干旱橙色預警1次,暴雨藍色預警2次,暴雨黃色預警1次,暴雨橙色預警1次,暴雨紅色預警2次,高溫黃色預警3次,高溫橙色預警3次,雷電藍色預警1次,道路結冰黃色預警1次。接收預警信息的人員除了縣委、縣政府領導、縣相關部門和單位的領導、鄉或鎮領導外,還有鄉鎮農村氣象信息員。預警信息發布共計近2 000人次。
傳播渠道主要有:①通過手機短信平臺傳送;②通過災情直報系統上報上級業務部門;③將預報信息傳真到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④通過電話直接報告縣委、縣政府領導和災害責任區的領導、通知鄉鎮氣象信息員;⑤利用電子顯示屏和電視天氣預報進行播報。
2010年沿河縣氣象局通過多種渠道及時將預警信息發送出去,為人們緊急避災提供及時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在防災減災避災過程中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受到了沿河縣委和縣政府的表彰。例如,在2010年6月沿河縣出現了3次暴雨天氣,沿河氣象局及時將暴雨預警信息和大暴雨監測信息電話通知到縣政府和中寨鄉政府領導,在中寨鄉小二型紅星水庫發生了決堤前,縣、鄉政府領導及時組織和轉移庫下千風村6個村民組80多戶,400多人,300多頭大牲畜,避免人員傷亡,最大限度減少財產損失;7月出現的3次暴雨天氣過程,沿河縣氣象局及時發布的預警信息,使縣、鄉政府提前采取措施,又避免了塘壩田溝水庫、木野山水庫、磨子堡水庫翻壩時對下游12 125名村民和千畝農田的威脅。
①從近兩年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情況看,總體還可以,能到達全縣各鄉鎮一級,但是其預警信息的傳播直接受益人員嚴重不足,特別是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差、又最易受災害危害的鄉村一級的村民,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覆蓋率相對較低。雖然有部分鄉村信息員收到了預警信息,但由于農村人口居住分散,信息的再次傳播送到就晚了一步,而氣象災害具有突發性、短時性、臨近性的特點,這對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很不利,勢必會增加災害的危害程度,所以,在鄉鎮建立一個縣氣象局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的下屬平臺應是一個最快最近解決農民接受直接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辦法。
②從沿河縣氣象局目前現有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方式和傳播渠道來看,還有待進一步增加和擴大。如利用政府及相關部門網站作為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傳播平臺還屬一片空白。
③電視廣播雖能作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的渠道之一,但氣象部門在與廣播電視局協作上還存在便捷的障礙。
④預警信息還未能直接受益于社會各行業的從業者,應為這些從業者提供無償的服務,讓全社會都來關注氣象、支持氣象并積極投身于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中去。
①爭取政府資金投入,建立功能齊全、科學高效、覆蓋所有鄉村、學校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信息發布平臺,同時與通訊部門聯系,建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分區發布機制,基本消除預警信息發布“盲區”。
②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建立便捷通道,使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能在最短時間內通過政府網站和電視臺、廣播電臺等準確、無償播發或刊載,提高預警信息發布的效率。
③加強對農村氣象信息員的培訓,建立農村氣象信息員管理制度,穩定農村氣象信息員隊伍。氣象部門通過手機短信平臺向氣象信息員提供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然后由氣象信息員向村民提供預警信息,幫助政府組織危險區人員轉移。
④在每個自然村安裝一個氣象預警大喇叭,或發送銅鑼,當出現突發強降水時,及時通過大喇叭或敲打銅鑼將預警信息傳播出去。
⑤在各鄉鎮主要集市貿易市場和交通樞紐、流動人口較密區增建電子顯示屏,由所在縣氣象局直接發布氣象監測預警信息。
⑥加強氣象災害防范的知識的宣傳,提高人們主動避災防災意識。
P49
B
1003-6598(2011)05-0060-02
2011-08-08
熊興發(1963-),男,助工,主要從事地面氣象測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