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穎
(福州大學,福建福州350108)
我國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評估體系的分析和建議
鄧文穎
(福州大學,福建福州350108)
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管理一直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難度大的工作。本文以新推出的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政策為出發點,回顧了我國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的歷程,揭示了我國現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評估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立公民參與的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評估機制的建議。
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評估機制
事業單位作為經濟社會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織機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改革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是深化事業單位改革、促進公共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各項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制度中出現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和研究解決。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9年9月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和其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分三步展開。第一步從2009年1月1日起先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第二步配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特別是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從2009年10月1日起,在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應急救治、采供血、衛生監督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實施;第三步從2010年1月1日起,在其他事業單位實施。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的同時,對離退休人員發放生活補貼。這次實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的政策能夠充分調動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然而,績效工資評估體系也存在一些不公的問題,急需改進,這對事業單位的管理和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我國事業單位工資分配制度,經歷了建國后六十多年的社會主義經濟事業發展,在實踐探索中逐步建立,并經過幾次大的工資制度改革才得以形成。每一次大改革,都適應了當時政治經濟發展形勢的需要,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但也都存在不少弊端,有待于下次改革的改進。
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事業單位改革對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現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建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事業單位工資制度不盡合理,激勵作用不明顯,工資管理體制不健全等問題日漸突出,已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隊伍的穩定和積極性的發揮。因此,事業單位工資改革也在繼續,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建立符合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資正常調整機制,健全宏觀調控機制,在制度形式和運行機制上與機關公務員工資制度脫鉤,逐步實現事業單位收入分配的科學化和規范化。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的實施,解決了原工資制度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工資分配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和積極成效,有力地調動了廣大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1]。
由于事業單位的管理體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這次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難免出現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第一,不同地區、不同經濟類型、不同行業之間工資增長存在較大的差別;第二,沒有充分體現出按要素參與分配;第三,工資的激勵機制得不到發揮,造成人才的流失[2]。
收入分配問題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和社會問題,直接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理順收入分配關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事業單位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在推動社會事業發展和擴大公益服務供給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我國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制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我國在2007年的工資改革中建立了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事業單位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工作人員的實績和貢獻。實施績效工資是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在規范津貼補貼的同時實施績效工資,逐步形成合理的績效工資水平決定機制、完善的分配激勵機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觀調控機制,對于調動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積極性,促進社會事業發展、提高公益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3]。
進入2010年,我國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實行已經到了第三步。在政策分析評估中,有事前評估和事后評估,事前評估的主要活動是預測未來;事后評估是對計劃的操作進行分析,確定是否能夠達到要求目標,確定計劃是否需要修改。結合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政策,對前兩步績效工資的政策實施效果進行有效的事前評估,對即將在所有事業單位將全面推行績效工資進行事前評估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我國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實施才剛剛滿兩年,而且還在進行中,對此政策進行全面的評估是很困難的,需要對此政策做一個快速評估。快速評估的原則之一是使用多種衡量方法。政策評估程序應該被設計來衡量計劃的多種效果,包括對個人或團體的效果、對所有公眾的效果、對參加機構的效果和對大系統的效果[4]。因此,建立系統有效的評估機制是十分必要的。
我國事業單位目前的績效工資評估體系已經逐漸完善,但是也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雖然有些事業單位是半營利的,但是事業單位的核心作用是提供公益服務。就目前政策導向來說,領導的績效是由領導決定的,可能比較科學的方法也是綜合的方法是有領導決策,也有普通員工的民主參與。但是,哪一種方法都有利弊,需要每一個事業單位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摸索適合的方法。有的專家提出,要警惕一些事業單位領導濫用績效評定權限,過度拉大管理層與普通員工的工資收入,造成新的不公。
面對事業單位績效工資不公問題,讓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評估更客觀、公正,可以建立公民參與的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評估機制。讓公民參與到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的評估中,意味著公民可以作為社會的主人和服務對象的角色對事業單位績效提出要求,協助和監督事業單位為他們的開支負責。這樣事業單位不但能幫助政府以民眾的需求為導向,還能使事業單位的運作隨時受到公眾的監督[5]。
1.體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當代美國政府部門績效管理研究專家霍哲明確指出:“績效評估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社會整合的藝術,以便政府可以傾聽到來自各利益相關者更為平衡的聲音。”[6]公眾知道并且能夠表述自己的需要是什么,他們的參與可以通過將事實與價值結合起來而增加評估體系的社會相關性,能夠通過激勵事業單位管理者超越傳統的指標,將精力放在公眾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上,這正與我國現在提出的服務型政府理念吻合。
2.提高事業單位運作效率。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評估的目的在于調動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積極性,促進社會事業發展、提高公益服務水平,根本目的在于改進事業單位的服務,讓事業單位對民眾的需求更加負責。一方面,這種民眾參與的評估機制能夠通過更多地反映民眾的需要,而最終改善事業單位提供服務的程度和水平,進而使之提供的服務更為有效;另一方面,反映公民見解后的的績效工資評估信息將會對事業單位未來的目標提供一個參考,讓事業單位發展得更好。總之,讓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評估中引入公民參與的政策能從根本上提高事業單位運作效率。
1.重新定義公民的作用。在公民參與的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評估機制中,公民不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投票人、納稅人,而是事業單位的問題構架者,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幫助事業單位界定重要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判斷目的是否達成。
2.由公民選擇、界定績效考核對象。事業單位的服務對象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所以讓他們來選擇考核的對象作為指標,能使事業單位的服務更加有效,節約成本。比如義務教育學校的服務對象是學生和家長,他們最重視現在學校是否有亂收費,那么,就把這個要求作為一個評估指標。
3.完善績效工資評估數據收集和信息傳遞系統。績效數據和信息的收集是績效工資管理的必要條件。通過公民的意愿也是多種多樣,如果沒有一個完備的數據處理系統,就無法統計和整理如此多的信息。第一,要充分利用網絡和現代通信技術,把公民的各項要求匯集成績效工資管理數據庫;第二,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傳遞網絡,把考核的結果盡快反饋擴散給有關各方,以便及時發現和修正正在實施的管理項目的缺憾,保證準確性和有效性;第三,及時把考核結果公布于社會,接受社會的監督。·
[1]姜大旺.事業單位工資分配制度的現狀及改革[J].江漢大學學報,1999,(5).
[2]涂征.我國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7.
[3]國務院:明年起事業單位全部實施績效工資[J].中國政府采購,2009.
[4](美)帕頓.政策分析和規劃的初步方法[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
[5]夏書章.行政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丁煌.西方行政學理論概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The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Wage Policy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of Institutions in China
DENG Wen-ying
(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Institutions of the performance-based pay has been a policy-oriented,and involves a wide range, difficult work.In this paper,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stitution last year’s performance of wage policy as a starting point to review the reform of wage policy performance in our institutions,revealing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assessment of pay for performance,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echanism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he assessment of pay for performance in the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pay for performance;appraisal mechanism;citizen participation
D630.3
A
1009-6566(2011)05-0066-03
2011-08-30
鄧文穎(1984—),女,福建三明人,福州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政府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