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懿德
淺議永城煤礦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 劉懿德
永城煤礦區位于河南省最東部,區內煤炭資源豐富,礦業經濟發達,礦區內兩大礦業集團——永城煤電集團、河南神火集團均為全省煤炭骨干企業,并雙雙進入全國企業500強。
永城礦區一開始就十分注重循環經濟,闖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永城礦區循環經濟為工業化以來的傳統經濟轉向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經濟提供了戰略性的理論模式,成為煤礦區循環經濟發展的典范。
永城煤礦區為全掩蓋式煤田,煤層埋藏深度為200~1500米,含煤地層共有5個煤組24層煤,可采煤層4層。煤種以無煙煤為主,煤質為低硫、低磷、低灰粉、高發熱量的優質無煙煤。截至目前,永城煤礦區共探明煤田面積716平方公里,近期開發面積572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炭資源儲量32.43億噸。另有約600平方公里的煤勘探區,預計可探明資源儲量20億噸。境內的永城煤電、河南神火兩個以礦業為主的大型企業集團,共有生產礦井8對,在建礦井1對。2010年度,共生產原煤2160萬噸,礦業產值達160多億元,實現利稅77.4億元。目前,以煤炭開采為依托而形成的電力工業、煤化工業、電解鋁及鋁加工業等與煤炭工業相關的一大批產業群體,已替代了永城市的傳統工業,初步形成了多級產業鏈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使永城市產業結構更趨合理、更有活力,使永城工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
近幾年,永城煤礦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以打造新型國際化企業集團、建設中部能源原材料基地為目標,合理開發利用煤炭資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礦山企業不斷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能源原材料產業,優化傳統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了資源的最佳配置和可持續發展,逐步走出了一條發展速度與發展質量相統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路子,基本形成了以煤為主、適度相關多元化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了煤—煤化工、煤—電—建材、煤—電—鋁—鋁加工等循環經濟模式。
節約和合理開發煤炭資源,最大限度地延長礦區服務年限,促進礦區的可持續發展
永城煤礦區一直堅持依靠科技創新,不斷強化管理和科技攻關,精細化開發利用煤炭資源,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千方百計多回收煤炭資源,提高資源回收率,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經濟效益。在強化儲量動態管理的同時,加強生產地質勘探,新開拓采區全部利用三維地震勘探查明生產地質條件。礦區從設計源頭開始,各工作面均采用沿空掘巷布置,減少工作面區段隔離煤柱損失。通過強有力的管理措施,永城礦區各礦資源回采率均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遵循客觀規律,發展循環產業鏈
永城煤礦區堅持“以煤為主,適度相關多元化”,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延長產業鏈條,增加高附加值產品的工業生產比重,使產業結構向對資源的精細加工為主導轉變,同時注重資源的綜合利用,對生產中排放的廢棄物做到物盡其用。遵循客觀經濟規律,依據物質轉化的本質順序選擇適合的產業鏈進行產品延伸,打造主導產業經濟循環鏈。
1.煤炭物理循環鏈——對煤炭的洗選加工
