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改茹,商思娥,楊洋
(1.寧夏醫科大學,寧夏銀川750004;2.惠州農業學校,廣東惠州516000)
醫學院校女生就業困難原因及對策
張改茹1,商思娥1,楊洋2
(1.寧夏醫科大學,寧夏銀川750004;2.惠州農業學校,廣東惠州516000)
醫學院校;女生;就業
隨著醫學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醫學生數量逐年增多,其就業問題引起廣泛關注。醫學女生就業與男生相比往往處于弱勢。由于社會觀念、就業歧視、自身弱點等原因,她們就業時會遇到更大障礙。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政策方面的保障;同時也需要女生主動適應就業市場需求,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在職業選擇上,“醫”的特征十分明顯。盡管社會多樣化趨勢明顯增強,但醫學生就業意愿仍然比較單一。對寧夏醫科大學高職女生的調查發現,80.6%的女生希望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職業,成為一名醫務工作人員;18.0%的女生希望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不愿從事醫務工作。同時,有近90%的女生認為醫務工作是一項偉大的工作,可以實現自身價值。可見女生對職業的認可度和忠誠度較高,擇業取向也呈現出現實性特點。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我校有89.0%的女生認為自己能夠“勝任醫務工作”,但對“能否順利就業”這一問題有56.0%的女生表示“沒有很大把握”,只有14.0%的女生表示“自信心強,很有把握”。女生對勝任醫務工作的信心與面對嚴峻就業市場的彷徨形成強烈對比。在擇業過程中,她們十分重視自身價值的實現,希望所從事的工作能實現自身價值目標。
1.3.1 醫學女生就業呈現“三高”高就業成本,即大部分女生找工作時要比男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物力,如購置漂亮衣服、化妝、拍寫真集;高期望值,即女生對就業比較理想化,愿意到大醫院、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個體醫院和門診、基層、鄉村工作;高依賴性,即女生對父母親朋的依賴性高于男生。
1.3.2 醫學女生就業呈現“二低”低就業率,據部分醫學院校統計,女生就業率相當于男生的85%左右(護理專業除外),未簽約畢業生中,70%是女生,但這種男女就業率差別在重點院校不大,而在普通院校就業競爭激烈的專業差別較大;低就業質量,即女生對自身就業滿意度較低,且有部分女生認為用人單位是“大材小用,人才高消費”。
首先是重點院校與非重點院校的差別。一般而言,重點院校女生就業率較非重點院校女生就業率高。其次是專業的差別。同一所院校護理、口腔、藥劑專業女生就業率較其他專業女生就業率高;但臨床、中醫、公共衛生等專業女生就業率低于男生。最后是學歷層次的差別。同一院校、同一專業本科生就業率比研究生低,而專科生比本科生低,可見高職女生是“弱中之弱”。
2.1.1 調整專業結構,使醫學女生成為復合型人才[2]在知識經濟時代,單一人才不再受歡迎。用人單位樂于吸納專業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醫學女生作為就業弱勢群體,更應具備這方面的優勢。為此,醫學院校應主動適應就業市場需求,密切關注就業市場變化,根據市場需要設置和調整專業結構,改革教學內容,提高醫學女生的理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水平,改善其知識結構,使她們能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在就業指導課上,應加強女生公德心、責任感、職業倫理和敬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培養她們艱苦奮斗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另外,醫學院校應大力開展社會實踐和各種社團活動,培養女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在實踐中磨煉意志,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使她們成為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具有創新精神和合作能力,適應就業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2.1.2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競爭日趨激烈,但很多醫學女生面臨社會選擇時心理脆弱,對即將面臨的競爭與壓力認識不足,承受挫折和困難的能力較弱,就業期望值過高。一旦期望落空,擇業受挫,就會心理失衡,從而影響就業。因此,在就業指導中應加強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抗挫折教育,針對性地引導女生客觀評價自我,增強自我調控能力,正確對待求職中的挫折,從心理上強化她們的危機感和抗挫折意識,增強環境適應能力,使其保持良好的擇業心態,積極參與競爭。
醫學女生通過專業學習,已具備了從事醫療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能,只要立志獻身醫學事業,是能夠做出一番成績的。因此,醫學院校要加強職業理想教育,培養她們對醫學行業的感情,使其樹立獻身醫學事業的職業理想,愿意到基層去,能正確面對就業過程中的困難和挫折,堅定不移地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就要求醫學女生在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具備很強的操作能力。一直以來,女生過于看重理論知識學習,而忽略能力培養,所以在工作能力、社會能力、適應能力方面與男生存在一定差距。女生要轉變重理論輕實踐觀念,注重能力培養,為日后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醫學院校女生的知識主要來自3個方面,一是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二是參加課外或社團活動培養和發展興趣愛好;三是通過自學或向他人學習獲得一些所需知識。醫學院校要幫助女生發展特長,把特長內化為一種創業本領,就業時能突破專業局限,走自主創業之路。
醫學院校長期以來較重視學生專業培養,對學生職業觀教育相對薄弱。“自主擇業,雙向選擇”,意味著個人擁有選擇工作的主動權,同時也表明個人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風險。因此,幫助女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要考慮其心理發展特點、個性、興趣、能力、特長和發展潛力等,注重個體教育和引導,用健康的主流文化引導女生選擇職業,使她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兩證”,即一張畢業證,一張職業資格證,這是目前勞動力市場比較看重的證書。醫療衛生行業肩負著救死負傷的重任,迫切需要技術與技能兼備的高層次技術人才,所以醫學院校女生在完成必要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學習的基礎上,要利用業余時間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以提升就業競爭力,實現順利就業。
[1]蔣西河.對高校女性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J].大學生就業,2008,(2):23~25.
[2]孝升學.女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弱勢問題的原因及對策[J].山東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4):17~19.
[3]李杰.構建新時期大學生創業教育服務體系研究[J].大學生就業,2007,(6):20~22.
G455
B
1671-1246(2011)03-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