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秀 朱玉芹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
高職院校辦學理念和校園文化定位分析
◆宋國秀 朱玉芹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
高職教育是一種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職業性”雙重屬性。高職院校要有獨特的辦學理念來引領,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教育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這就決定了高職校園文化不同于高等學校校園文化。所以,高職院校只有對其校園文化進行準確的定位,才能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建設之路。
1.辦學理念的內涵
理念,顧名思義,即理想和信念,是概念、觀點、觀念、思想及其價值追求的綜合。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辦學的理想和信念,是辦學者對為什么辦學?辦什么樣的學?怎么樣辦學等一系列問題的比較系統、比較成熟的理性思考和認識。包括辦學目標、工作思路、辦學特色、治校理念、校園文化等要素。
辦學理念,是學校辦學的靈魂,也是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的精神支柱,對一所學校的辦學非常重要。先進的辦學理念可以外塑形象,內聚人心,為學校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例如,蔡元培先生倡導“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調動了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舊的北京大學面貌煥然一新,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
2.確立辦學理念的依據
辦學理念是長期辦學經驗、思路及理性思維的總結和結晶。它的確立是一個積累、提練、升華的過程,也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辦學理念的確立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第一,要符合教育法規的規定。要在在領會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樹立現代教育觀,思考形成怎樣的辦學理念。第二,體現時代精神。學校的的辦學理念,受社會環境影響,要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體現時代的精神。第三,要堅持繼承、發展與創新的原則。辦學理念既要繼承學校發展的歷史和優良傳統,又要立足現在、放眼未來。同時,還要考慮當地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發展和政府、人民的意愿。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第四,借鑒外校經驗。學習和借鑒企業和兄弟學校的豐富的辦學經驗和鮮明的辦學特色,獲得一種新的理性認識,從而提出適合本校發展的辦學理念。
3.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
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是一種精神標志,它體現學校的歷史傳統、辦學特色及價值取向和追求,反映了學校的社區背景以及校長和廣大教師共同愿景。獨特的辦學理念是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前提和基礎,它不僅引導著高職院校特色的形成和發展,而且是高職院校辦學的價值取向。具體來講,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以育人為根本
培養人是學校的教育根本。高職院校的使命是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這也是高職院校的特色所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能力水平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式,使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2)以服務為宗旨
服務的理念反映了高職院校辦學的辦學行為和價值取向。服務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服務于學生的成長,二是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發展。服務于學生的成長,就要求高職院校的辦學必須一切為了學生的利益,一切著眼于學生的發展,一切落實于學生的成才,實現對學生全方位、全過程服務;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發展,則要求高職院校密切關注當地的經濟發展動態和職業崗位的變化趨勢,實現專業結構與當地社會經濟所需人才結構的結合。能否踐行服務的理念,是高職院校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
(3)以就業為導向
就業問題事關高職院校的生存發展。畢業生順利就業并能得到進一步發展,是高職院校辦學成功的根本標志。因此,高職院校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一方面,關注就業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專業培養計劃;另一方面,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和專業實踐,增強學生的實踐感知,通過自身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以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
(4)走校企合作之路
校企合作是指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通過合作將教育過程與生產過程結合,在生產過程中參入教育的元素,整合生產和教育,以達到提高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只有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才能彌補學校教育之實踐教學的不足,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豐富學生實際工作經驗,拉近教育與社會的距離。
高職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的命脈和靈魂,是構成高職辦學實力、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是高職的一項基礎性和戰略性的工作。高職院校只有對自身進行正確的定位,才能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建設之路。
1.高職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是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包含學校發展目標、共同價值觀、作風和傳統習慣、行為規范、思維方式、情緒情感等在內的有機整體,是以物質為載體的各種精神現象,是學校的“意識形態”。
