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文
(江蘇省鹽城工學院大外部)
大學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三維一體培養模式探究
◆馬立文
(江蘇省鹽城工學院大外部)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以培養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重要教學目標,但大學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工程,受諸多主客觀教學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大學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中,個性化學習策略訓練、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以及豐富多彩語料資源庫建設三維一體,共同促使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不斷由語言技能教學和訓練走向應用能力培養和發展。
大學英語 綜合應用能力 個性化學習 自主學習 語料資源建設
為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肩負英語人才培養重要使命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實施改革后,旨在努力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以便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1)。
大學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工程,是形式和內容的有機統一,任何單項技能的訓練也許都無法保證綜合應用能力的有效培養,因為大學英語綜合能力培養受教學主客體、課程設置、教學過程、教學媒介、評估方式、教學目標、人才定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這些制約因素中,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資源尤其重要,它們構成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內涵。
大學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明確目標,學習策略訓練以及學習能力培養架構了大學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的方式和途徑,而語料資源庫建設則為大學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建設了內容和資源。在大學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模式中,學習策略訓練、學習能力培養以及語料資源建設三維一體,互為依存、互相促進。
激發學生具有創造性、主體性、能動性的個性化自主學習理念和方式策略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大學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的根本途徑。
從廣義上看,語言學習策略即語言學習的方式和方法。但從狹義上看,語言學習策略內涵極其深刻。首先從認知理論框架上看,語言學習策略可分為元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會/情感策略(social and affective strategies)。
大學英語學習策略訓練既是解決大學英語學習方法和方式問題,又是培養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能力問題。大學英語學習策略是客觀存在,在大學英語課程學習以及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不管大學英語學習者的基礎、能力以及目標等如何,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都會有意、無意地使用一定的策略,只是他們選擇的具體策略及使用策略的頻率因人不同而已。
作為一種學習方法,大學英語學習策略自然有其不足,也不一定是大學英語課程學習的靈丹妙藥,但它作為一種相對較理想的學習模式,卻能有效地提高大學英語學習效率,因為成功的學習策略運用者能根據其學習基礎、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等實際,選擇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從而主動地參與學習進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語言輸入的質量和總量;積極尋找使用目標語進行溝通的機會,在交際中鞏固習得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在學習過程中善于控制自我情緒,保證語言學習健康有序地發展;通過自我測驗或自我評估等了解學習,達到學習過程的最優化、學習效果的最大化。
鑒于語言學習策略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首先,教師應努力創設學習英語、使用英語的機會,使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程學習有切身的體驗和感性的認識;其次,教師應有意識地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訓練學生使用不同的學習策略,以便在幫助學生辨析不同英語學習策略的基礎上,熟悉認知、調控、交際、資源等英語學習策略的加工過程,從而能結合學習任務靈活使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以期最終形成個性化的學習策
略體系;再次,教師應以策略教學和訓練為契機,引導學生端正學習動機、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為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奠定基礎。當然,大學英語學習策略訓練只是教學的手段,不是教學的目的。大學英語學習策略教學和訓練旨在幫助大學生逐漸轉變學習觀念,勇于承擔更多的學習責任,不斷成為自主的學習者(Rubin,1987)。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既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又是大學英語學習可持續發展和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的前提。
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確定學習目標、界定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式、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等學習行為和“對自己學習負責的能力”(Holec,1981:3)。自主學習包括以下方面的含義。首先,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即一種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由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并通過自我調控的學習活動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其次,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學習態度、能力和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主導學習發展過程的內在機制,即學習者對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材料等進行自我指導、控制以及調整,以取得最大學習效果。
大學英語學習策略教學和訓練只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基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才是大學英語策略教學和訓練的真正目的,是發展大學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根本保障。自主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種學習能力,更是一種對學習的態度。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顯然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再者,由于英語在我國是外語,我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又非完全性的自主學習,其能力培養取決于學生的積極陶冶和主動發展以及教師的有效介入和積極導引,是教和學兩方面合力的結果。
