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辛農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甘肅蘭州730021)
甘肅省高職院校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研究
張辛農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甘肅蘭州730021)
高職院校;現代教育技術;資源庫
高職教育肩負著為經濟與社會發展培養優秀的技術型、技藝型、實用型、實踐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如何應對教育信息化的時代潮流,正確認識和理解現代教育技術與高職教學改革兩者之間的關系,理清思路,積極應用和大力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變革現有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是提升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隨著經濟的發展,甘肅省政府也投入了一定資金,用于加強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初步搭建起以校園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軟硬件平臺,在教學、科研、管理及宣傳方面有了一些基本應用,促進了學校教育現代化的發展。但現代教育技術的建設發展與當地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由于甘肅省經濟發展落后,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甘肅省高職院校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跟不上社會發展步伐。故筆者認為應從以下3方面入手,加快甘肅省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步伐。
在信息時代,網絡已成為知識傳播與更新的有效手段。首先,學校應充分利用最新的網絡技術進行多媒體演示、仿真模擬、虛擬實訓等,按生產一線要求,有償開設一些具有高職特色的網絡遠程教育課程。一方面網絡遠程教育可解決跨區域師資優化組合問題,充分發揮高職院校有限資源的社會效益和輻射帶動作用,更好地解決院校資源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可有效拓寬高職教育市場,為促進高職院校快速發展,籌措一定的經費[1]。其次,利用高職院校間的共同點,積極尋求高職院校間的合作機會,根據學校現有資源,對合作院校實行開放管理,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高職教育辦學特點決定了校企合作。它既是培養實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徑,又是爭取更多資金來源,保證高職院校生存與發展的有效途徑。甘肅省應制定相關政策,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學校建設,通過企業出資金、出設備,學校出場地、出師資,雙方共同制訂培養方案,聯合建立技術中心、應用技術培訓服務中心等,實現學校和企業活動的融合,資源和效益的共享。
目前,我省部分高職院校搭建了以校園網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硬件與軟件平臺,但仍存在不少問題,需進一步完善。由于現代教育技術建設是一項投資巨大的系統工程,建設與完善時學校應審慎而行。具體來說,一是硬件建設要立足實際,適度超前。二是軟件建設要實現應用集成,數據共享。本著功能強、見效快、操作簡便的原則,學校要配置管理、教學、科研、宣傳等方面的應用軟件,如一卡通、教務管理、財務管理、視頻會議、多媒體教學平臺、數字圖書館等。但應用軟件的開發與建設要從整體出發,面向未來,采用規范、統一的電子身份管理與認證系統,保證各系統擁有統一的底層數據庫和中間件、標準的數據接口和系統開發接口,避免出現學校內部各應用系統低水平重復建設、信息無法共享、資金資源浪費等現象[2]。
網絡化僅僅是信息化的形式,方便、快捷地獲取豐富的教育信息資源才是信息化的內容和實質,所以,教育信息平臺和資源庫建設比校園網建設更重要。信息資源庫是校園網發揮其教學功能的基礎。為此,學校應成立由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牽頭,各系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的教學資源庫開發建設小組,根據國家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確定多媒體教學資源庫建設標準,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統一規劃,精心設計,適時實施,逐步完善,保證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組織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建設一支既掌握教育基本理論、精通現代教育技術,又熟練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師隊伍。高職院校院(校)長要率先垂范,身體力行,帶領全體教師參加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各院校要結合學校實際,在培訓理念、培訓途徑、培訓方法及模式上進行探索與研究,確保培訓取得理想效果。教師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營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信息環境,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對現代教育技術加以選擇,決定采用哪種媒體,運用何種策略、方法與模式[3]。
學校要堅持“應用引領發展”理念,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訂切實有效的措施和辦法,正確引導和激勵教師。在教學中要抓好“三個覆蓋率”,即教師覆蓋率、學科覆蓋率和課時覆蓋率,讓現代教育的活水在課堂里流淌。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還應會同教務處、組織人事處,經常性、制度性地組織開展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應用評比、多媒體課件制作評比、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研究論文評選等活動,并將評比結果與教師考核、評優和職稱晉升掛鉤,樹立典型,以起到帶動與激勵作用。
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高職院校應以此為契機,將精品課程建設與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結合起來,制訂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應用優質示范課程建設的措施與辦法,集中在本校推出一批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應用的精品課程,并組織教師觀摩、交流,以促進現代教育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廣泛應用。
高職院校教學學科差別大,專業性強,教師不能簡單套用信息技術手段的方法和模式,必須在深入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和學科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探索信息技術與不同學科課程的整合規律。如機械、工程等“有形”課程在教學中可采用大量圖片、視頻、三維動畫等;對外語等“有聲”課程,主要采用音頻示范、視頻模擬、角色扮演等方法;而對數學等強調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課程,應適度使用信息技術,以免影響教學的抽象性和邏輯性。
[1]劉成新.現代教育技術教程[M].東營: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6.
[2]李克東.新編現代教育技術基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G43
A
1671-1246(2011)03-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