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丕良
(吉林省通化縣英戈布鎮中學)
試論課堂教學的創新方法
◆周丕良
(吉林省通化縣英戈布鎮中學)
創新教育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以及創新行為的養成都有很重要的意義。課堂教學的創新是促進學生養成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本文就課堂教學的創新的方法進行探討,分析在課堂教學上如何進行創新的具體方法,希望能促進課堂創新教學法的開展和推廣,為創新教育的進行起到推動作用。
課堂教學 教學創新 方法
創新是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的源動力,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創新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創造性思維,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養成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創造能力。因此,探討課堂教學創新教育之法對推進創新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知識更新非常迅速,為了適應社會的要求,學生學習的性質應當由傳統的繼承性、傳授性轉變為探索性和創新性。因此,創新教育不僅是當今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也是教育的必然選擇。學科作為學生接觸最早且影響力非常深遠的學科,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創新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養成學生創新思維,使創新慢慢變成學生的一種習慣性思維。課堂教學創新是學生創造性思維形成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僅要重視想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其素養,更應重視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培養能力;在教學內容上,要注意不僅僅是進行單純的語言教學,更要在進行語言學習的同時又學習到文化知識或者科技知識;在學科教學方法上,不僅要研究自身的教法,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有所研究,才能有助于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寬松的教育環境才能使學生放松神經,放開思維,大膽假設,因此,課堂教學創新在方法上要注意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為學生思維創新創造條件,提供土壤。正如著名的教育教陶行知先生所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教師認識到這一點,具有對學生無比的期望意識,才是營造寬松教育教學環境的前提。在民主、和諧和寬松的教育環境下,學生的自信心才能得以增強,其創造能力和潛能才能得以激發。在面對學生的質疑或問難時、在學生回答問題出錯時、或者是在學生調皮搗蛋時,老師不是責怪而是用微笑的神情、鼓勵的眼生或者是親切的語言,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適時的點撥和提醒,盡量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打開思維,或者積極假設或者冷靜思考,從而不斷提高,不斷超越自己。
有一位教師曾記錄了這樣一件課堂教學小故事:當他剛開始擔任初中一年級某班級的教師時,在一次課上,班里的一名平時被同學們稱為“弱智生”的同學,竟舉手想回答老師的問題,這位老師微笑著親切地讓他作答,開始他回答問題的聲音很低,但這位老師又用鼓勵的眼神微笑著讓他大聲一點。當他大聲回答了問題時,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為他鼓掌,這位老師也借機對他進行表揚。此時,這位曾經的“弱智生”臉上出現了自豪的表情。這個小故事說明,學生的積極性是在寬松的課題氛圍里逐漸養成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在一次次的成功體驗中慢慢獲得的。
因此,教師進行學科教學時,要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寬松的教育環境能使師生間的感情更融洽,心理距離更近,更容易溝通,學生才會更積極地學習、思考并愉快地投人到學習活動中來。這樣和諧寬松的教育環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激發其創造欲望、發揮其創造潛能的有利條件。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打破學生的定勢思維,首先教師就需要打破自身教學上的固定模式,鼓勵學生多提問、多思考。疑問是創造性思維的前提,也是刺激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內驅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養成非常重要。愛因斯坦曾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另外,我國北宋的哲學家張載也曾說:“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假設、鼓勵學生有懷疑意識,大膽質疑。多向學生問幾個為什么,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并及時發現和賞識學生的創造意識,鼓勵學生不迷信老師、不迷信教材,鼓勵他們對一些已有的理論和傳統的觀點從不同的角度大膽質疑,探索求異,從而逐漸培養起學生們的創新意識。老師不應即刻對其進行否認批評,而是鼓勵其大膽地說出理由,如果理由正當合理,還可以對其創新思維進行表揚。學生提出的符合邏輯的獨特見解,其實就是一種創新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積極性,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化已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征。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等方式。因此,教育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在網絡信息化的時代大環境下,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方式都在發生著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也應該有所改變。教師在課堂上要應用適應信息化環境的教學模式,認識并熟悉網絡環境,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利用網絡教學同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素養,教會學生學會尋找有用的信息,更為高效地學習。
目前,我國一些教師適應信息化發展的能力還不太強,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推進課程教育存在比較大的困難。課堂教學創新需要開展信息化。因此,教師們需要樹立信息化的意識,逐漸轉變觀念,積極探索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
總之,教師在課堂創新教學過程中,要轉變觀念,充分發揮學科的優勢,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發展創造性思維的機會,營造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敢于大膽質疑并推行信息化的教學方式,這樣才有助于培養出創新型人才。
[1]許偉胤.教學創新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2007,(33).
[2]梁芳芳.課堂創新初探[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06.
[3]范安平,吳長庚.論課堂創新教學情境的創設[J],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