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張曉玲
新形勢下化學課的教學理念改革探索
黑龍江 張曉玲
高職教育的核心就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探究式學習就是教師在課堂中創設問題情景,使每個學生都自覺、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探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在這種過程中的體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在此過程中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化學;教學;理念;思路
探究式學習是新課改理念下進行素質教育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創新能力的培養則是素質教育的目標。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強調:教一個人某門學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結果記下來,而是教他參與把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特別是現在學校提倡學生“一口清、一手精”的技能達標,化學正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實驗中通過認真觀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認知,以至最后達到熟練操作的目的,從而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同時還能較流利地將問題表述清楚。所以,化學更適應探究式學習模式。因此,教師在化學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探究問題解決的途徑,在知識形成的過程中感受探究過程的樂趣,提高研究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精神。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構建和諧課堂,旨在為學生創設一個愉快的化學學習氛圍。學生以一種愉快的心理學習時,接受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就能較好得到強化和鞏固。所以創設意境是關鍵,這就要求:首先教師進教室時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積極的情緒感染學生;以真誠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勵性的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創設和諧課堂的氛圍。其次,從培養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入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盡可能多的設計一些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實驗,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認真觀察奇妙現象;巧妙設疑,引燃思維之火,激發探索動力,喚起學生參與欲望,使學生主動發掘教材,形成知識的認知。如在引入“物質的量”新概念時,可以從熟悉的水入手: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一滴水(約0.05ml)含1.7億億個水分子……比如我們要買臺電腦,如用一分硬幣,要600000個,如用一百元紙幣只要60張……怎樣才能既科學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水中含有多少水分子呢?這就需要引入一個微觀粒子數目與宏觀物質的量聯系起來的橋梁——物質的量。
學生的主體意識建立起來后才能有效的使用探究式教學。而探究是從問題開始的,發現和提出問題是開端,也就是創設問題情景。人的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以思維為核心,人的學習過程也是這樣,從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去認識更深層面的問題。因此,問題對學習過程至關重要,是思維的起點和動力。教師要善于從實際出發,從教學需要出發,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圍繞教學難點、重點問題,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問題和現象研究思考,把握和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同時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通過觀察自然中鐵不同條件下是否生銹而探究其原因,觀察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中的鐵絲、鐵鍋和其他鐵器來學習鐵的性質,創設問題情景。
講述《鈉的性質》一節:
引言
化學無所不在,鋼鐵、銅、鋁鋅、金銀等自古至今都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金屬物質,大家想象一下它們有哪些特點?“鐵很重,導電導熱、易生銹”,并可以把它放在水中讓學生觀察。“今天我們要介紹一種新的金屬---鈉。其實我們對它并不陌生,食鹽就是鈉的化合物,路燈燈泡內也有鈉。”通過學生自學,然后提問:鈉的原子序數、半徑、原子量。打開放鈉的試劑瓶走到學生中,讓他們觀察鈉的性狀,取出一小粒讓學生聞一聞它的味道、觀察切面的形態等。
引發思考
1.鈉和鐵的相同點與不同點?2.通常鈉的保存方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
探究
鈉和鐵都是金屬,但鈉不像鐵那么穩定:1.鈉十分活潑,在空氣中很快氧化,所以保存在煤油中,與水的劇烈反應也說明這一點。2.反應放出大量熱,反應中鈉熔成小球浮在水面。3.鈉的熔點很低。4.反應時有吱吱聲,讓學生考慮為什么?“說明反應放出氫氣”,寫出方程式。然后系統總結鈉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問題產生了就引導學生探究和解決,這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研究發現,很多個化學基礎領域教學都可以進行探究式教學,如化學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元素化合物性質、化學實驗、化學解題等。但也不是所以有內容都可以用,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分析把握教材,挖掘合適素材,實施探究式教學,否則適得其反。在形式上也要靈活多樣,可以是學生自主探究或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或教師主導學生參與:可以一節一個單元的探究,也可以跨越章節;可以是教室內的,也可以是實驗室內的或課外活動形式等等。
體驗意味著主體的覺醒、心靈的召喚。要體驗周圍世界里有生命的事物,都是充滿著生命的意蘊和情調。現代教學理論指出: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習行為之間的關系,而探究式教學就恰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性。在體驗探究式學習過程中,能更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全部感官,可以將客觀知識在個體身上生命化,使其成為個人經驗中的有機成分。利用化學學科實驗性強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具體的實驗、演示,探求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目前,我們教學中化學實驗探究的思路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步:提出問題→實驗觀察→提出假設→分析內因→歸納結論→印證結論→形成認知→動手練習。例如,在學習完酸堿鹽后,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化學問題情景:某學習小組上完實驗課在整理實驗臺時,發現一些藥品的標簽部分模糊,猜想可能是碳酸鈉或是硫酸鈉溶液,想出什么辦法能區別它們?設置這樣一個與學生學習生活貼近的問題,將學生置身一個實際的情景之中,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同時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不斷產生新的探究需要。以化學實驗為探究平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探究全過程,使知識和能力成為學生自己思考的果實。為此,教師在發揮引導作用同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培養其探究能力提供平臺。
當然,探究式體驗尤其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化學實驗要貼近生活、貼近社會,探究生活、社會中的實際問題,拓寬化學實驗功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總之,隨著化學探究式學習的實施,必將推進化學教學的深化改革,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深度改革,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和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為現代護理高等專科學校的學生快速適應新的學習內容和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此,化學教師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要結合本學科的實際和特點,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努力培養具有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綜合型人才。
(編輯 劉麗娜)
(作者單位: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