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發展職業教育我們懷著信心和期待前行
回望2010,職業教育有太多值得關注的新聞,他們正在影響和改變著職業教育發展的路徑。邁進2011,重溫那些關乎職業教育發展命脈的關鍵詞語,帶給我們的是突破困難的力量、奮勇前進的動力——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改革職業教育辦學模式、開展校企合作、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2010年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措施給力,一些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詞組頻繁出現,帶給人們的是對我國職業教育大發展更多的期待和信心。
《教育規劃綱要》繪就了未來10年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藍圖。大力推動職業教育科學發展,是全教會和教育規劃綱要發出的動員令,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一個重要內容。試點將在以下6個方面推進:①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體制機制,創新政府、行業及社會各方分擔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機制,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②開展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規范化建設,加強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探索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③開展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9+3”免費試點,改革邊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體制,加快民族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發展。④建立中等職業教育工作督導體系。⑤開展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試點。⑥探索建立職業教育人才成長“立交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聲音:選擇部分地區和學校開展“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試點”,是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從改革入手,通過試點,取得突破,創新“產教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和運行機制,這就抓住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和辦學質量提高的關鍵環節,牽住了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中諸多問題的“牛鼻子”,對于完成教育規劃綱要所提出的職業教育發展目標和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12年)》于2010年12月28日全面啟動。行動計劃的工作思路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按照“保證規模、調整結構、加強管理、提高質量”的基本要求,鞏固發展成果,推動改革創新,強化內涵建設,解決突出問題,著力提高質量??傮w目標是到2012年,中等職業教育服務國計民生的能力顯著增強,保障事業發展的政策、制度和重大機制基本健全,改革創新實現整體跨越,人才培養質量、社會吸引力大幅提升,就業貢獻率、經濟貢獻率明顯提高。教育部職成司有關負責人特別強調,“鞏固發展成果,推動改革創新,強化內涵建設,解決突出問題,著力提高質量”是今后中職教育發展的基調。
行動計劃的重點任務與內容主要包括,中等職業教育支撐產業建設能力提升計劃、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整合與東西合作推進計劃等10個分計劃,以及建立健全中等職業教育政策制度執行機制、構建中等職業學校成長發展的“立交橋”等30個項目載體。其中,每個項目載體分別明確了工作目標、具體任務、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分工。
聲音:行動計劃的全面啟動,意味著未來3年中職教育發展的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正式敲定。行動計劃的制定實施,使教育規劃綱要中關于中職教育發展的每一項任務在行動計劃中都有與之對應的落實措施,以此推動各地將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要求細化到具體工作中、落實到實際行動上。
2010年9月召開的全國高職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提出,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高等職業教育。
“十二五”期間,教育部將按照統籌規劃、先行試點、動態調整的原則,逐步啟動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二期工程、地市級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學校建設、高等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等重大項目與改革試點,以政策引導、項目激勵等多種方式,調動各方參與高等職業教育的積極性。通過持續改革與建設,努力使高等職業教育在辦學體制、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評價制度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
聲音: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要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要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明確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職責和權益,通過稅收優惠、企業辦學成本列支、安全責任分擔等政策措施,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參與高等職業教育的積極性。
以就業為目標,著力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是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整合教育資源,改進教學方式,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校企合作既體現了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與行業企業聯系最緊密最直接的鮮明特色,又是當前改革創新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教學模式、培養模式和評價模式的關鍵環節,更是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促使職業教育規模、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重要途徑。
教育規劃綱要強調,要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勵行業組織、企業舉辦職業學校,鼓勵委托職業學校進行職工培訓。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鼓勵企業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
聲音:“做中學、做中教”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規律。只有在做中學,才是真正的學;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職業學校學生實踐技能的形成一般需要經過感知認同、模仿、練習、熟練協調、反饋校正和創新創造幾個階段,要在實踐性教學環境中通過反復訓練才得以形成;技能型人才的觀念、態度、行為和技能必須在生產一線實踐中進行培養。真正實現工學結合,必須通過校企合作實現學校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的緊密對接。
2010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于2010年6月在天津舉行,400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職業院校技能選手在3天時間里進行了建筑樓宇等共14個專業類別42個項目的角逐。已經舉辦了三屆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展示的平臺、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交流的平臺、職業教育教學效果檢驗的平臺和職校學生事業發展的平臺,在前兩屆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優秀選手被許多知名企業高薪聘用,大賽越來越受到社會的矚目。
2010年大賽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技能比賽的同時更加注重德技并重、教產結合和開放參與,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職業教育。作為一個紐帶,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讓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各行各業作了一次非同尋常的對接與交匯,使教育觸摸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脈搏。
聲音:每年一度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展示臺、競技場,讓選手們在這里找到了成功的自信和職業的理想;“贏在手中,強在技藝”的“武狀元”們在大賽中脫穎而出?!靶PS斜荣?層層有選拔,國家有大賽”和“院校專業全覆蓋,教師學生齊參與”的制度設計,使職業教育在培養、選拔、評價和激勵等機制上,走出了獨特的類型道路,也起到了關注職教、崇尚技能、尊重技工、鼓勵創造的宣傳作用。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