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華
山東省巨野縣婦幼保健院藥劑科,山東巨野 274900
中藥材市場管理困境和出路
孫麗華
山東省巨野縣婦幼保健院藥劑科,山東巨野 274900
本研究首先分析中藥材市場現狀和管理困境,其次給出幾點推進藥材市場管理和發展的建議,最后指出推進中藥企業改革創新的必然,中藥企業成為未來藥品市場的新導向,在未來綠色經濟社會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藥市場;管理困境;綠色經濟
藥品是關系民生和衛生醫療的頭等大事。中藥產業作為我國藥品工作的重要組成,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不少成績。中藥材的主要品種達到500多種,年產5億多千克,中藥材生產基地600多個,為中藥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然而中藥作為最原始的產業之一,市場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問題,間接影響了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伴隨生產力水平提高,人們對健康和養生日趨關注,中藥材消費需求也在日趨增加,交易日漸活躍。部分藥品企業利用人們的盲目性大加炒作,如貫眾、銀花等價格短時間暴漲幾十倍,藥材市場中藥材嚴重緊缺,嚴重影響了醫療衛生事業的正常運轉。中藥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一方面,中藥作為商品,生產、流通、消費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供需關系變化致使各地頻繁出現激烈的農產品市場競爭,許多藥材供過于求出現市場滯銷。很多年銷量在萬噸以上常用中藥材,一直在低谷中運行,比如板藍根、黃芪、茯苓等;另一方面,中藥材又不同于一般快速消費品,作為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必須由藥材公司統一管理,依照計劃統一收購、加工和供貨,除特定供銷社外,其他不得參與經營[1]。
1.1 體制不明
市場體制混亂,部門分工不明。中藥材市場實行多個部門共同管理,權利與責任混亂,難以準確衡量和有效管理市場藥材質量。以致市場主體混淆不清,各部門管理失位,導致市場雖然可以在階段性整頓時得到多方共同參與治理,但日常管理的責任卻被互相推諉,放任自流。
1.2 規范缺位
我國的中藥材生產和加工企業處于發展期,規模相對較小,生產、管理及藥材種植的規范短缺,造成藥材質量參差不齊,一直是該產業沒有形成良性循環發展的重要原因。首先市場管理規范和措施的缺乏。許多地方部門采取以收取市場管理費代替市場管理,以罰款取代治理,最終造成專業市場內部管理混亂,經營者責任感缺失,僅以盈利為目的。其次藥材監督規范的不健全,專業市場內既沒有設立獨立、權威的藥材質檢機構,也沒有相關監督管理隊伍。經營人員藥學知識貧乏,質量意識淡薄,摻雜使假、以假充真、違法違規現象時有發生,最終造成了藥材質量無法保證,國家抽驗的藥材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再次準入制度規范不完善。我國中藥材市場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建立經營準入制度,經營者資格的審查不嚴,交易者魚龍混雜,藥材的假冒偽劣事件時有發生。規范的缺位也逐漸成為中藥材產業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1]。
1.3 素質不足
首先硬件設施不足,盡管許多中藥材專業市場出于驗收等原因對原有設備進行了改善,經營環境和管理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改觀,但市場內大部分硬件設施仍滯留在上世紀末驗收時的水平。市場環境依舊不規范,臟、亂、差現象較為嚴重,更談不上為市場配備現代化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設施,嚴重不符合當今經濟發展和市場管理的需要。其次軟件素質不足,管理者知識匱乏。現在市場的普遍現象是現行的很多管理者素質較差,缺乏科學的管理知識,管理方式陳舊滯后,與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管理方法不當,許多中藥材在保存過程中由于得不到科學合理的儲藏,致使作為中藥源頭起源的中藥材資源正日益減少。
1.4 導向誤區
政策導向滯后:沒有合理的按照藥業發展及時優化調整中藥材市場的相關規范,以致市場無序狀態日益嚴重,市場的競爭力和聲譽也遭到了嚴重損壞。自2003年起我國通過法令允許國外公司進入我國醫藥商業,面對國外藥業公司的競爭,中藥材專業市場出路更加應引起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輿論導向誤區:雖然質監報告和新聞媒體對中藥材進行的曝光監督對市場管理者和經營者起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但由于過度渲染、媒體炒作等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對藥材市場的聲譽造成了負面影響[2]。
2.1 針對中藥材屬性必須明確市場職能,完善藥材市場法律法規是推進中藥材市場管理的根本
中藥材是農副產品,國家允許中藥材集市貿易;中藥材是藥材,必須有別于一般農副產品的自由貿易。中藥材市場作為中藥材流通形式之一,必須按《藥品管理法》的有關規定管理。管理者應研究其共性和特殊性,找準切入點,靈活管理,明確責任和分工,以監管促規范,以規范促繁榮,以繁榮促發展,而后做大做強。國務院對中藥材市場的設立及交易作了規定,在當時特定的時間內發揮了有效的作用。但是無論中藥材質量監督部門,還是市場的實際經營情況一直伴隨經濟發展在變化,面對新的情況,管理者和經營者無法可依。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做好調研工作,及時調整、制訂相關管理規定和經營標準,以指導中藥材市場健康有序合理的發展[2]。
