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記者 劉曉玲 通訊員 趙 莉
9月28日上午,記者在濟源市王屋鎮西門村遇到該市國土資源局勘查服務中心的崔繼勇,他穿著雨衣,手拿測量儀器,正在對該村拐梁組因滑坡出現的地面裂縫進行監測。崔繼勇介紹說,自災情發生以來,他和同事們在裂縫警戒線外搭起了帳篷,每天24小時對裂縫進行監測,并在第一時間上報有關部門。
今年汛期以來,特別是9月2日至19日,濟源市連續降雨,累計降水量258.7毫米,此次降水量之大、持續時間之長、涉及范圍之廣均創濟源市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極值。受持續強降雨天氣的影響,全市發生了較為嚴重的地質災害。據初步統計,省道、地方道路公路邊坡巖石崩塌230余處,塌方12萬余立方米;長濟高速公路濟源境內兩側邊坡多處發生崩塌、滑坡,K280+150~300米處發生大規模山體滑坡,危及王屋鎮西門村拐梁居民組36戶158人,K287公里處發生大規模山體滑坡,造成高速公路交通中斷,經濟損失1800余萬元。
災情發生后,濟源市國土資源局快速反應,緊急啟動地災應急預案,組織相關人員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全力組織搶險救災,疏散群眾,排查災情,報送地災信息,協助相關部門做好避讓群眾的安置工作。9月19日,省國土資源廳緊急安排省廳地質災害應急中心12名地質專家趕赴濟邵高速公路滑坡現場,對長濟高速公路濟源境內的兩處滑坡進行應急調查認定。9月22日上午,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啟生親臨濟邵高速公路地質災害滑坡體斷裂帶和災害搶修現場,詳細了解地質災害的規模、危害程度以及預警監測、搬遷避讓、災民安置等工作的落實情況。9月26~27日,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楊士海一行到濟邵高速公路檢查指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濟源市國土資源局針對近期全市持續降雨可能誘發地面沉降、塌方等地質災害的實際,進一步加大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9月27日下午,濟源市國土資源局召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緊急會議,采取局黨組成員分包聯系分局,分局包鎮、包重點隱患區制度,要求全局干部職工齊心協力,打好地質災害防治最后攻堅戰。為了確保在第一時間內掌握地災情況,該局強化24小時值班制度。同時,該局加大對山區特別是西部山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力度,從局礦業勘查服務中心抽調6名工作人員進駐受災較重的王屋鎮,對塌陷引起的房屋裂縫進行24小時監測。9月28日下午,濟源市政府召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工作會,市委常委、副市長孔祥智要求全市各相關部門,進一步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預測預警體系,不斷強化全社會地質災害防范意識和能力,努力把地質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為協助各鎮政府全力救災保安全,濟源市國土資源局組織專人采購搶險救災物資,并積極籌措救災款。9月29日上午,用于搶險救災的手電筒、雨衣、雨鞋、鐵鏟等價值4萬余元的物資和37萬元的救災款,全部發放到受災較重的王屋、邵原、大峪、下冶等11個鎮。當前,濟源國土資源局正密切關注災情變化,加強災情監測,堅持每天一查一匯報,確保及時掌握各種異動情況。對排查出來的隱患點,設立警示牌,劃定危險區。目前,從該局領導、業務科室到分局、站所工作人員,每天深入有關鎮巡查,指導災情避讓,防災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