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慶峰 (遼寧省地礦測繪院)
隨著信息的社會需求不斷增加,城市測繪進入了信息化測繪時代,很多行業也開始關注并積極參與到信息產品的生產加工和服務行列。地理信息的生產也不例外,新興的地理信息服務業:如汽車導航、手機導航等主導者都不是測繪專業,社會和市場需求催生了新的產業,專業交融成為學校培養人才的趨勢,測繪單位的人才和技術優勢逐步喪失。城市測繪單位面臨新的挑戰和考驗,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據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城市勘測專業委員會對全國110家城市勘測單位的抽樣統計,90%以上的單位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其中85%的城市勘測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為規劃(建設)部門,在職職工中直接從事測繪專業工作的員工占61%。主要履行城鄉規劃測量和基礎測繪生產與維護的兩大職責,服務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但由于部分城市財政對測繪的投入相對比較少,一些測繪單位自身對基礎測繪和基本建設的投入成本不能及時收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測繪生產發展。
城市測繪單位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在內部機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質量管理體系的完善、開展科技創新、加強人才培養,改善生產經營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從機制上適應了城市規劃、管理、建設對城市測繪服務的需求,基本滿足了社會各界對地理信息服務的需求。但測繪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還比較滯后,測繪事業單位的具體性質確定問題還沒有正式的文件政策出臺,對單位的發展規劃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目前,城市測繪單位基本形成了地理信息數據生產工藝流程以及將衛星定位、遙感、數字化測圖和地理信息系統等有機結合的信息獲取、處理、管理和服務運行模式,實現了從傳統測繪體系向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的歷史性跨越,并逐步進人以地理信息獲取實時化、處理自動化、服務網絡化和應用社會化為本質特征的信息化測繪新階段。但還存在測繪產品的終端服務面不廣,有專家提出4D產品的社會屬性不滿足、現勢性差、加工處理周期長,不能滿足信息化社會的要求。
一是人員結構和意識離現代企業的要求尚有差距。城市測繪單位大都成立于上世紀50年代,普遍存在人員結構老化的情況,雖然近十多年來各單位加大人才的引進力度,但整體結構仍不夠合理,特別是中小城市的城市測繪單位,人才年齡斷層現象較嚴重。少數干部職工中還存在思想落后,故步自封的現象,憂患意識、競爭意識不強,缺乏開拓創新精神,存在等、靠、要思想。二是存在職能繁雜、管理不科學等弊病。由于城市測繪單位90%保留著事業單位的性質,長期以來,在“勞動用工、效益分配”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基本都沿襲了事業單位的一些特點和習慣,沒有真正按現代企業進行管理。如分配制度的大鍋飯,人事和用工管理中的“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等。這些都成為阻礙城市測繪單位積極參與市場競爭以及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國家測繪行政管理部門利用神舟飛天、探月、重測世界第一高峰和中國歷史名山的高程、與考古專業結合測量長城等重大工程項目加大了對測繪的宣傳力度,強化了國民對測繪先進技術的認識,提高了測繪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但對城市測繪行業發展缺乏及時有效的宣傳,大部分的市民和市級領導對城市測繪行業的認知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電影中宣傳的身背儀器,手拿測桿,頭帶草帽翻山越嶺的城市建設排頭兵的形象,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最多就是了解我們生產的數字化地圖,而對我們行業已掌握的計算機技術、CIS、CPS、RS技術、圖像處理技術、數據庫技術卻知之甚少。因為宣傳力度不夠,社會和公眾對城市測繪的認知度有限。
由于城市基礎測繪是國家基礎測繪的重要組成部分,屬城市公益性產品,它的需求來源于政府對城市的宏觀管理,而且大多成果屬國家秘密,難以向社會提供需求。建議政府財政部門和政府采購部門進上步細化、規范政府采購的內容,不能簡單地把基礎測繪劃分為服務類,可參照國家基礎測繪實施辦法,直接委托城市測繪單位來具體實施,政府擁有城市基礎測繪成果的版權,這樣更有利于成果的共享和最大限度地提供使用。
隨著社會發展和專業技術的不斷更新,我們要重新認知“測繪”這個詞語的含義,測繪應該分解為“測”和“繪”,即“測量與制圖”,這在測繪的英文譯法“SURVEYINC AND MAPPING”中得到進一步的證明?!皽y量”的內涵大家理解和發揮都非常到位,但對于“繪”的內涵與作用,我們的認識還不夠全面深刻,“繪”還停留在傳統的地圖、地形圖和影像圖的生產和制作上,很少把這些圖提升到社會需求的一種最終產品上。因此,要轉變觀念,大膽創新,拓寬服務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是加強綜合型的人才隊伍建設,在培養和引進測繪、GIS、GRS專業技術人才的同時,適當引進傳媒、廣告、建筑設計、規劃設計等專業的人才,通過專業人才組合,把“技術活”與“藝術活”有機結合起來,完成測繪、地理信息產品的深加工。二是要在傳統產品的基礎上創新產品,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和數據資源,在生產傳統地圖、地形圖和影像圖產品的同時,將傳統的影像圖加工成市民喜歡的藝術品、收藏品;將數字城市中抽象的模型形象逼真地還原出來供樓盤進行推介;將現實的模型和規劃方案制作成政府的招商文件和宣傳片直接面對社會公眾等。使測繪中間產品變成終端產品,更好地服務政府和社會公眾。
城市測繪單位應及時調整經營的思路和策略,把注重項目經營轉變為重視長遠的服務,注重長遠利益回報。以城市測繪應用系統的建設為例,我們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物力和財力,一個項目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自然想盡快回收資金。但由于應用系統的門檻過高,阻礙了許多潛在用戶。城市測繪行業若能參照電信行業的做法,降低信息使用的門檻,將一次性購買費用轉為付月租,可增加潛在的用戶,使更多的人群能夠使用我們生產的地理信息和產品,雖然單價降低了,但是用戶增加了,能夠保持長遠利益的增長。經營思路的調整不僅不會降低項目的收益,還能提高市場和社會對產品的依賴程度,從而提高行業的社會地位。
建立健全適應市場和社會需求的內部管理機制,是保證城市測繪單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合理、先進的內部管理機制,能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由于城市測繪單位在人員素質、職工的思想意識等有自身的特點,各城市的政策環境和經濟發達程度不一樣,不能照搬照套城市測繪先進單位在內部管理上的經驗做法。城市測繪單位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依靠單位的領導層在實際工作中摸索,進行內部管理制度和機制的創新。
城市測繪單位要發展,就必須依托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然而,一個行業只有受到社會重視,才能獲得良好環境,產生良性循環,即行業越強大,越受社會重視,從而發展的環境越好。發展才是硬道理,城市測繪單位要團結奮進,克服困難,抓住機遇,把單位做強做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