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聰
(甘肅省醫學科學研究院,甘肅蘭州730050;甘肅省腫瘤醫院,甘肅蘭州730050)
恒溫暗室內輸注絡合鉑類化療藥物臨床觀察與護理
蘇聰
(甘肅省醫學科學研究院,甘肅蘭州730050;甘肅省腫瘤醫院,甘肅蘭州730050)
目的探討和總結恒溫暗室內輸注絡合鉑類化療藥物的護理措施,爭取精確用藥量、減少藥物毒副反應。方法在恒溫暗室內對臨床病理確診的49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輸注絡合鉑類化療藥物,進行化療前、化療中和化療后護理觀察,收集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恒溫暗室內輸注絡合鉑類化療藥物,并進行化療前、化療中和化療后護理,可增強患者治療順應性,按計劃完成治療,取得較好效果。結論恒溫暗室內輸注絡合鉑類化療藥物,化療前、化療中和化療后的心理護理是保證治療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之一。
恒溫暗室;絡合鉑類化療藥物;護理
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絡合鉑類化療藥物是順鉑(DDP)[1]。然而在光照下,順鉑溶液會發生光水合反應和光氧化還原反應,析出金屬鉑,降低藥物有效濃度,影響化療效果,甚至造成化療耐藥,需引起臨床重視[2]。根據絡合鉑類化療藥物的物理、化學特性,為避免其在應用過程中遇光降解,在低溫環境下使用易誘發以過敏反應為主的毒副反應,我們創設恒溫暗室,在恒溫暗室內輸注絡合鉑類化療藥物,取得了較好療效。在恒溫暗室內對臨床病理確診的49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輸注絡合鉑類化療藥物,進行化療前、化療中和化療后護理觀察,收集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5m2病房,含衛生間,設立病床2張,包括吸氧、霧化吸入、呼叫護理設備。室內照明分治療照明與觀察照明2種,治療照明以床頭5W褐色地燈為主,光線較弱,觀察采用臨床照明設備。(2)選取市售空調機1臺,將溫度設為24~26℃。(3)門窗選用暗咖啡色玻璃,設計為雙層門窗,輔助深黑色窗簾、門簾,以達到避光要求。(4)選取市售熱水器,保證患者化療期間生活用水在24~26℃。(5)配置化療護理工作臺,配有封閉、避光的化療藥物配制箱,內設2W褐色照明燈。(6)心電監護儀2臺。(7)配置搶救藥物(物品)、化療毒副反應治療藥物車,建立使用、更新記錄制度。(8)根據地域、季節濕度特點,配置濕度調節設備,使室內濕度保持在20%~40%。(9)配置以衛生宣教、抗腫瘤心理疏導為主,娛樂為輔的影視設備。(10)其他工作、生活設備。
選取2006年5月至2009年8月入住我院的49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13例;年齡38~68歲,平均年齡52.5歲;鱗癌32例,腺癌14例,大細胞癌1例,細支氣管肺泡癌2例。患者治療前一般狀況評估:根據TNM分期,選取患者均為ⅠB~ⅢA期內患者,Karnofsky記分60以上,WHO記分0~1,血Hb≥90g/L,Wbc≥3.2×109/L,PLT≥80×109/L,肝腎功能正常。確定患者能夠耐受全身化療后,均予TP方案新輔助化化療[3]DDP30mg/m2d1-3或L-OHP200mg/m2d1、TAX175mg/m2d1,q3W)。具體操作步驟如下:于化療藥物配制箱內按醫囑制備化療輸液,待臨床常規埋置成功PICC靜脈導管后,即可進行化療。化療期間復查血常規/W、肝腎功能/2W;化療2~4周期后復查胸部CT,了解腫瘤體積變化,進行療效評估;觀察、記錄絡合鉑類化療藥物的主要毒副反應。主要毒副反應有:(1)胃腸道反應,包括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和腹瀉;(2)神經毒性,主要觀察感覺遲鈍和感覺異常,如麻木頭昏、耳鳴、耳聾、高頻聽力喪失、感覺異常及味覺喪失;(3)骨髓抑制;(4)過敏反應,顏面水腫、氣喘、心動過速、低血壓、非特異性丘疹類麻疹;(5)腎臟毒性,是文獻報道應用絡合鉑類化療藥物的常見、嚴重毒副反應;(6)電解質紊亂,低血鎂與低血鈣較常見,若二者同時出現則發生手足抽搐;(7)少數患者出現心電圖ST-T改變,肝功能損害等。
2.1.1 進入恒溫暗室前的衛生宣教及心理護理患者被確診為腫瘤后,往往存在情緒低沉、悲觀、失望心理,必須及時進行臨床心理護理,其主要內容包括心理安慰、情緒疏導等。針對腫瘤預后、化療效果及毒副反應的不準確傳言對患者治療的順應性影響較大,應進行針對性較強的說明工作。恒溫暗室相對封閉,壓抑的治療環境易使患者緊張、煩躁,對此,護士應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恒溫暗室內輸注絡合鉑類化療藥物的科學性和療效,爭取患者配合治療。
2.1.2 臨床PICC靜脈導管的埋置采用PICC靜脈導管行化療是一種安全、毒副作用小,且操作簡便、成熟的護理技術。化療藥物對正常組織具有較大毒性和刺激性,輕者刺激血管導致藥物性靜脈炎,重者造成患者化療處血管外滲、破潰,甚至壞死。而PICC導管直接進入上腔靜脈入口處,其血管壁較厚,血管管徑相對粗大,血流豐富,化療藥物通過PICC導管注入后能夠迅速被稀釋,從而減輕藥物對血管壁的刺激,避免藥物引起的外周淺靜脈炎及外滲性損傷,保護了肢體淺表血管網[4],減輕了患者化療的毒副反應,解除了長期化療患者的后顧之憂,使之能以一種良好的心態接受化療,提高藥效。
