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平 張海麗
吉林省四平市結核病醫院,吉林 四平 136001
繼發性肺結核是成人肺結核的最常見類型,臨床表現有發熱,咳嗽,咳痰,并發咯血,胸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少見癥狀有結核變態反應,如結核性紅斑,結核性多發關節炎等[1],其中并發出血性疾病較為少見,尤以出血性疾病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患者,就診過程中極易誤診、漏診,延誤病情。
患者,女,19歲,體重41.5 kg。因間斷咳嗽1年半,加重1個月,伴發熱3 d入院。入院前18個月曾因咳嗽口服復方甘草片3片,出現“過敏性紫癜-混合型”,并發消化道大出血,曾就診省級多家綜合醫院治療,消化道出血已控制,但皮膚紫癜反復出現。攝肺CT發現左肺上葉小斑片狀陰影,未確診。治療過敏性紫癜一直應用糖皮質激素(甲潑尼龍),但減量至20 mg/d時,周身皮膚紫癜仍反復出現,故一直未停用。既往有肺結核病接觸史,外婆死于肺結核。入院查體:體溫38.6℃,脈搏118次/min,呼吸26次/min,血壓113/80 mmHg,營養狀態差,周身皮膚黏膜紫癜,呈對稱性,紫紅色、黃褐色、淡黃色,大小不一,以雙下肢為著。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氣管左偏,左側胸廓凹陷,叩診左肺實音,右肺清音,呼吸音左肺音明顯減弱,右肺增強粗糙,左肺可聞及少許濕羅音。心界左移,心率118次/min,節律齊,肝脾未觸及腫大,雙下肢無水腫。輔助檢查:X線胸片:左肺野縮小,可見廣泛片狀密度增高影,部分融合,左肺門上提,縱隔心影左移。左側膈肌、肋膈角顯示不清。血常規:WBC 8.9×109/L,NEU 65.2%,RBC 4.99×1012/L,HGB 108 g/L,PLT 240×109/L。尿常規正常,肝功能TP 59 g/L,ALB 36 g/L,余項正常,腎功能正常,痰涂片查抗酸桿菌(2+),肝膽脾彩超僅提示脾略增厚,泌尿系彩超未見異常,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動過速。入院診斷:①繼發性肺結核左上中下涂(2+)初治;②過敏性紫癜。
患者自述過敏性紫癜曾診斷為“藥物過敏”,慎用各種藥物治療,當日退熱應用撲熱息痛片0.5 g口服,靜點0.9%氯化鈉500 mL加維生素C 2.5 g,靜點0.9%氯化鈉250 mL加異煙肼0.3 g,繼續口服甲潑尼龍20 mg/d,囑患者多飲水,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用藥后患者發熱退,無新發紫癜及其他不良反應。次日,加用5%葡萄糖250 mL加利福平0.3 g靜點,患者僅出現低熱,飲溫開水后體溫降至正常。第3天,利福平增至0.5 g,患者咳嗽減輕,咳痰減少,未見新發紫癜。隨后逐漸加用吡嗪酰胺及鹽酸乙胺丁醇(因患者拒絕肌注鏈霉素),1周后四聯抗結核強化治療,患者皮膚紫癜開始逐漸消退,呼吸道癥狀明顯減輕,規律化療2周,原有紫癜近乎消退,復查血常規正常,肝腎功能僅尿酸偏高。據病情,激素開始減量至15 mg/d,皮膚紫癜無復發,隨后每周減5 mg。
規律抗結核治療1個月,復查痰抗酸桿菌涂片二次均陰性(因已極少咳痰),肺CT見左肺葉實變縮小,胸膜粘連,右肺形成縱隔疝。規律抗結核治療第6周末,停用18個月的糖皮質激素,停藥前后均未出現過敏性紫癜復發,患者堅持強化抗結核治療3個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咳痰,劇烈活動后輕度氣短,心率降至90次/min,體重增加約5 kg,強化期結束予出院,囑出院后繼續三聯口服抗結核藥9~15個月。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常見的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臨床常見,約占出血性疾病的1/3[2]。由于人體對結核菌感染會產生免疫及變態反應,但造成嚴重過敏性紫癜的患者較少見。該患者在發病前有明確用藥史,易誤診為“藥物過敏”,該患者通過抗結核治療后,過敏性紫癜才得到徹底治愈,可以確診為結核菌感染引起的過敏性紫癜。由于忽視了結核病的存在,應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掩蓋了結核病的全身中毒癥狀,使穩定性結核病灶活動,活動性結核病迅速進展[3],當確診為繼發性肺結核時,肺部已廣泛侵潤、壞死、空洞甚至一側肺毀損,嚴重影響患者呼吸功能,且累及心臟功能,機體慢性消耗嚴重,甚至貧血。對于出血性疾病應該高度警惕合并“結核病”的可能,注意及時拍攝胸片并動態觀察,如發現可疑病變不能確診者,應盡早到專科醫院確診并治療。結核菌感染引起的過敏性紫癜,應用抗結核藥物是安全可靠的,是唯一徹底治愈該病的辦法。應盡早規律、聯合、足量用藥,盡快控制結核病情,為過敏性紫癜的徹底治愈創造前提條件,以免延誤結核病的診治,造成患者嚴重身心損害及經濟負擔。
[1]謝惠安,陽國太,林善梓,等.現代結核病學[Μ].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44-581.
[2]葉任高,陸再英,宋善俊,等.內科學[Μ].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670-673.
[3]端木宏謹,馬玙.臨床診療指南結核病分冊[Μ].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