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邦賢
新密市投資四千萬再現礦區綠樹青山新景觀
□ 王邦賢
筆者近日從新密市國土資源局獲悉,該市計劃投資4095萬元,對鄭少洛高速(新密段)沿線礦山地質環境進行恢復治理,改造沿線生態環境,打造樹木參天、草灌蓋地的觀光景區,重現藍天青山,以此推動新密旅游經濟發展。
新密是一個資源城市,煤、鋁土礦、水泥灰巖、硅石、硫鐵礦等沉積礦產為其優勢礦產。境內采石企業點小面廣,開采規模為15萬噸~10萬噸/年,以小型、中型居多,開采方式均為露天。當地的采石企業在振興地方經濟的同時,也嚴重污染著礦區環境,破壞著原始生態,對礦山地質環境造成了極大損害。不僅如此,采石場遺留的采坑也給當地帶來了重大安全隱患,危害著從業人員及周邊群眾的身體健康,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
2009年6月開始,新密市對存在安全隱患的119家采石場、314處采石點進行重點治理,對破損山體以及環境進行整治。此舉得到了城鄉百姓的擁護。但受財力所限,境內采石礦山眾多,治理恢復難度大。
2010年初,河南省將礦山地質環境整治工作重心轉移至城市周邊、重要景區及主要交通干線沿線地質環境破壞嚴重的較大礦區,撥付專項治理資金集中連片整治。在此背景下,新密市政府和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工程院聯合申報了“鄭—少—洛高速公路沿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程(新密段)”項目,申請省財政專項治理資金4095萬元。
“現在可以放心地在地里干農活,不擔心采石場放炮了,衣服也可以在院子里晾曬,孩子們出去上學也不用老是提心吊膽的。”“以前我們這里可臟了,大車拖著煙兒跑過來跑過去,路上的石末能淹著腳脖。現在石子場治理了,撲土(方言,灰塵)小了,家里也干凈了,真好!”一位大爺形象地做著動作,逗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歲末的一天,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工程院地質技術人員的車一停下來,新密市袁莊鄉的群眾紛紛涌過來,表達對當地政府整治采石場、恢復生態環境的看法。
經過半年多的綜合治理,現在看到的新密與半年前的景象完全不一樣。昔日采石場遍布山體,機器轟鳴、煙霧彌漫,廢石廢渣經風吹雨淋,人踩車碾,粉塵飛揚、遮天蔽日。“家住廟里溝,一年嚼塊磚”、“晴天一身灰,下雨兩腳泥”這些當地老百姓編的順口溜就是當年采石場對地質環境破壞的真實寫照。現在,干干凈凈的路面上車來車往,村民在自家院內悠閑地聊天、曬太陽,幾只花喜鵲在裸露的山石上嬉戲……采石場綜合整治在遏制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改善人居環境方面確實給新密帶來了巨變。在這蕭瑟的寒冬,礦區群眾能感受到真切的變化。
雖然礦山關停,粉塵、噪聲及爆破等危害大大降低了,但廢棄采坑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觀破壞仍然觸目驚心。以鄭—少—洛高速+16千米處西側廟里溝—北莊一帶為例,該處分布大小廢棄采坑16處,占地面積1.10平方千米。礦山在山體東南及東北坡順坡就勢開挖,海拔高程自453.5米降至425.0~418.0米,開挖深度達25~35米。廢棄采坑平面形態呈圓弧狀、橢圓狀,邊坡高度9.5~53.8米,坡角65°~85°,具高陡特征,節理、裂隙發育,在暴雨、震動等條件激發下,易引發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威脅進入礦區的居民及車輛的安全。大量棄渣存放壓占土地,使大量荒坡地閑置浪費。露天采礦對自然地形地貌破壞更為嚴重,山體開挖深度大,山體破損嚴重,礦區山體基巖裸露,滿目瘡痍。山體坡面破碎、凌亂,使原本視覺上較為協調的地形地貌景觀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鄭—少—洛高速公路沿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程(新密段)”項目是在新密市采石場綜合整頓基礎上,更進一步對采石企業破壞的地質環境進行恢復治理,重現礦區綠樹青山、藍天碧水的自然景觀。
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工程院的技術人員經過遙感解譯、礦山環境地質調查、地形測繪、工程地質勘察等地質勘察手段,在充分掌握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形成條件、發展趨勢、危害程度的基礎上,經過反復論證分析,確定了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礦山公園建設相結合的治理思路,所采取的土石方平整、邊坡整治等工程措施均與生物措施相結合,并結合園林藝術、植樹造林、美化環境等手段,進行生態恢復,為新密市下一步建設礦山公園、休閑娛樂園奠定基礎。
在治理工程項目勘查設計編制過程中,項目組成員赴河南新鄉鳳凰山礦山公園、焦作縫山礦山公園實地考察,認真總結學習了當地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的先進技術,借鑒其成功經驗,開拓治理新思路。治理工程以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最大限度降低地質災害的發育和危害為宗旨,采取邊坡整理工程、覆土工程、護坡工程、礦渣堆平整工程、擋墻工程、道路修整工程、標志碑工程及生物工程等措施,在保持礦山原始地貌的條件下,開展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系統工程,發展和建立綠色礦山治理示范區。治理工程將完成礦渣挖運56714立方米,邊坡清理挖運56624立方米,石方挖運12527立方米,土石方構筑240817立方米,覆土107697立方米,綠化117522平方米,植樹110548棵。
鄭州市國土資源局于2010年8月24日在新密市召開該項目勘察設計評審會,通過影像、圖片、文字及圖件多方面對比,成果資料得到省國土資源廳環境處、鄭州市國土資源局及新密市國土資源局普遍認可。勘查設計資料經修改完善后,治理工程將于近期開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地質工程勘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