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汝曉艷 李國昌
應用型本科學校學生關鍵能力培養初探
黑龍江 汝曉艷 李國昌
在應用型本科教育中對學生進行“關鍵能力”的培養,應該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因此,有必要對什么是關鍵能力,為什么要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如何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問題進行探索與思考。
應用型;關鍵能力;職業人
應用型本科以培養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和工作現場服務的人才為主,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能承擔將設計、規劃、決策、規范等轉化為現實產品或其它物質形態,以及對社會產生具體作用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應用技術教育的特點是以就業為導向,以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本位,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應以本科教學和學生基本素質與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導,強調學用結合、學做結合、學創結合,以產學研合作教育為主要人才培養模式。
德國勞動力市場與職業研究所所長梅騰斯在《職業適應性研究概覽》報告中認為關鍵能力可分為組織和執行任務的能力、交往與合作能力、學習技能和思維能力、獨立性與責任感、承受能力。
美國勞工部的報告認為勞動者應具備五種關鍵能力:處理資料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和運用技術的能力。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結合世界各國的先進經驗以及中國的實際情況,將中國核心技能標準體系分為八個模塊,是交流表達能力、數字運算能力、革新創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外語應用能力。
關鍵能力會提高人們的就業競爭力,是每個勞動者都應具備的能力。培養關鍵能力的目的在于增強職業的應變能力,可以幫助人們實現個人抱負并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從國外的研究與發展來看,世界各國都很重視包括關鍵能力在內的勞動者能力的培養與訓練,處在全球化經濟發展背景下的我國,面臨全球競爭的壓力,需要有更多的具備良好的職業能力與良好的專業能力的人才在各個崗位上工作,迫切要求在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做出相應的改進與提高,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對人才提高內在素質的需求。因此,應用型本科教育應該按照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目標,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培養未來的職業人群,使其找到自身的位置并發揮特有的作用。
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體,是培養人才的關鍵,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質量。建設一支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是職業教育的關鍵和基礎,是所有的高職院校應該非常重視的問題。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應該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每一位教師要不斷地研究和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思想,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其次要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思想是一切行為的基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是應用型教育應該解決的根本問題。
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特點,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充分發揮“兩課”的作用,深入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只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正確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冷靜地處理和他人之間的關系,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熱愛事業。二是注重政治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既要搞好課堂教學,又要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三是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學生自覺遵紀守法,勤儉自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關心他人,團結友善,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改進教學模式高職教育強調的是“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以企業崗位所要求的綜合能力為依據設置課程,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優化,以關鍵能力培養為中心構建課程體系,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在課程設置上增加關鍵能力培養單元硬性能力因為有學科支撐,所以,對學生的培養可以采取在整體課程設置上增加關鍵能力培養單元的方法。但是這種增加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對于基礎學科的添加。一方面,要滿足培養學生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滿足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作為從職業學院升級為應用型本科學校,為培養學生關鍵能力開設的課程,分析所培養能力的特點,目的要明確,開課的內容要進行適當調整。例如,齊齊哈爾職業學院將思想政治、職業生涯、心理健康等課程統一歸為兩課教學,對學生實施全程職業生涯指導,這樣的調整既保持了部分課程的本質,體現了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特點。
充分發揮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的作用,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技能大賽、文化體育比賽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鍛煉學生組織與協調能力,與人溝通、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專業教學中,讓企業參與到教學中來,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企業,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很快適應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作為應用型本科教育模式下所培養出的人才,除了具備理論、實踐能力以外還應該注重“職業”。
傳統意義上的高職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具備操作的技能,但是,卻忽略了作為今后職場的一名員工來說,他所應該具備的員工素質。而這些往往都是學生進入企業之后由企業的相關培訓機構完成的,這在無形當中既給企業增加的負擔,又給學生減少了一定的砝碼。因此,在培養學生——員工的轉變過程中,“職業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環節。
“職業人”的培養可以大大縮短學生進入企業的不適應期,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更好地走向、走入社會做好了鋪墊。
綜上所述,對學生進行關鍵能力的培養是現代職業教育應強調的對人的全面培養,是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新理念。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養出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探索行之有效的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途徑勢在必行。
[1]馬靜敏.對職業教育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認識[J].職業教育研究,2008.
[2]李文虎.論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改革[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5.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職業學院機電工程系)
(編輯 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