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三舉措”硬性為職工“減負”
□李偉
“每天升井早了,妻子抱怨少了,休息時間多了,干起活來有勁了,多虧礦上實施了三項新政策。”剛升井的董礦公司掘一隊職工黃義平高興地說。
說起“三項措施”,就不得不說最近該礦發生的兩件“怪”事。第一件事發生在1月26日,掘三隊由于機械設備維修耽誤了工作進程,眼看到了下班的時間,當班的任務還沒有完成,跟班隊干部陳世清像往常一樣為了完成任務,與職工一起加班加點,致使當班職工晚交班1.5小時,被安檢部門發現,罰款500元。第二件事發生在2月8日,采一隊職工為了多出煤向春節獻禮,晚交班1個小時,該隊隊長王建忠在第二天的調度會上被礦領導點名通報批評。
多出了煤,沒得到表揚反被通報批評,你說這事怪不怪?我們帶著疑問采訪了該公司的調度室主任嵇軍林。嵇主任告訴我們說:“所謂‘三項措施',就是公司為了降低職工的勞動強度而采取的硬性措施。一是科學勞動定額,各生產區隊根據出勤人數合理安排工作量,有多少人干多少活,嚴禁超能力盲目組織生產。二是強行生產調度,自1月1日起,按照交接班時間,準時停止各采掘工作面皮帶轉載機的動力電供給,強行交接班。三是嚴格追究跟班干部的責任,把職工延時加班加點作為檢查和考核跟班干部的重要內容,加大責任檢查力度,對變相延長職工勞動時間的區隊負責人,一經發現,嚴肅處理。”稽主任說:“過去,生產一線職工由于各種原因,加班、加點、延時的現象時有發生,加上工作面較遠,職工很容易疲勞,容易引發安全事故。為此,該公司自2011年元月1日起,全面推行‘三項措施’,為職工減負,強制性縮短職工勞動時間,降低職工的勞動強度,解決多年來職工長期‘落點’的難題。”
該公司“三項措施”全面實施以來,各生產區隊為了在有效的工作時間里不掉產量、不掉進尺,都在優化生產工藝上做文章。一是加強設備檢修保養,減少機械誤時影響;二是備齊備足生產物料,保證職工一接班就能投入生產;三是加強職工的業務技能培訓,提高勞動效率。“三項措施”實施后,一線職工每天的休息時間平均增加了2個小時,精神頭養足了,干起活來也有勁了。據了解,以前工作面要8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6個小時就能處理好,勞動效率大大提高,保證了全公司各項生產指標的按時完成。
(作者單位:澄合礦務局董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