要實現《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培養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作為學習的主體,大學英語學習者首先應確立主人翁的學習觀念,相信自己經過多年的英語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潛力。如果大學英語學習者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和主人,真正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那么他們的學習動機和熱情就得以不斷激發和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和端正的學習動機是陶冶自主學習意識的基礎。大學英語學習者其次應在學習過程中盡量減少對教師的依賴,通過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不斷發展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行為和實踐探索,從而不斷鞏固自主學習意識,最大限度地發展自主學習潛力,不斷外顯自主學習行為,逐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當然,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離不開教師的作用,教師的有效介入和積極導引是“促使學習者自主的可能性向現實性轉化的重要且必要條件,是真正保障學習者自主學習并提高自主能力的重要前提”(江慶心,2006:10)。為此,教師當然應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逐步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思想要素,但更重要的是教師應通過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學模式的影響,積極扭轉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等“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過程,積極發展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搜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學習習慣,努力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應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體現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等相結合的原則,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和條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因為成功的語言學習是學習意識、學習行為以及學習環境三者互相促進、相互促進的結果(Benson,2005:50)。個性化學習策略的形成是良好學習意識的外在表現,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則是學習行為不斷發展的結果,而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語料資源建設則是個性化學習策略訓練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必要條件,是大學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的基本保障。
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基于現代科學技術的語料庫發展異常迅速,以期為語言教學提供豐富而具體的內涵。簡單說來,作為語言教學文本的倉庫、教學資源的數據庫,語料庫主要涉及以下語言教學層面。首先,是詞匯層面,語料庫主要探討某個詞項的出現語境、復現頻率以及鄰近搭配等。其次,是句法層面,語料庫主要研究各種詞性標記性的組合模式以及對各類句型使用的量化分析。再次,是篇章結構層面,語料庫主要涉及口語和書面語篇章的銜接與連貫等語言基礎,尤其探索話語交際的結構模式。最后,是篇章類型層面,語料庫主要研究各種篇章的語言特征組合情況從而構建語篇或語體分類的語言標準(Kennedy,1998)。
語料庫是一個巨大的數據資源,它不僅可為字典編撰提供可靠的依據,為教材編寫和大綱制定提供參照,還可為課件開發提供動態數據,更可為教學實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為此,信息時代以自主學習和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為主要教學目標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離不開語料資源的有力支撐。
大學英語學習受制于諸多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影響,學習資源是最重要的外部環境之一。相關研究表明,在所有外部環境中,“學生最關注的外部環境變量是語料”(張殿玉,2006:36),因為語料能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造良好的素材,為學習策略訓練提供有利的條件,為綜合應用能力培養提供可理解性輸入,為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提供真實的語言環境。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語料資源建設應體現趣味性、知識性、教育性、時代性、可思性、多樣性、可理解性和可輸出性等特點(張殿玉、劉曉玲,2007:69),在內容上注重以社會主題和文化篇章為中心,使語料內容言之有物,有可讀性和可理解性;在體例上注重綜合性核心語料、專項輔助性擴延語料和交際性視聽語料的有機結合,既關注具體技能的訓練,又注重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更重視聽說能力的發展;在步驟上體現有易漸難的原則,為大學英語學習由語言基礎知識習得,經具體技能訓練,朝應用能力培養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循序漸進的配套學習資源;在形式上努力發展多樣性,既注重傳統語料與現代語料、單項技能語料和綜合技能語料、紙介質語料和電子語料等相結合,當然現代語料資源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使語料內容的載體電子化”(張殿玉,2006:36~38)和網絡化,以體現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時代性,同時滿足個性化自主學習的不同需求。
作為高等教育的核心和標志性課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肩負著為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歷史重任,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是社會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標桿。雖然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受眾多因素制約,但由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策略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是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的關鍵,而個性化策略訓練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均以一定的學習資源和環境為依托。為此,個性化學習策略訓練、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和語料資源建設三維一體,構建課堂教學與課外自主學習互補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新模式,共同促進大學英語課程學習過程由自覺向自主過渡,大學英語學習結果由語言技能向應用能力發展。
[1]Benson,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2]Cohen,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Harlow,England:LongmanLimited,,1998.
[3]Kennedy,G.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M].Cambridge CUP,1998.
[4]白小蘭.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實驗報告與分析[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4):70-72.
[5]蔡基剛.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與對策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1):27-32.
[6]馮濤.圖式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析[J].大學英語,2011,(3):112-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