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宏志 陳亞強 王大慶
礦業秩序治理整頓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連宏志 陳亞強 王大慶
近年來,隨著礦業開發力度的加大和礦產品價格的不斷攀升,非法開采礦產資源行為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盡管各地礦產資源管理部門時刻保持高度警惕,不斷加大打擊力度,持續進行礦業秩序治理整頓,但許多地方的違法采礦行為屢禁不止。這些違法行為的存在,不僅破壞了礦產資源和生態環境,而且還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礦業開發秩序,成為礦業秩序治理整頓的重點和難點。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對礦業秩序治理整頓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當前,礦業秩序治理整頓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用“三難一軟”加以概括。
第一難,非法開采查處難。以筆者所在的汝州市為例,該市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煤、鋁土資源蘊藏豐富,且分布廣、埋藏淺,很容易造成當地群眾的亂采濫挖,客觀上形成礦業秩序治理點多、面廣、線長的實際,礦業秩序管理任務重、難度大。同時,這些非法開采的規模相對較小,且分布零星,或位置偏僻,或隱蔽性強,發現和查處起來難度很大。有些非法開采者發現執法人員來查處,就丟棄簡易設備或關掉挖掘機等,迅速逃到山上躲避起來,而執法人員搬不走挖掘機等大型設備,又不能將其毀壞。執法人員一走,違法開采者又出來繼續開采。還有些非法開采者與執法人員打游擊,往往采取白天停、晚上干的方式或者專門利用節假日非法開采,逃避打擊。
第二難,暴力抗法導致執法難。由于從事非法開采的人員成分復雜,多是一些社會閑散人員甚至是亡命之徒,這些人法律意識淡薄,遇到執法人員查處時,往往態度蠻橫,拒不接受處理,輕則對執法人員謾罵侮辱,重則拳腳相加,嚴重威脅執法人員的人身安全,破壞了正常的執法秩序。
第三難,對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罪調查取證難。國土資源部規定,對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造成礦產資源破壞價值認定必須由一定資質的單位進行。但實際工作中,一方面因非法開采小坑口安全無保障,一些有資質的單位不愿意下井實測;另一方面聘請資質單位對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造成礦產資源價值破壞認定程序繁瑣,周期長,讓礦產資源管理主管部門望而卻步,最終使這一有力打擊非法開采的法律規定很難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運用。
一軟,即對違法開采打擊措施有限,力度偏軟。在對非法開采的處理中,礦產資源管理部門沒有強制執行權,單靠行政處理難以對亂采濫挖行為形成有效的打擊,最終出現前填后挖的拉鋸局面。即便在治理過程中,由公安部門配合對非法開采人員進行治安拘留,而非法開采的真正幕后主使很難得到真正的打擊。可以說,正是由于打擊違法開采的措施和力度跟不上,現有的治理措施難以對非法開采者形成強烈的震懾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非法開采者的囂張氣焰,造成了各類非法開采多發、頻發的局面。
一、加強領導,理順體制,為治理整頓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礦業秩序治理整頓工作,把打擊非法采礦行為列入日常工作來抓,細化職責,明確任務,列入政府或有關職能部門年度考核指標。同時,制定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制度,凡因認識不到位、措施不力造成嚴重影響的,從嚴追究責任人員的責任,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打擊非法開采活動的積極性,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綜合近年來礦業秩序治理整頓的經驗和教訓,在打擊非法開采的過程中,應進一步落實屬地管理原則,通過強化鄉鎮政府礦業秩序治理整頓的職責,充分調動鄉鎮政府打擊非法開采的積極性。
二、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不給非法開采留任何可乘之機
非法開采之所以難以從根本上徹底治理,主要難度就在于治理后又極易反彈。在實際治理中,很少有經過一次就能徹底治理到位的,甚至有的非法開采行為在一年之中處理可以達到10次以上。因此,礦業秩序治理整頓,必須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保持整治措施的一貫性,決不能時緊時松,避免陷入“治理—反彈—再治理—再反彈”的怪圈。對非法開采確保及時發現,及時依法處置到位,不給非法開采留任何空檔,做到露頭就打,堅決把非法開采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部門聯動,形成打擊非法開采的強大合力