根據高職的辦學理念,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校園精神為底蘊,高職院校在教學、科研、管理以及其他活動中形成的思想觀念、道德風尚、心理態度與行為習慣的總和。它既是高職院校師生的價值準則、行為規范、共同信念和習慣的體現,又是建立一切規章制度的理論依據、處理問題的原則和行為的導向。校園文化的多姿多彩,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能滿足大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加強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對高職院校理清辦學思路,明確辦學目標,促進學校管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提高辦學效益起著關鍵作用。
2.高職校園文化的特點
根據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有關文件精神,高職教育的類型應定位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交集上,體現“高”和“職”兩個主要特性,一方面,它屬于高等教育的范疇,其校園文化自然應該具有高等教育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共性。這就要求提升校園文化的層次和品位,跟進底蘊深厚的普通高校;另一方面,它又屬于職業教育的范疇,高職院校是為社會培養一線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職業教育單位。要按照高職教育的辦學理念和理想追求,盡可能突出“職”的特點。主要包括:(1)應用性。這是由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所決定的,也是它的主要特征。(2)職業選定性。高職教育是職業性教育,學生要根據所選職業的崗位要求,確立自己的職業理想、職業規劃、職業道德并掌握足夠的專業技能。(3)特色性。高職院校要立足就要辦出特色,要注重突出自己的特色專業、優勢專業。(4)行業指向性。高職院校要依托行業辦學,高職校園文化也要隨著社會、行業文化的發展而不斷變化,這也是高職校園文化始終保持先進性的必然要求。(5)文化地域性。高職院校基本上都是在本地招生,生源地相對集中,學生大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化背景,這也使得他們在文化交流上較為暢通,地域性文化風格明顯。
3.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定位在高職院校快速發展的今天,要按照高職校園文化特點和規律,創建具有高職特色的校園文化,為高職院校的師生員工創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促進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應定位為:堅持以人為本為核心,全體師生為主體,以創造濃厚的創新氛圍、人文氛圍為基礎,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身心素質、專業技能素質為目標,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個方面著手,以優美的校園環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藝術情趣、濃厚的學術氛圍、科學的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奮進的學校精神,促進學校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和諧校園文化。
具體來講,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加強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設。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的外顯文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和載體。因此,必須要充分重視校園物質文化的營建,比如花園里要有溫馨提示的綠色文化、校園中要有形式多樣的墻壁文化、道路旁要有內容豐富的板報文化、標牌文化等,以利于更好地發揮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功能。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的內隱文化,體現了一所學校的整體面貌、水平、特色、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精神文化建設最重要的是校風建設、思維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培養。校風建設要求必須抓好教風建設和學風建設。而思維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培養要求教師在教專業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將積極的生活態度、正確的價值取向與高尚的道德情操融于專業知識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校園制度文化是校園精神文化的保證,從根本上決定著校園的正常運行和創新發展。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要加強常規管理,進一步修訂完善德育工作制度、班級管理制度、學生常規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校園管理制度。
(2)依托學生社團組織,塑造特色校園精神
學生社團對于引導大學生政治素質的提高、促進大學生能力素質的轉化、豐富大學生閑暇生活以及培養鍛煉大學生的組織和活動能力都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要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引導鼓勵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社團的建設中去,努力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發展格局;要規范社團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不斷提高活動的層次和質量,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社團活動路子。高職院校社團組織,應具有其明顯的職業特點,注重這些專業知識的滲透,在行業特色上下功夫,重點打造行業品牌,使校園文化具有鮮明的特色。
(3)利用網絡文化的優勢,推動校園文化的發展
網絡文化為校園文化主體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網絡所形成的各種文化的共享特點,可使青年學生在電腦前暢游世界一流的圖書館、展覽館、歌劇院,參觀世界一流大學的科學實驗室,這無疑可以豐富學生的思想,增強判斷能力,提高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應該利用網絡技術,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方便、快捷、更全面地享受有益的網絡信息,建設“紅色網站”、網絡社團、網絡校園等,使傳統意義上的校園文化建設空間和環境不斷地得到拓展和改善。
[1]史潔,龔倫文,朱先奇.校園文化的內涵及其結構[J].中國高教研究,2005,(5).
[2]李銘梁,謝勇旗.對高職院校辦學特色認識的反思與重構[J].中國高教研究,2006,(2).
[3]張斯為.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芻議[J].教育與職業,2006,(14).
[4]溫景文.建設高職特色的校園文化[N].光明日報,2005-08-30.
[5]王鋒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4).
云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職院校校園生態文化建設研究”(GY10001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