永城礦區所屬礦井的原煤全部入洗,其產業鏈條為:井下原煤開采-地上洗選-分級-塊煤、精煤、煤泥、洗矸。經洗選加工后的煤炭產品品種全、質量優,在國內外有良好的聲譽,深受用戶歡迎。洗選加工形成的主要產品有:洗中塊、洗小塊、洗粒煤、洗末精、末原煤等。精煤產品出口到日本、韓國、巴西等國,被譽為“中永一號”;末原煤用于發電,受到電廠的普遍歡迎。
2010年度,共入選原煤1496萬噸,洗選出商品煤1342.8萬噸,其中生產中塊和小塊煤372.4萬噸、精煤744.8萬噸。原煤深加工及結構調整為企業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
2.煤炭化學循環鏈——大力發展煤炭化學工業
永城礦區煤炭資源儲量大,煤質好,是優質的工業氣化、冶金、化工、動力、環保用煤,有發展煤炭化學工業的資源優勢。
永城煤化工基地規劃于2003年9月,經河南省發改委批準并正式啟動,項目總投資75.87億元,分兩期建設年產甲醇100萬噸和利用MTP或MTO技術建設甲醇制烯烴及下游配套項目。項目建成后,每年可轉化煤炭250萬噸(其中大部分為劣質煤),實現銷售收入69.36億元,利潤總額15.24億元,一期50萬噸甲醇工程已于2007年投產。
3.穩步推進煤電聯產
2010年,永城礦區煤炭產量已達1600萬噸左右,除優質塊煤和高爐噴吹煤直銷外,還有相當部分的剩余產量。為此,在選擇煤化工的同時,穩步發展電力,就地轉化消耗劣質煤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資源價值。到目前為止,除多家參與的股份制企業裕東發電有限公司已經建成投產外,五年內礦區擁有或控制電力生產能力將達400萬千瓦。目前,電力生產已基本消耗掉礦區生產的劣質煤,節約了大量的運輸費用,同時也為永城鋁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電力保障。
4.煤電—鋁—鋁加工循環鏈
該循環鏈主要是神火集團發展模式,主要工業項目集中于神火工業園。神火集團充分利用自己所屬的煤礦矸石和選礦廠產生的煤泥,建設環保型自備電廠,大力發展鋁冶煉工業,重點開發高精鋁板帶、箔材、交通用鋁合金材和汽車鋁合金零部件,提高鋁產品附加值,增強企業競爭力。神火集團以煤炭為依托,投資34.5億元,重點建設項目包括3×13.5萬千瓦坑口電廠、20萬噸/年電解鋁廠、10萬噸/年鋁加工廠、8.4萬噸/年碳素制品廠等。目前,鋁工業已與該集團的主打產業煤炭的產值相當。
多年來,永城礦區十分重視對廢水、廢氣、廢矸石和廢棄物的充分利用,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企業在按照產業鏈進行產品延伸構建企業經濟大循環的同時,努力做到綜合利用循環和環境發展循環。生產過程產生的雜物回收修復后再投入使用,做到了對各類資源吃干榨凈,綜合利用。
煤矸石的綜合利用。煤矸石用于制磚和對礦井鐵路專用線、部分村莊新址、塌陷區道路進行回填及磚瓦窯廠作內燃,減少土地占用和污染。永城礦區目前已建成并投產了年產4×6000萬塊矸石制磚項目、年產1億塊粉煤灰磚項目。這樣既充分利用了廢棄資源,又保護了環境。
煤化工廢氣的綜合利用。煤化工項目投產后每年要產生1.5萬噸燃料氣,排放空中將會造成大氣污染。對此,永煤集團計劃建設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廠,使這些燃料氣得到充分利用。同時,公司還與中科院合作對電廠鍋爐工藝進行攻關,改善燃燒狀況,提高熱效率,增強爐灰活性,使爐灰能夠更好地滿足粉煤灰水泥生產的需要,在水泥廠生產水泥時爐灰的摻和量達到30%~50%。
電廠粉煤灰綜合利用。電廠粉煤灰進行有效利用主要是生產水泥和粉煤灰磚。永城礦區充分利用熱電廠粉煤灰和沸騰爐渣資源,建設了粉煤灰水泥廠。一期50萬噸/年已經建成投產,二期100萬噸/年正在建設。一期建成后每年可消化粉煤灰約8萬噸。工藝流程簡單、緊湊、合理,投資低,技術指標先進,并充分考慮了循環再生產和環境保護,各項指標均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礦井水綜合利用。煤礦生產中每年要排出大量的礦井水,永城礦區各礦對礦井水都進行了綜合利用。礦井水凈化處理后,主要用于煤礦選煤廠用水和煤礦洗浴用水。永煤集團各礦還將礦井水凈化后輸送到煤化工企業利用,少部分用于農田灌溉。
(作者單位:永城市地質礦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