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毳羽 潘寶偉 張愛榮 遲柱波 羅勛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的護理干預
蒿毳羽 潘寶偉 張愛榮 遲柱波 羅勛
目的 探討妊娠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的護理方法及護理效果。方法 對 2007年 5月至 2010年 8月我科收治的妊娠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 40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通過對妊娠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減少住院時間,促進早日康復。結論 給予妊娠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妊娠期、分娩期、產褥期進行系統的護理干預,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減輕其心理負擔,促進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
肝內膽汁淤積癥;護理干預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CP)是一種不少見的妊娠中、晚期特發性疾病,它以妊娠期臨床上皮膚瘙癢、黃疸和病理上膽汁淤積為特征[1]。我科通過對 40例妊娠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取得滿意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 2007年 5月至 2010年 8月我科收治的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 40例作為觀察對象,年齡 23~38歲,平均(26.8±8.4)歲,所有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
1.2 臨床表現 皮膚瘙癢為本病的首發癥狀,約 80%發生在 30周以后,常先出現于足掌,然后小腿、大腿、上肢、前胸及腹部,亦有顏面瘙癢者,瘙癢程度不一。瘙癢的同時可出現黃疸,但多數在瘙癢后的數日或數周出現,ICP者只有 15%~60%發生黃疽,黃疸程度多數較輕或僅有鞏膜黃染。嚴重瘙癢者可有失眠和情緒改變,少數患者可有輕微消化道癥狀,如惡心、食欲減退、乏力、嘔吐、厭油及個別人有輕度脂肪痢。
1.3 治療 為加強母兒監護,積極對癥處理,適時終止妊娠,放寬剖宮指征,盡量減少母兒并發癥。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和處理。
2.1 心理護理 因瘙癢而引起患者失眠,心煩意亂及擔心胎兒,新生兒預后而產生焦慮、恐懼情緒。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心理壓力,面對疾病。
2.2 一般護理 詳細了解病史,協助醫生進行必要的化驗檢查以早期確診,確診后應囑孕婦適當臥床休息,取左側臥位,以增加胎盤血液灌注量,改善胎兒官內生長環境,使體質量逐漸增加。根據具體情況,定期測定孕婦血中膽酸水平、轉氨酶、膽紅素、一氧化氮等以了解病情變化。若 ICP于妊娠 32周內發病、出現黃疸、雙胎妊娠、并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者、或有 ICP死胎、死產史者應住院監護直至分娩。
2.3 加強胎兒監護 由于 ICP孕婦的胎兒常在妊娠晚期突然胎死宮內,而通過測定孕婦血、尿中 E3、血 HPL等不能準確判斷胎兒在宮內的安危,目前對ICP胎兒的監護,一般認為以胎心監護儀監測比較可靠,主張對有 ICP不良產史者,32周后每天或隔天行 NST檢查 1次,一般孕婦 35周前每周行NST1次,35周后 1次/d,并結合胎動計數,必要時行胎兒生物物理評分,能較早發現隱性胎兒窘迫。ICP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含量降低,皮膚瘙癢持續時間≥3周、孕婦血清轉氨酶和膽紅素同時升高、NST顯示胎心基線率變異消失,可作為預測ICP孕婦胎兒宮內缺氧的可靠指標。
2.4 終止妊娠指導 對ICP孕婦適時終止妊娠是降低圍生兒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2]。對于瘙癢嚴重、血清膽紅素、膽酸明顯升高,黃疸明顯或伴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產科并發癥孕婦,其胎兒死亡率高,應在住院后及早按醫囑給予地塞米松 10mg/d,靜脈推注,連續 3d,以后每周重復,當達 37周時結束分娩,而對于過去有早產、死產、新生兒窒息死亡的復發性ICP孕婦,應采取更為積極的手段,行促胎肺成熟后于孕 35周分娩。
2.5 出院健康指導 出院后定期檢測肝臟功能以了解疾病恢復情況,產后不宜選用含雌、孕激素的避孕藥物作為避孕方法,以防誘發肝內膽汁淤積。
ICP的發生率有明顯的地域和種族差異,除瑞典、芬蘭外的多數歐洲國家、北美及亞洲其發生率為 1%~2%,智利高達 14%,且以印第安混血兒最高,我國報告的發生率約為 2%~8%[3]。因此,對ICP患者的護理健康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護士在實施健康教育的整個過程中起到教育、指導、評價作用,不僅體現了護士自身價值,而且激發了她們不斷學習專業知識的上進心和對患者的責任感,所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溝通技巧所掌握的專科知識及技能水平,是保證護理健康教育,提高護理質量的源泉,這樣,才能建立有利于患者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
[1] 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04-206.
[2] 逯霞,王光敏.婦科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中華臨床醫藥與護理,2007,(7):32.
[3] 陳水萍,楊雪萍.健康教育對婦科手術病人的重要性.中華臨床護理學雜志,2004,2(4):394-395.
163316黑龍江省大慶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