2.2.1 胃腸道的護理多數化療藥物作用于延髓嘔吐中樞化學感受區,對胃腸粘膜上皮有抑制作用,所以化療患者常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對此,護士要關心患者,及時了解患者進食情況,給予易消化、少油膩的清淡食物,注重食物的色、香、味,以增進患者食欲;惡心、嘔吐嚴重者可口含薄荷糖,點蚊香或用桂皮檸檬敷于口鼻處,分散其注意力,同時根據醫囑給予鎮靜、止吐藥,嚴密觀察有無消化道潰瘍出血指征。
2.2.2 神經毒性的護理常見于用量超過300mg/m2的患者,多見周圍神經損傷,表現為運動失調、肌痛、上下肢感覺異常等。囑患者禁用涼水洗臉、洗腳,禁吃涼食,添加衣物,注意保暖,在輸注肢體外側放熱水袋保溫,化療期間盡量不要外出,避免受涼。
2.2.3 骨髓抑制的護理多數抗腫瘤藥物對骨髓有抑制作用,患者化療后白細胞下降、血小板減少,進而影響機體免疫功能。
(1)白細胞減少的護理。暫時停藥,給予升白細胞藥物,加強營養,病房環境應安靜、舒適、清潔,定期消毒、通風。如白細胞下降到1.0×109/L,應對患者采取保護性隔離,住層流病房,房間每日消毒2次,謝絕探視,絕對臥床休息,預防感染,定期協助其翻身,防止褥瘡。
(2)血小板減少的護理。血小板減少患者常有出血傾向,因此,應注意觀察有無牙齦出血,鼻衄及血尿、便血等,保持室內適宜溫度,鼻粘膜、口唇可涂石蠟油,防止干裂,并囑患者不許用手挖鼻孔,盡量避免肌肉和靜脈注射,慎用止血帶。
2.2.4 腎臟毒性的護理多數腫瘤化療藥物由腎臟排出,用藥后由于腫瘤組織迅速崩解,易產生尿酸血癥,嚴重時可形成尿酸結晶,阻塞腎小管,導致腎功能衰竭。因此,需保持患者水化和尿的堿性化,以減輕腎臟毒性。囑咐患者多飲水,每日液體入量保持在5 000ml以上,尿量3 000ml以上,必要時記錄出入量,尿少者可根據醫囑擴充血容量,給予利尿劑以促進體內潴留藥物的排出。
2.3.1 飲食護理化療后,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患者可輔之以健脾養胃的食品,如薏苡仁、白扁豆、大棗、蘿卜、山楂等;對毒副反應嚴重,長期營養攝入障礙的患者可用胃腸外營養輸入法改善患者狀況;對反應較重者宜安排在睡前服藥,以免影響進食。
2.3.2 精神護理化療后患者大都出現抑郁反應,主要表現為不愿說話和活動、易激怒、食欲不振和睡眠不佳等。護士要準確分析患者性格、氣質、心理特點和言語涵義,主動關懷和體貼他們,努力幫助患者消除抑郁情緒,使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爭取早日康復。
2.3.3 定期復查血常規化療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血細胞減少。白細胞減少時,身體抵抗力下降,護士要阻止患者去人多的地方并嚴格控制探視人數,以免增加細菌或病毒感染幾率;血小板減少時,凝血功能下降,容易引起出血,應提醒患者避免撞傷,用軟毛牙刷刷牙,避免進食粗糙食物,皮膚有出血點時應及時告知醫生。
目前,癌癥居常見死亡原因首位,占居民死亡原因的19%以上,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5]。針對其危害,在腫瘤治療中建立在循證醫學基礎上的多學科綜合治療早已成為臨床共識[6]。化療是現代抗腫瘤治療的三大手段之一,是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的主要內容[7]。作為一種具有較長應用歷史的化療藥物,絡合鉑類在多種腫瘤化療藥物中確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在恒溫暗室內輸注鉑類化療藥物,化療前、化療中和化療后的多項護理是保證治療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之一。
[1]吳一龍,廖美琳,蔣國樑,等.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診斷治療之共識[J].中國肺癌雜志,2002,6:576~578.
[2]Liu Weiping,Yang Yikun.Photochemical reaction of platinum complexes[J].Platinum M etals Rev,1998,42(2):73.
[3]Langer C J,Leighton J C,Comis R L,et al.Paclitaxel and carboplatin in combination in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A PhaseⅡtoxicity,response and survival analysis[J].Clin Oncol,1995,13(8):1860~1870.
[4]譚海梅,何美娟,陳秀強,等.腫瘤病人行PICC置管的臨床觀察與護理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1999,15(1):37.
[5]孫燕,石遠凱.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6]Sackett D L,Straus S E,Richardson W S,et al.Evidencebasedmedicine:how topractice and teach EBM[M].London:Churchill Living stone,2000.
[7]孫燕.腫瘤內科治療的回顧和展望[J].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2000,27(1):5~7.
R730.53
B
1671-1246(2011)03-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