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莉娜
(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哈爾濱150036)
高職化學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教育
蘇莉娜
(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哈爾濱150036)
化學教學;綠色教育;環境污染
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發展,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發展經濟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但也產生了大量化學污染物質,這其中也包括化學實驗排放的污染物。這些毒害廢物進入生態系統破壞環境,并通過食物鏈傳遞、富集,影響人類健康。因此,化學污染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21世紀以來,化學科學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就是綠色化學,它已成為當前化學研究的熱點和前沿。綠色化學是人類和自然和諧的化學,是新世紀提出的化學新概念,它倡導從源頭上盡可能減少或消除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對環境的破壞。高職化學教育與社會生活、生產實踐聯系緊密,化學教師推廣綠色化學教育責無旁貸。應先從培養學生綠色化學意識做起,然后仔細推敲實驗設計、精選實驗內容、改進實驗方案,減少實驗對環境的污染。把綠色教育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不僅能使學生懂得一定的環境科學知識,掌握保護環境的簡單技能,還能增強保護環境意識和處理環境問題的能力。
綠色教育就是全方位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的教育。高職院校化學教學中滲透綠色教育是社會和學校發展的需要。綠色化學教育使學生認識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逐步了解環境污染及其危害,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使其重視和關心環境問題。授課時可適時地將環保信息滲透到教學中。如講授“非金屬元素硫及其化合物”時,插入:北方城市冬季硫污染嚴重,人們的眼睛易流淚并伴有咳嗽等癥狀,這是因為煤燃燒產生的SO2形成了酸雪或酸霧,吸入后刺激上呼吸道粘膜所致。講授“雜環化合物”時,插入:廣泛使用的農藥,如百草枯、殺蟲快都含有吡啶雜環化合物的衍生物,農藥殘留對人或動物非常有害。為了避免化學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國家已改進了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無農藥、無化肥的“綠色果蔬”將逐步實現規模化生產。把環境污染典型事例滲透到化學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化學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及尊重自然、尊重他人,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使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綠色化學實驗是綠色化學理念在化學教學中的具體體現。根據高職教學目標,以綠色化學理念為指導思想,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動手能力的角度出發,不斷充實、更新和改進實驗內容,使實驗課內容覆蓋理論課重點,突出實驗技能培養,保留教材中符合綠色化學要求的實驗。如基本技能實驗中的電位法測定溶液的pH值、熔點及沸點等;性質實驗中的醇酚、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等;提取及制備實驗中的麻黃中生物堿的提取,溶膠、乙烯和乙酸乙酯的制備等。增強環保意識,優化實驗設計,精選驗證性實驗,加強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
醫用化學實驗應以醫學學科交叉、融合為前提,充分體現時代性、創新性和綠色化。
(1)開展微型化學實驗。微型化學實驗是綠色化學的一部分,是在綠色化學理念指導下的化學實驗方法改革。微型化學實驗是用較少藥品獲取明顯反應結果和所需信息的一種新型實驗方法。微型化學實驗的儀器微型化、藥品微量化(藥品用量為常規實驗的1/10或更少)、用時最少、污染最小。微型化學實驗不僅僅是對常規實驗儀器和藥品的簡單微縮和減量,更突出對實驗設計、實驗方法、實驗過程的根本性變革。高職醫用化學實驗常涉及使用和產生有毒物質或污染嚴重的實驗,如鹵素、非金屬的性質等實驗,用藥量大、試劑種類多、藥品毒性大,而改用微型滴管、井穴板及注射器做實驗,則可彌補常規實驗的不足。氯氣可在注射器中制取,不僅避免有毒氣體外溢,而且實驗現象明顯。同時向學生介紹處理氯氣泄漏和中毒的方法。進行醛、酮與2,4-二硝基苯肼反應時,將常規實驗設計成微型實驗,在井穴板上實驗時只用1~2滴試劑即可,實驗效果理想。微型化學實驗的開展,對毒性大、污染嚴重的化學實驗意義重大。微型化學實驗試劑用量少,從而減少廢棄物處理量,杜絕或明顯減少實驗過程帶來的環境污染,是實現綠色化學最可行的措施之一,是國際上公認的體現綠色化學理念的最佳方法。
(2)利用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還有一些化學實驗用藥消耗量大、危險性高、產生毒腐物質污染大,而又不能設計成微型化學實驗。這樣的常規實驗,可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實驗過程。如芳香烴和胺的性質實驗,這2個實驗所用藥品毒性大,不僅危害師生健康,對環境造成較大破壞,而且實驗效果不理想,實驗現象不明顯。多媒體模擬化學實驗模擬實驗裝置、過程和現象,沒有污染且實驗現象明顯,從而使學生得出準確結論。將多媒體引入實驗教學,是化學實驗教學的新形式、新方法,能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具有人性化和科學性的特點。因此,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等特點的多媒體實驗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教學效果明顯。
在教學中,教師要始終貫徹綠色化學思想,適時滲透綠色化學理念,喚醒學生的憂患意識,使其樹立人與自然是有機整體的世界觀,愛護環境,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G421
B
1671-1246(2011)03-00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