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陳博賡 于亞琴
以哈爾濱為主軸的旅游開發與研究
黑龍江 陳博賡 于亞琴
以哈爾濱為主軸的旅游開發不只是旅游部門的工作,也不能僅以經濟發展情況為唯一衡量其發展的標準。在新的時代背景和發展趨勢下,要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綜合城市與鄉村的實際,以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在更深層次上關注哈爾濱環城游開發中的環境管理和景觀建設,這才是環城旅游帶開發的更高階段。
哈爾濱為主軸;旅游;開發
環城游憩帶作為城市的綠色開敞空間,是久居城市的市民向往的旅游去處。從旅游業發展的非景觀要素考慮,也具有客源市場多而穩定、建設用地廣闊等優勢。環城游憩帶的旅游開發應與城市內部的旅游開發具備功能上的互補關系,其旅游功能應當適應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持續利用和居民反復出游的要求,即應該具備生態化、多樣化、綜合性和服務層次逐步提高的旅游開發結構。哈爾濱市環城游憩帶蘊藏著豐富的旅游資源,人文底蘊深厚,具有廣闊的開拓空間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積極促進哈爾濱市環城游憩帶旅游的優化發展,把環城游憩帶地區的旅游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哈爾濱環城游憩帶的發展創造的社會效益是巨大的,其不僅能有效的改善哈爾濱市民的游憩狀況,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游憩需求,同時也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有力手段。當地獨特文化傳統的保護、社會參與與旅游決策和利益分配的保障、旅游銷售中的網絡運用等方面,將旅游資源的產品化與旅游目的地的發展真正結合起來,才是環城旅游帶開發的更高階段。
環城游憩帶新概念已經被國內許多城市廣泛應用,成為一種有效的休閑旅游發展模式。哈爾濱有獨特的自然資源、優越的產業基礎、豐厚的城市文化底蘊,從現有的產品開發程度和交通條件來分析,哈爾濱完全具備環城游憩帶旅游發展的基礎條件。2009年末,我市調整了新的哈爾濱旅游發展戰略,主要包括“一江居中、兩岸繁榮”及“北躍”、“南拓”、“中興”、“強縣”五個部分,并進行了細化落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可以達到目標。
哈爾濱市政府提出城市空間的拓展遵循“北躍西擴、南延東優、中興外聯”的模式,明確了未來20年的郊區發展方向。“中興外聯”戰略是哈爾濱城市郊區化最明顯的表現形式,是城市離心擴散的結果。其中“外聯”即構筑哈爾濱都市圈,哈爾濱市主要經濟影響區范圍,以市區為中心,以鐵路、公路等交通通道為拓展軸線,以100千米左右(1小時車距)為半徑進行構筑,與賓縣、五常、尚志、肇東、綏化進一步拓展形成5個外圍拓展圈層的衛星城,各城區之間均有快速道路相連接,并以綠色生態廊道相隔離,逐步形成聯系緊密的“網絡化組合城市”,這樣的空間規劃使近城區受到社會各界的矚目與青睞。
農村地區,既是奇山秀水、古跡名勝、風情民俗等傳統旅游資源的富集地,又是自然生態、田園風光等現代旅游資源的分布地。依托農村地區在旅游資源方面擁有的特殊優勢,大力發展以農業生產過程、農村風貌、農民生活為主要吸引物的鄉村體驗之旅,實現“大旅游”與“大農業”的相互滲透融合。發展鄉村旅游,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既是加快發展環城游憩帶旅游業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加快發展我市現代農業的一條路子。
這四條精品帶分別是觀光度假黃金旅游帶(沿301國道)、山水森林旅游帶(沿S101哈蘿公路)、文化休閑旅游帶(沿哈同公路G010)和原始生態旅游帶(沿雪鄉公路)。這四條精品帶貫穿于三個圈層之中,形成立足本市、全省,輻射東北的大旅游格局。
圍繞“冰城夏都”的城市形象,避暑旅游區的建設盡可能與冰雪旅游區的建設相結合,成為四季可游的全年候旅游地,以塑造形象為統領,積極打造中國避暑旅游勝地品牌。避暑旅游區應將觀光、度假、漂流、登山、露營、攝影、修學與科普等多種功能相結合,推出復合型的消夏休閑產品。市區形成以北島(太陽島)、東山(天恒山花園——千畝丁香園)、西湖(金河旅游公園)、中河(松花江、阿什河和馬家溝城市水系休閑帶)的山水森林城市為自然依托,歐亞城、音樂城、啤酒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文化內涵的都市避暑地格局;市域內縣(市)形成以玉泉狩獵旅游度假區、玉泉——平山休閑度假區、丹清河風景區、帽兒山旅游區、龍鳳山風景名勝區、亞布力旅游度假區、“巴木通”森林小火車、哈爾濱——大頂山沿江觀光等精品項目為主要依托的避暑旅游帶。
整合夏季旅游資源,推進清涼避暑旅游品牌。將哈爾濱國際啤酒節、哈夏音樂會、哈洽會、園藝節、太陽島旅游文化節、金源文化節等節慶活動進行科學整合,進一步做大做強。擴大規模,提高檔次,繼續舉辦好二龍山山水節、巴蘭河漂流節、方正蓮花節、通河登山節、尚志五花山觀賞節、南崗金秋采摘節等地方節慶活動,打造夏季旅游精品。
根據哈爾濱的實際情況,可采取如下政策:1.加大旅游發展基金投入力度,根據我市財政的實際情況,加大對我市整體旅游形象的宣傳推介力度;2.制定出臺優惠政策扶持旅游企業;3.擴大引進外資的渠道。可通過政策引導,制定旅游業利用外資的優惠政策,資金傾斜,項目傾斜,防止因市場盲目性而造成的行業效益滑坡。要綜合考慮各旅游景區景點的特色和旅游的多種功能,在環城游憩帶內精心設計功能分區,充分塑造一個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融食、住、廳、游、購、娛為一體的效區RDB。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的原則是管理戰略的基本原則,其資源的分配、組織機構的調整、景區景點的建設,信息的溝通各方面相互協調、平衡,才能使整個環城旅游帶有序且卓有成效地運行。
[1]張紅.大城市環城游憩帶旅游開發與土地利用研究——以西安為例[J].陜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自然地理學專業),2004,(4).
[2]沈祖樣.生態旅游[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129.
[3]2009年哈爾濱旅游業發展狀況[EB/OL].(2009-04-23).[2010-01-11],http://ta.harbin.gov.cn/vploadFiles.
(作者單位:陳博賡,美國建筑設計事務所;于亞琴,黑龍江省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