2.2 完善監督管理規范,嚴格準入制度是中藥材發展的重要任務
中藥材的規范和制度制定一方面要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符合中藥材市場的自身特點。現階段需要逐步建立適應中藥材交易發展的各項管理制度,如進貨驗收、質量檢查、行為公示等。用規范約束經營,做到有章可循、按章辦事、人人平等。原有機制下的藥監、工商、衛生、公安多部門參與的市場管理僅適用集中整治,因此現行的日常監管必須改變管理混亂、權責不清、標準不嚴的舊體制,結合中藥材屬性建立并完善科學發展的新管理體系,明確責任到人,各部門必須根據自身職責,承擔日常監管的責任,杜絕亂收費現象,共同完善長效監管機制,創建良好和諧的管理氛圍。藥品監督管理局應依法嚴格審查企業和個體的資格。相關商戶一方面必須具備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倉儲設施,另一方面必須配有經過認定的藥學技術人員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取得經營資格,方可入市經營。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需要對申請經營者進行嚴格資格審查并承擔相應責任,經營者既需要了解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藥材規范和質量標準,又需要具有經營中藥材的能力。規范和標準的統一和強制實施,是我國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的保證。
2.3 推進經營實體的集約化和現代化,結合政策引導藥品企業的發展[3]
政府相關部門在面對未來競爭時應深入研究市場現狀,做好總體規劃與市場發展的統籌考慮,建立一個垂直渠道、控制整個營銷過程的經營實體,實現宏觀上的調控經營,推行現代化營銷方式,拓展營銷渠道。將市場經營與《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等法規進行有機結合,做到中藥材種植、加工、經營科學合理的一體化、規模化、規范化,做到交易藥材的來源可溯,實現藥材質量的有效監控。同時政策上給予中藥材扶持和科技管理更多投入,加速企業兼并重組,加大產業研發治理,優勝劣汰,淘汰一些規模效益差,違規的企業,扶持一些質量品質高,優異的企業,打造一批規范化、產業化的新型中藥材種植生產基地。最后,推進藥品企業誠信守法經營,弘揚知識產權保護。我國中藥材之所以享譽海內外,誠信經營是題中之義,是民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必然要求。因此無論是政府及相關部門,還是廣大藥商一定要保持危機感和責任感。第一,務必保證從業人員自律自警,增強質量意識,提高主人翁意識,守法經營,誠信待客;第二,務必保證專業質檢機構和人員、檢測儀器和設備齊全,嚴格監控交易的中藥材質量;第三,藥監部門要加大對交易藥材質量和知識產權的監管,依法打擊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等行為,凈化市場,提高質量,取信于民。
根源上看,中藥材的現代化生產旨在突破原始化生產的弊端,相對其他產業而言,我國中藥材生產方式原始,許多藥材有毒物質含量超標;中藥材的合格率低、市場無序。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推進生產管理上的改革創新,沒有實現規范化、系統化和現代化的生產,因此我國不論是在市場管理還是藥材生產,都要加強對中藥材的改革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根本實現中藥材質和中藥企業的飛躍。伴隨中國醫藥產值占世界比重的不斷上升,中藥企業在承載國家醫療保障工作同時,承接了化工企業和醫療市場的產業鏈,發揮了重要的市場經濟貿易特性。近年來,隨著中藥材植物提取物出現,中藥行業出現新的生命力。植物提取物出口逐年增加,占了中藥材市場重要位置[3]。
我國植物提取物等行業具備天然的地理優勢,企業生產的植物提取物超過八成都直接用于出口,我國已逐步成為世界上主要的植物提取物原料供應國。即使經濟環境不景氣時相關出口份額依然保持增長態勢。然而,過度開采和經濟失衡致使作為中藥源頭起源的中藥材資源正日益減少,再加上生產技術落后、有害物質超標、缺乏管理監督規范等弊端對我國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帶來重重的困境。因此,我國必須積極轉變發展中藥材發展的理念,改變經濟開采的盲目性,加大中藥材的現代化建設、完善質量管理監督規范細則以發揮中藥材在整個中藥產業中的作用,在全球都對綠色健康藥品需求加大的情況下,世界醫藥領先企業都成立了專門的中藥材研究中心,相對西醫利用知識產權優勢施行的藥材高價壟斷和負面醫療效果頻發,質優價廉的中藥材勢必引領綠色經濟產業鏈形成,打破原有藥材壟斷市場,導致市場經濟格局的劇變。我國的中藥材產業未來可以以此為契機,獲得更深更長遠的發展。只有汲取傳統優勢,推進改革創新,樹立市場理念,健全質量體制,完善管理制度,中藥材專業市場一定會建立合理的規范,中藥材專業市場一定會沿著正確的軌道向前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常勝不衰,走向輝煌。
[1]張紹波,曲影.淺析我國中藥材的未來發展趨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15(17):209.
[2]孫邦瓊.中藥材專業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監管對策[J].安徽醫藥,2003,7(2):154-155.
[3]周東江,吳永貴.中藥材市場的困境與出路[J].湖南中醫藥導報,1996,2(3):1-3.
R282
C
2095-0616(2011)14-175-02
201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