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巍
對于長期接受靜脈輸液、腫瘤化療、靜脈高營養、血管條件差難以穿刺的老年患者,為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從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們對51例老年患者實行深靜脈置管術,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但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特點出現了自行拔管、感染、導管脫出等多種意外情況,對這些情況進行了分析,總結了教訓,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
1.1 一般資料 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于我院干部科施行深靜脈置管的患者共51例,其中發生非正常拔管9例。男6例,女3例,年齡76~85歲,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3例,肺癌2例,胃癌2例,乳腺癌2例。其中6例患者經頸內靜脈置管,置管時間為21~44 d。3例患經右側股靜脈置管,置管時間為6~37 d,其中導管滑脫3例,留置時間3~18 d;導管堵塞3例,留置時間24~47 d;感染1例,留置時間16~45 d;患者自行拔管2例;留置時間10~22 d。
1.2 方法 深靜脈穿刺包1個,按照解剖學部位置管,由麻醉師及醫師完成,導管用縫線固定,導管末端接肝素帽并旋緊,穿刺處用貼可舒固定。
2.1 穿刺部位皮膚的護理 ①消毒液:碘伏能持續滅菌,防止細菌經皮下隧道逆行入血。用無菌棉簽沾取碘伏環形消毒,面積7 cm×8 cm,注意穿刺點處如有結痂要注意清除,動作輕柔防止出血,同時注意固定在敷料內的連接管的消毒,使敷料內的環境保持無菌狀態。每日輸液前后應注意觀察穿刺部位皮膚有無紅腫,滲血、異常分泌物等現象,防止感染[1];②敷料:采用9 cm×10 cm貼可舒棉質敷料隔日換藥一次,使患者感覺舒適減少感染的發生。
2.2 導管的護理 注意觀察導管有無扭曲,受壓、脫出,肝素帽有無松動,脫落等,嚴防空氣栓塞等并發癥的發生。輸液前用0.9%氯化鈉注射液沖管后再行輸液,輸液后用肝素稀釋液(125 U/ml)5 ml經肝素帽注入,正壓封管,然后用無菌紗布包裹固定。輸液報道用肝素稀釋液封管引起過敏1例[2],因此,應密切觀察稀釋肝素液封管后的反應。
2.3 減少感染的護理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易發生并發癥,且由于導管異物刺激容易發生感染,除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外,在安排輸液順序的時候,我們常常將抗生素類藥在封管前靜脈滴注,這樣可大大減少感染的機會,并通過對局部細菌的取樣培養得到證實。實驗采取20例患者進行對照分析,其中10例患者封管前為非抗生素靜脈滴注,另10例患者為封管前采用抗生素靜脈滴注,結果發現封管前采用抗生素靜脈滴注的患者局部皮膚感染,體溫升高的現象明顯低于前者,利于深靜脈置管的保留。
2.4 置管期間的處理 老年人自理能力差,理解力下降,同時,老年人皮膚彈性差,皮下脂肪少,導管易于滑動,常常有自行拔管現象,51例有2例自行拔管現象,護士操作不當脫管2例,縫線處斷裂脫管1例。因此護士要加強巡視,對于神志不清的患者應給予必要的約束,以免抓摸時把導管拔出,同時對患者的家屬給予宣教,講解注意的事項,不穿套頭的衣服,防止將導管拔出,取得家屬的理解和配合。護士在穿刺后或每次換藥時,穿刺口及周圍皮膚經碘伏消毒后,必須待干燥后才覆蓋敷料,避免敷料潮濕易松。固定時應從中心向四周按壓,以減少滯留在敷料內的空氣,使固定 加牢固。在更換敷料時應向心端揭開敷料,每次注意觀察導管刻度,判斷導管有無滑脫。操作中妥善固定導管,留在體外的導管應呈“S”形或弧形固定,勿采用直線固定,以利于導管受外力牽拉時有一定的余地。除隔日更換敷料外,平時敷料有污染或松動應及時更換。老年患者長期臥床,常患有高脂血癥等疾病,部分患者長期輸注脂肪乳、蛋白等藥物易形成導管堵塞,本組導管堵塞3例而拔管。因此。因此置管后導管接上肝素帽,經常觀察患者輸液流速,保持滴速50滴/min(特殊藥物除外)。若發現流速明顯減慢,應及時查明原因并妥善處理。
2.5 心理護理 深靜脈置管的老年患者在置管前通常有恐懼感,因此護士應對患者進行細致入微的護理,介紹置管的好處及類似患者置管的成功案例,鼓勵患者,并用親切的話語安慰患者,使患者樹立信心,置管后要經常巡視患者,并且詢問患者有什么不適癥狀,給予及時的解答和處理,以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置管,延長置管時間。
深靜脈置管可以減少患者的痛苦,保證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護理質量,護士在工作中要增強責任心,仔細觀察,認真交接班,總之采取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延長深靜脈置管時間,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1]董薇.深靜脈置管的臨床應用及護理進展.第四軍醫大學吉林軍醫學院學報,2003,25(2):113-115.
[2]王世英,王小軍.多腔深靜脈插管在危重病救治中的臨床應用與護理.護士進修雜志,1998,1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