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蓮華 關桂霞
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護理體會
王蓮華 關桂霞
目的 探討支氣管哮喘的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對 63例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護理統計及分析。結果 通過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及時、合理、有效的護理健康指導,可減少哮喘復發,很大程度上可改善預后。結論 科學、規范及完善的護理干預,可持續改進護理工作質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支氣管哮喘;護理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其支氣管壁存在以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T淋巴細胞為主的炎性細胞浸潤,氣道在此基礎上形成對多種刺激因子的高反應性以及不同程度的廣泛的氣道可逆性狹窄和氣道阻塞癥狀,可經治療緩解和自行緩解[1]。現就我科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7年 10月至 2010年 4月我科收治的 63例支氣管哮喘患者中,男 39例,女 24例;年齡 19~78歲,平均(43.8±6.7)歲,本組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組的診斷標準[2]。
1.2 方法 根據臨床癥狀、體征、肺功能檢查選取患者,哮喘診斷及嚴重程度分級符合 GINA診斷標準,分析患者的首發年齡、臨床特點,并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
2.1 心理護理 對哮喘患者應給予提供優質、便捷、溫馨、全方位、多樣化的服務模式,幫助哮喘患者滿足心理需求以達到健康目標。
2.2 氧療指導 中心供氧或氧氣鋼瓶供氧都必須有氧流量表、濕化瓶、吸氧導管,濕化瓶應每日進行消毒,更換無菌蒸餾水,吸氧導管采取一次性專人專用導管。通常調節氧流量為1~2L/min、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應堅持 24h持續低流量吸入,囑患者勿自行調節流量。當患者哮喘得到控制,血氧分壓 >8 kPa(60mmHg),二氧化碳分壓 <6.67kPa(50mmHg),即可考慮撤氧并觀察血氣變化。在家庭氧療時應注意氧流量的調節及嚴禁煙火,防止火災發生。
2.3 病情觀察 ①呼吸情況:密切觀察患者呼吸頻率、節律、深淺度和用力情況,危重患者發作時喘鳴音減弱乃至消失,呼吸變淺、神志改變,常提示患者病情危急,應通知醫生及時給予處置;②神志情況:一般發作時患者的神志是清楚的,當重度或為重度發作時,常伴有呼吸衰竭,患者可出現意識模糊、嗜睡,甚至出現淺、深昏迷;③血氣分析:是反映肺的通氣、換氣功能和酸堿平衡的重要指標,也是判斷呼吸衰竭以及其分型的依據,當哮喘患者發生Ⅱ型呼吸衰竭時,表明病情危重,應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④發紺情況:發紺皮膚多表現為皮膚、黏膜呈現青紫色,應在皮膚薄、色素少、血流豐富的口唇、齒齦、甲床、耳垂等處密切觀察。
2.4 防治誘發因素
2.4.1 平日里要注意增加營養,并做些適量的體力活動,如散步、廣播操、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若發生感染時,可及時就診,并選擇合適的抗生素藥物。
2.4.2 寒冷可引起支氣管痙攣,分泌物增加,增加感染的可能,因此,在冬季適當提高患者居住溫度,秋季多進行耐寒鍛煉,夏季避免大汗,防止痰液過稠而難以咳出,同時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進行脫敏治療。
2.4.3 患者應戒煙酒,煙中有害物質可引起支氣管痙攣,誘發哮喘發作,減少能力消耗,切勿過度疲勞,堅持進行呼吸鍛煉,避免吸入受污染的空氣,不去或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居住于空氣清新的地區或室內裝空氣凈化器。
2.5 病室環境 將患者安置在潔凈、光線、通風好的病室,保持病室內空氣新鮮,通風 1~2次/d,15~30min/次,避免刺激性氣體、煙塵等,室內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溫度為 20~22℃,濕度 50%~70%。對病室和物體表面進行消毒時,應避免使用刺激性、氣味強的消毒液,地面可用 1:500的 84消毒液拖擦后再用清水拖凈。
支氣管哮喘的發病與變態反應有關,其中主要為Ⅰ型變態反應,當患者受到過敏原刺激后,致敏淋巴細胞便合成高滴度IgE,并結合于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表面的高親和性受體,使機體處于致敏狀態,當相同過敏原再次進入體內,即可結合在受體上的IgE交聯,促使鈣離子進入肥大細胞內,并使細胞合成和釋放組胺、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質,致使呼吸道平滑肌收縮、氣道粘液分泌物增多、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各種炎性細胞浸潤,從而引起支氣管阻塞[3]。臨床上通過對患者有針對性的不同的特點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減輕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對疾病的轉歸有了正確的認識,提高其生活質量。
[1] 畢麗云.整體護理健康教育手冊.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5:53-54.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及教育和管理方案.2005,46-48.
[3] 周秀華.內外科護理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0:156-157.
163712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