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建江
江蘇省常熟市衛生監督所,江蘇 常熟 215500
近年來,游泳儼然成為休閑健身的最佳運動而越來越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為進一步加強游泳場所的衛生監督管理,切實保護游泳愛好者的身體健康,有效預防控制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和流行,2010年7月,常熟市衛生監督所對全市向公眾開放的人工游泳場所進行了專項檢查。
本市對公眾開放的人工游泳場所11家,其中2家為室外游泳場所。
根據本市游泳場所實際狀況,圍繞《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游泳場所衛生規范》等法規標準規定和上級衛生監督部門的公共場所工作計劃,統一制訂人工游泳場所衛生監督檢查表,現場檢查時填寫,主要內容有游泳場所的衛生許可證持證情況、從業人員的健康合格證明、衛生設施和條件以及日常運轉情況、水質處理和自檢制度落實情況、顧客公共用具用品的消毒、各項衛生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游泳池水、浸腳消毒池水檢測按照規定方法進行采樣。
依據《游泳場所衛生標準》GB9667-1996。
常熟市現有人工游泳場所有11家,分屬于體育系統2家,賓館內設游泳場所5家,住宅小區內配套游泳場所3家,高校校內游泳場所1家。其中9家為室內游泳場所,2家為室外游泳場所,衛生許可證和從業人員健康合格證明持證率100%。總體衛生狀況參差不齊,多數單位日常衛生管理相對較嚴、水質循環凈化設施運轉正常、皮膚病患者等禁泳標志設置明顯、池水處理和水質自檢制度執行較好,但部分單位,特別是作為住宅小區內的配套游泳場所,衛生狀況相對較差,無循環凈化給水設施,業主衛生意識淡薄,消毒不規范、衛生制度臺帳未建立,衛生狀況令人堪憂。
共監測檢驗游泳池水和浸腳消毒池水各11份,結果泳池水合格5份,合格率45.5%,不合格項目主要是尿素和游離性余氯,分別有2家和5家不合格,其他檢測項目全部合格;浸腳消毒池水11份,合格2份,合格率18.2%,2家余氯過低,8家余氯過高。
上半年召開了游泳場所衛生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會議上布置了各游泳場所經營單位要按照《游泳場所量化分級評表》開展自評自測。但至檢查時,大部分單位仍未開展自評自測,對自身存在的問題、不足也未及時整改。
部分游泳場所無循環凈化給水系統,有些單位雖有設備,但已損壞或未正常運轉。
目前我市游泳場所絕大多數單位使用優氯凈和強氯精進行池水消毒,有5家游泳場所使用加氯機添加消毒劑至泳池水配水管中,有6家游泳場所直接將消毒劑投入泳池中(有2家是由于加氯機已損壞),其中2家游泳場所使用緩釋消毒片,其余4家游泳場所使用粉狀消毒劑(將粉狀消毒劑在每天開放前一次性投入泳池中)。由于部分單位消毒劑使用量掌握不正確,導致余氯含量偏高或偏低,個別單位由于忘記投加消毒劑,導致池水中檢測不出余氯。
大部分游泳場所配備了余氯檢測設備,部分單位余氯檢測設備配備不齊,只有游泳池水余氯比色管,無浸腳消毒池水余氯比色管。在檢查中發現個別單位余氯檢測方法未正確掌握,部分游泳場所未按照規定的頻次進行水質余氯檢測。
根據《游泳場所衛生標準》,游泳場所應設置強制通過式浸腳消毒池,池長不小于2米,寬度應與走道相同,深度20厘米。但大部分單位浸腳消毒池長度小于2米,寬度未與走道相同。浸腳消毒池池水未按照規定時間更換。
部分游泳場所特別是賓館內設游泳場所給游泳者提供非一次性拖鞋、浴巾,從檢查情況看,這部分游泳場所未配備專用的拖鞋清洗消毒水池。
各游泳場所雖然都制定了衛生管理制度并上墻公示,但多數單位制度不健全,內容不全面,缺乏針對性。沒有制定各個工作崗位相應的操作規程,沒有將操作規程上墻。大部分游泳場所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預案,無健全的衛生管理體系。大部分游泳場所有池水消毒、監測記錄,但記錄不完整;無池水補充更換記錄,無日常衛生檢查記錄。
加強宣傳培訓,不斷提高經營者的衛生意識和自身管理水平,健全衛生管理制度和各個環節的工作程序、規范并落實到人。各單位要建立以負責人為首的衛生管理組織,定期檢查各項制度的實施情況,獎優罰劣,保證各項制度落實到位。
由于許可準入把關不嚴等原因,正在營業的部分游泳場所的衛生基礎設施與《游泳場所衛生規范》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衛生監督部門在進行量化等級評定、日常監督檢查、許可延續審查過程中,要嚴格把關,督促完善衛生基礎設施。
落實專人負責,按照有關制度做好游泳池新水的補充和換水工作,建立相應的工作臺帳。完善相應的凈水給水系統,并定期檢查設備的運轉情況。平時要加強池水自檢工作,如發現相關的衛生指標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時,就將池水全部更換,確保游泳者的身體健康。
池水的消毒是保障游泳者健康的重要環節,特別是余氯必須始終保持在國家衛生標準范圍內,太高,對游泳者的身體會造成一定的損害,太低,則影響池水的消毒效果。本次池水監測合格率很低,究其原因可能是消毒不規范,采用人工投放,藥量不易掌握,又缺乏必要的自檢。因此,各單位應指定專人進行池水的消毒管理,要加強余氯自檢,如不符合標準要求,要及時查找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使池水達到國家衛生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傳染源,防止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
[1]國務院.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S].1987.4
[2]衛生部.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S].2011.5.
[3]衛生部.游泳場所衛生標準[S].2004.
[4]衛生部.游泳場所衛生規范[S].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