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穎 楊小方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中暴發型起病急驟,病情風險,常伴高熱、頭痛、腦膜刺激征、休克及皮膚黏膜瘀點、瘀斑[1]。患者經抗休克搶救后,最關鍵的護理問題是皮膚黏膜瘀點、瘀斑的護理。如果護理不當易導致繼發感染,引起敗血癥,危及生命,因此必須加強對皮膚瘀斑的護理。我院運用中藥外敷治療皮膚瘀斑取得較好療效。現將護理經驗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科室2008年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3例合并皮膚淤點淤斑的暴腦患兒。
1.2 結果 23例患兒入院后除采用對癥綜合治療措施外,針對皮膚瘀點瘀斑給予中藥護理,由于治療及時護理得當,本組23例除2例死于DIC外,其余21例在短期內臨床癥狀緩解,均無皮膚破潰,無并發癥發生,未出現后遺癥。
2.1 外用中藥的制備 紫草30 g、乳香100 g、黃連30 g、白芷45 g浸在1kg香油內,24 h后用溫水煎至藥物呈焦黃色,過濾去渣,加入冰片5 g、石膏50 g,然后倒入事先備好的盛有用0.9%生理鹽水浸泡紗布的容器內,然后高壓滅菌即可使用。
2.2 使用方法 對未破潰的皮膚瘀斑,首先用0.9%生理鹽水清洗皮膚后,用無菌中藥紗布外敷。對已破潰合并感染的皮膚瘀斑,先用0.9%生理鹽水清潔創面,再用碘伏消毒液消毒創面后,用無菌中藥紗布外敷,每24小時換藥1次,且于換藥前用紅外線照射15 min。
2.3 治療結果 用藥12 h后,未破潰的瘀斑面積即有縮小,用藥3 d后破潰感染者膿性分泌物減少,新鮮肉芽組織生成,無局部或全身不良反應。
3.1 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富營養飲食,以增強機體抵抗能力。
3.2 保持床鋪平整,皮膚干燥、清潔;每2 h翻身1次,翻身時動作輕柔,防止皮膚擦傷。
3.3 瘀點、瘀斑未破潰前,避免使其受壓和磨擦,必要時可墊氣圈,破潰后每日用紅外線烤燈適當距離照射2次,15 min/次,瘀點、瘀斑在吸收期常有癢感,應剪短指甲,避免繼發感染。患者皮膚布滿瘀點、瘀斑并融合成片,給予應用懸浮床,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勿搔抓,每1~2 h翻身1次。
3.4 消毒隔離 患兒置于隔離室,進行呼吸道隔離至癥狀消失。病室用紫外線消毒2次/d、每次60 min,患兒衣服、床單及時更換并高壓滅菌。
3.5 心理護理 給予患兒及家長關心、安慰,耐心向家長解釋病情,消除心理緊張和顧慮,使之配合搶救及護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及時解決患兒的問題及家長的需求,增進感情交流,并給予健康教育。
暴發型流腦起病急,變化快,應密切觀察患兒的癥狀和體征,監護生命體征。對暴發型流腦瘀斑采用個性化護理措施,并做到護理技術熟練,是避免繼發感染的關鍵。其中①用藥機理:冰片能活血化瘀,清熱止痛;紫草對葡萄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及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可減少炎性溢出,減輕局部腫脹,能明顯加速創傷愈合;乳香、黃連、白芷、石膏、香油有消炎止病,去腐生肌,收斂止痛作用[2];②優點:配方簡單,換藥方便,見效快,無副作用。中藥紗布有清熱解毒,祛腐生肌,活血化瘀,托皰收口之功效[3]。且不破壞新生肉芽組織,不與組織粘連,減少換藥時患者的痛苦,而且比較經濟,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廣使用。
以上是作者在護理暴腦患者中總結出的點滴體會,對于患者來說流腦發病急、變化快,必須得到及時救治才能有效地挽救生命,改善預后。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非常關鍵。除系統的急救治療外,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制訂治療方案、護理措施可提高治愈率。做好皮膚瘀斑護理可防止并發癥。
[1]彭文偉.傳染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5-132.
[2]蔣桂華,張綠明,馬逾英,等.白芷綜合開發利用研究進展及展望.時珍國醫國藥,2008,(11).
[3]馬衛成,戎建輝.復方白芷涂膜劑的研制.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