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瑩,李姝玉,郝 鈺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北京 100029)
中醫院校護理專業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教學探討
吳 瑩,李姝玉,郝 鈺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北京 100029)
護理專業;醫學免疫學;微生物學
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是基礎醫學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也是護理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理論知識[1]。免疫學中的抗原、抗體、免疫應答、疫苗、超敏反應等基礎醫學知識與概念以及醫學微生物學中各種病原體的形態結構、生理生化特征和致病機制等,對護理人才建構良好專業知識框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隨著近年來的教學改革,中醫院校不僅沒有增加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學時,而且還取消了實驗課程,這給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增加了不少困難。筆者結合護理專業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教學體會,就目前教學體制下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幾點改革設想。
以我校為例,目前護理學院共設置了3個護理專業:分別為護理本科、護理涉外、護理高職。在以上專業中,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均為專業基礎課、必選課,但屬考查科目,僅記入學分。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理論教學共54學時,免疫學與微生物學各占一半學時,無實驗課程。
目前,護理專業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教學大綱內容與醫學專業教學大綱基本一致,沒有體現護理專業特點。由于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理科底子薄,因而大部分學生覺得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難學,不易掌握。教學中,護理專業與醫學專業采用相同教材、同一教學目標,無法體現護理專業特色,與護理學緊密相關的內容不突出。在課時緊張的情況下,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
實驗教學是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教學中的重要一環,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實驗教學可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動手過程中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然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實驗課的重要性得不到體現,尤其在中醫藥院校,由于教學重點不同,長期以來實驗課未得到應有的重視。護理專業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由于課時少,沒有開設實驗課。而微生物學實驗課與護理臨床實踐關系尤為密切,比如“消毒與滅菌”部分,學生實習內容有紫外消毒法,這種消毒法在臨床常用于準備室的消毒。而紫外消毒法適用的范圍、消毒時間及效果,都可以通過實驗觀察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另外,學生的消毒滅菌意識應通過微生物學實驗得到初步培養。實驗課的缺乏,使學生既失去了加深理解理論知識的機會,也失去了動手操作的機會。
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課時少、內容多,因此在目前課時量的基礎上,應對授課內容進行必要的取舍,主要選擇與護理專業聯系較密切的章節進行重點介紹,同時要保證知識的連貫性和連續性,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地學習[2]。以免疫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應強調免疫學的基礎概念、性質、作用,如抗原、抗體、補體、細胞因子、淋巴細胞、免疫應答等,而對涉及基因和分子細胞學的一些知識,如MHC、CD分子等內容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這樣既減輕了學生負擔,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明確學習目的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學習動力,進而產生學習興趣。護理專業與臨床實踐密切相關,因此教學中使用與臨床相關的病案進行教學,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如講授超敏反應時,可結合疾病的臨床表現闡述發病機制,結合病理特征解析發病的免疫學基礎。通過對臨床病案的分析,使學生既對超敏反應性疾病印象深刻,也對其發病機制有了全面的認識。病案教學往往可以迅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且有利于其今后的臨床實踐。微生物學教學中,講到細菌病毒各論時,也可通過引用臨床病案的方法,將病原體的生物學性狀、致病過程與病例的發病過程、癥狀體征、預防治療等結合起來講解,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病案講解中,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必不可少,通過多媒體技術引入動畫、視頻等教學內容,可得到生動、形象、逼真的效果,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是實驗性很強的一門學科,經典實驗是許多科學家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對于理解該學科知識有著重要的作用。如無菌操作技術、消毒與滅菌、常見病原微生物的培養等是實驗課的主要內容,也是護理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我校護理專業目前還未開展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只能在理論課教學中利用幻燈片盡量讓學生理解這些操作的原理、過程和意義。因此,建議開設護理專業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實驗課,為學生今后的臨床實踐奠定基礎。
[1]陳慰峰,金伯泉.醫學免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2]李巖,李明,鄺棗園,等.中醫藥專業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教學改革探索 [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3):239~241.
G420
B
1671-1246(2011)07-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