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吳春秋
轉換企業經營機制與完善責任會計體系
黑龍江 吳春秋
責任會計是以企業內部各個責任單位為會計主體,以責任單位向企業承擔責任的經濟業務為核算內容,運用會計方法,對責任單位的財務活動及其效益進行反應、評價和考核的一種會計管理體系。在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深化的過程中,建立和完善責任會計體系,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深化企業內部配套改革,對企業經濟活動的正常運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責任會計;會計機制;承包經營責任制
責任會計是對企業的一種管理活動,是現代管理會計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點:一是它側重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服務;二是它是管理上的需要,將企業劃分為若干責任單位各為一個會計主體;第三,它的主要職能是對責任單位經濟業務及財務效果進行控制、評估和考核;第四,它根據需要和可能自行設定各個責任單位的核算指標和核算方法;第五,它核算的成本限于責任單位可自行控制的部分。在企業內部實行責任會計,最基礎的工作是確定各級責任實體。實質上是將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制與會計核算融為一體,形成一種小范圍的內部管理控制機制,使內部責任體的責任、權利、效益、利益有機的結合起來,以責任定權利,用權責促進效益,按效益分配利益。在建立各級責任體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落實責任目標、計劃、指標控制的方法;組織日常核算和考核監督的方法;編制和報送經濟責任報告的方法;進行差異分析和核算處理的方法;進行責、權、效、利考核和據以進行獎懲的方法等。
會計機制是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重要環節,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發展,經營承包的不斷完善,要求將會計管理納入更廣闊的經濟領域,開辟新的途徑,建立新的管理模式,要把會計改革這項涉及面廣、難度較大的系統工程規劃實施好,需要集思廣益,深入探討。我認為內部責任會計應適應當前經濟體制改革形勢,作為綜合性、配套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轉換企業經營機制過程中完善責任會計體系。各企業應根據自己的經營特點、財務體制,因地制宜建立責任會計。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各有不同特點,因此建立責任會計體系,不可能搞一個模式,但其中也有不少共性的做法。
這是推行責任會計體系的前提條件。企業對財政或上級主管部門進行承包或租賃后,內部還應層層進行分包,即按照企業內部各單位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承擔的經濟責任和可分解的程度,劃分責任體。這種劃分應包括縱向、橫向兩個方面。經濟責任能夠分清的,可作為一個責任組織核算與監督。經濟責任不可分清的,可適當歸算組織聯體核算。
確定先進合理的經濟責任目標,是責任會計核算和考核的依據。指標的分解核定,一樣注意干、管、算相結合,使指標與責任體的管理、經營業務緊密結合,便于落實。二要注意責任指標既先進合理,又要留有余地,使責任體經過努力可以實現;三要注意指標的可控性,即使責任體只對本身可以直接左右的經濟責任負責,在可控的范圍內組織核算和監督。責任體不能自主的指標,不應勉強分解給他,使內部各單位的管理權與決策權協調一致,調動責任單位的積極性。
責任指標的設計,力求能全面反映責任體應承擔的經濟責任,以確保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使橫向單位互相協調,縱向單位層層相保。同時對執行政策、法規、管理和服務質量、社會效益等也應建立相應的考評內容和方法,形成較完整的目標管理體系,促進企業提高兩個效應。
企業責任體系的責任、權利、效益、利益必須有機的結合起來,以責任范圍定職權,用責權促效益,按效益大小分配利益,每個責任體系之間對責任目標完成的情況和程度,在經濟利益分配上應有所差別,責任體內部對分廠、分店、班組、個人也應結合崗位責任,獎優罰劣,報酬浮動,貫徹按勞分配原則。目前在利益分配上存在不同形式的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現象仍然存在,建立責任會計體系,應按責任目標的執行情況,縱橫考核,定期編制業績報告,按考核來兌現獎懲。
各體系在同一目標下,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協調行動使企業約束機制貫穿首尾,有利于大家行為規范化,同時由于責任會計體系隨時真實的反映各責任單位的經營情況和經濟收支情況,為企業領導提供了全方位、及時、準確的數據,能夠使企業經營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防止決策失誤和經營上的大起大落。
在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深化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和建立責任會計體系,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深化企業內部配套改革,提高經濟效益,是擺在我們面前繁重而艱巨任務。
企業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體現了所有權與經營權適當分開的原則,有助于建立起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的機制,是深化企業改革的重要方向,逐步理順了國家與企業的財務關系,解決了企業吃國家“大鍋飯”的問題,對增強企業活力、改善經營管理、調動職工積極性、提高經濟效益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而在企業內部,雖然采取了目標管理、定額管理、層層承包、評分計獎等多種責任形式,但相互與這配套的核算管理辦法沒有跟上,缺乏嚴格科學的考核辦法,使經濟責任制在加強企業內部管理中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在多數企業沒有真正解決好職工吃“大鍋飯”的問題。
目前,由于承包企業經營責任制把企業利益與經營成果、職工利益與他們的勞動貢獻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使企業眼睛向內強化管理。努力去適應復雜多變的外部經營環境,獨立地承擔企業的經營風險,因而需要建立和發展與企業經營責任制相適應的企業責任制會計體系,使會計管理滲透到生產經營過程中去。構建一個主要向上級報賬型財務會計與自我服務型的管理會計雙軌并行的新模式。同時,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要求責權利相統一,對單位的業績考核要求既能反映不同承包單位的經濟效益,又能反映實現利潤的分配情況,既能反映國家的利益,又能反映職工的合理報酬,這就為如何核算經營活動的全過程,考核經營成果提出了新的要求,為建立責任會計體系提供了廣闊前景。因此,建立責任會計體系是企業轉軌轉型后,會計職能向縱深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我們完善企業承包,加強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
總之,建立會計責任體系是完善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必要配套改革措施,是和深化改革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對企業經濟活動的正常運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當前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的形勢下,更加促進了責任會計體系的完善。我們應當抓住有利時機,適應企業管理的改革要求,把責任會計體系更好地完善起來,發展企業承包責任制,促使企業更加迅速地轉換經營機制,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做出應有貢獻。
[1]曹研.責任會計初探.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年7月下旬刊.
[2]王瑞華,姚曉慧.責任會計內部控制的融合分析.財會通訊:綜合版,2009年10期.
[3]高桂敏.如何解決我國責任會計推廣難的問題.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編輯 劉麗娜)
(作者單位:北安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