打擊非法采礦是一項綜合工程,僅靠礦產資源管理部門或者任何一個部門都存在執法力度小、不能對非法開采行為形成有效打擊的問題。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礦業秩序治理整頓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溝通情況,互通信息,研究治理整頓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整個治理整頓需要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共同參與,實行部門聯動,按照各自職責,重點對違法使用火工用品、違規供電、破壞耕地及毀壞林木等行為進行嚴肅查處,多管齊下,綜合整治,形成打擊違法開采的合力,真正建立政府掛帥、部門聯動、群眾參與的共同責任機制。
四、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從根本上實現礦業秩序的穩定
以筆者所在的汝州市為例,該市礦產資源豐富,且礦產種類較多,非法開采涉及的礦種也是多種多樣。2008年以前非法開采主要是亂采濫挖露頭煤小坑口,經過多年來的重拳打擊,亂采濫挖露頭煤問題得到了有效治理。但是,近兩年來其他礦種的非法開采問題也逐漸凸顯,尤其是無證開采鋁土礦已經替代了昔日的露頭煤坑口,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在礦業秩序治理整頓過程中,在突出煤、鋁土等重點礦種治理的基礎上,必須兼顧對水泥灰巖、砂石、地熱水等礦產的治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整個礦業秩序的穩定。
五、強化宣傳,切實增強群眾保護資源的自覺性
目前,偏遠山區群眾“靠山吃山,靠礦吃礦”的思想較為嚴重,他們不但自己違法開采或給非法開采者賣命干活,而且對政府部門的處理不甚理解,造成治理整頓的難度加大。因此,從上級主管部門到基層執法部門都要切實搞好礦產資源法律法規的宣傳,尤其是對村干部及礦區周圍群眾的宣傳,突出非法采礦行為的危害性和破壞、盜采礦產資源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使他們認識到亂采濫挖國家資源的危害及后果,增強廣大群眾的法制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同時,進一步完善市、鄉、村三級監管網絡體系,拓寬非法開采信息來源渠道,建立礦產資源協管員制度和有獎舉報制度,充分發揮協管員和社會群眾在發現非法開采方面的補充作用,確保真正對各類非法開采做到及時發現。
六、依法行政,重拳打擊,徹底破除非法開采者的發財幻想
發現非法開采行為應立即采取制止措施,并按行政處罰程序立案查處。一方面要依法從快、從嚴對礦山企業非法開采行為實施行政處罰,讓違法者在經濟上付出慘痛代價,即讓經濟處罰遠遠大于違法所得的收益,讓其感到從事非法開采得不償失;另一方面,要從源頭上加大對非法開采者的打擊力度,對那些屢禁不止、情節嚴重的非法開采行為,依法嚴肅追究非法開采人員的刑事責任,杜絕一罰了之,堅決抵制以罰代管現象,對其他非法開采者形成法律威懾,起到打擊一個震懾一片的作用。公檢法部門要加大對非法開采人員暴力抗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在不違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快查、快辦,從嚴追究暴力抗法者的法律責任,進一步凈化礦業秩序治理整頓的執法環境。
七、簡化程序,讓法律規定真正發揮應有作用
在維護法律嚴肅性的前提下,進一步簡化非法采礦罪和破壞礦產資源罪的認定程序,切實發揮其在打擊嚴重違法開采方面的作用。對非法采礦罪和破壞礦產資源罪的定性問題,建議能對現有規定進行修改,盡快出臺一個符合實際、程序簡便、操作性強的實施辦法。對于非法采挖露頭煤、鋁土礦的行為從嚴懲處,明確只要非法開采事實清楚,經執法部門調查取證,認定違法采出礦產品價值達到5萬元的,可直接移交司法部門追究違法開采者的刑事責任;對處理多次而屢禁不止,但又構不成犯罪的,可采取拘留、勞教等法律手段,使基層在處理這些非法采礦活動時更容易操作,加大對違法開采活動的打擊和震懾力度。
八、關口前移,建好打擊非法開采的一線陣地
基層礦管站(所)是礦政管理的前沿陣地,是開展礦產資源開發監督管理工作的最基層單位,也是開展監督管理工作的基礎力量。目前,尤其是部分地礦部門單設縣(市)基層站(所)普遍存在基礎設施、硬件建設相對滯后以及人員力量薄弱的問題,很難滿足新形勢下礦產資源管理工作的需要。建議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出臺具體規定,比照國土資源所建設給予基層地礦站(所)建設一定的經費補助,保障基層經費投入,配備必要的設備和測量儀器,加強基層站(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監督管理關口前移,確保對各類違法開采行為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作者單位:汝州市地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