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洪 徐 鈮 趙 潔
(浙江中醫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生物與制藥工程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探討
◆朱振洪 徐 鈮 趙 潔
(浙江中醫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本文從目前工科教育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入手,提出生物與制藥工程專業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結合“雙師型”教師的內涵,提出了生物與制藥工程專業“雙師型”師資培養的若干途徑。
生物工程 制藥工程 教師隊伍
21世紀是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世紀,經濟領域競爭的焦點與其說是產品,不如說是產品背后的人力支撐。新世紀的人才標準不僅僅取決于知識的數量,更取決于知識的創新能力。生物與制藥工程專業作為以培養生物、化工與制藥領域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必須積極探索符合社會需求的實踐教學新路子。
從培養層次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來看,工科教育的人才培養必須面向工程實際。面向實際不夠是我國大部分工科教育較長時間以來存在的主要問題。其突出表現在理論知識學得多,但沒有受到足夠的工程實踐訓練,導致學生缺乏現代工程設計思想、方法的培養和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缺乏對現代工程所必須具備的有關經濟、社會、文化方面的了解,缺乏參與管理現代工程的領導、決策、協調、控制的初步能力和管理素質。
現有的師資隊伍素質不能滿足培養工程技術人才的需要。許多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大多為出校門又入校門任教的研究生,沒有經歷過生產或工程一線的實際鍛煉,缺乏工程實踐經驗,難以真正做到聯系工程實際問題開展教學。同時學校也缺乏有效機制,吸引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適合從事教學工作的工程師、教授級高工到學校來為學生授課。
近年來工科專業的實踐教學被不同程度地削弱,實驗課程的比重下降,在學生大量擴招的同時,儀器設備不足,學生在實驗課上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減少,多年來一直提倡的自主性、設計性實驗越來越難以落實;生產實習的時間大幅度壓縮,甚至培養計劃中根本就沒有生產實習環節,學生在實習中參觀多而參與少;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脫離工程實際,更多的是紙上談兵。因此高等工科教育中急需培養具有豐厚工程背景和學術水平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提高工科教育質量的決定力量和關鍵要素。
“雙師型”教師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職業教育中,為了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促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適應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理念而提出來的。“雙師型”教師的定義主要有以下兩種:其一是指專業課教師具有教師資格證書和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其二是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雙師素質”概念,“雙師素質”教師是指有講師(或以上)教師職稱,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專任教師: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或以上)技術職稱(含行業特許的資格證書);近五年有兩年以上企業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或參加教育部組織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獲得合格證書,能全面指導學生專業實踐實訓活動;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應用技術研究,成果已被企業使用,效益良好;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校內實踐教學設施建設或提升技術水平的設計安裝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內同類院校中居先進水平。對于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雙師素質”標準的核心是實踐工作能力,“雙師型”教師是既有扎實的本學科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又必須具備過硬的實際動手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對現有生物與制藥工程專業教師進行職業培訓,是“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如有計劃、有目的的派專業課教師到對口企業和科研單位參與生產過程的管理和設計,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科研開發能力,熟悉所從事專業的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便在教學中及時補充反映生產現場的新技術、新工藝。這是拓寬教師知識面,提高實際操作技能,加快“雙師型”教師培養的有效途徑。
積極引進相關企、事業單位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做兼職教師,他們可以給學校帶來生產、科研第一線的新技術、新工藝及社會對從業人員素質的新要求。聘用兼職教師,可以將課程與生產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調整課程內容來適應社會相關行業的要求。他們在和學校教師共同進行教學活動中,可以促進學校教師向“雙師型”轉化。
引進有豐富實踐經驗和一定教學能力的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經過培訓后,成為了出色的“雙師型”教師,不但理論教學效果好,而且在組織各種形式的職能技能培訓、比賽,開展學生第二課堂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實踐教學要求,保障學生順利進行專業實習的重要手段。實習基地為工科專業實踐教學提供重要保證。實習主要工程技術的基本技能,了解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在企業中接受準工程師的專業培訓。既可以提高學生實習效果,又可以成為高校教師理論聯系實際開展合作研發的一個平臺。
必要的措施是提高實踐教學能力與保障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只有措施得力,實踐教學能力的提高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才會達到預期的目標。從用人機制、投入機制、物質保障機制改革入手,建立學校“雙師型”教師成長的良性機制,為“雙師型”教師的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通過加強課程體系、調整人才培養計劃和改進教學方法,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與實踐教學能力的提高。課程體系改革改變過去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脫離的教學模式,合理整合課程資源,突破了原有內容的局限,打破課程之間的界限,突出實際操作,采用分層次、分階段、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應用型工科專業深化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保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根本措施。目前生物與制藥工程專業教育未能有效面向工程實際、現有教師工程背景與工程素質相對缺乏。提高生物與制藥工程專業教學水平,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滿足企業需求的工程技術人才,首要的、最重要的條件就是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其中具有豐厚工程背景和學術水平的“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1]王淑一.“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和“雙師型”師資培養整合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09,(8).
[2]張道文.地方本科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3).
[3]沈顯慶.培養“雙師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7).
[4]李曼紅.實踐教學能力與“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