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娜
(長治醫學院 第一臨床學院,山西 長治 046000)
案例教學及其在高校教學中的作用
宋燕娜
(長治醫學院 第一臨床學院,山西 長治 046000)
案例教學是一種引導學生分析現實生活的場景或案例,通過案例討論等方式開展學習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形式活潑,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貼近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習者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能督促教師進一步更新知識、提高教學水平,有利于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案例教學;高校教學;教育質量
案例教學被認為是代表未來教育發展趨勢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內容生動、形式活潑,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貼近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能對教師產生激勵,督促教師進一步更新知識、提高教學水平。高校教學工作的內在特點決定了案例教學方法可在高校教學中廣泛推廣,并對改進高校教學工作、鞏固和提高教育質量發揮積極作用。
案例教學是一種引導學生分析現實生活的場景或案例,通過案例討論等方式開展學習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將現實生活場景和案例引入到教學中,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更加貼近社會實際;二是充分利用討論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使教學過程更加活潑、更有利于激發學習的自主性。教學中,既可以通過比較和分析,研究總結案例中的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也可通過鉆研案例,抽象出一般性的原理、原則和結論,強化基礎理論學習的效果;還可以通過鼓勵發表不同意見、交流不同觀點,完善學生知識結構、拓寬觀察視野、豐富思考問題的角度。
認識案例教學需要辨別清楚幾個相關的概念——例子、案例和案例教學[1]:(1)例子相對案例較為簡單。使用例子的目的,是為了形象生動、具體直觀地把一個概念或者理論說清楚。比如,對于“速度”這一概念,可以舉例子來解釋:某人從甲地到乙地,路程30公里,步行用10小時,騎車用3小時,開車只用半小時。三種方式的速度分別是3公里/每小時、10公里/每小時、60公里/每小時。由此可見,速度是衡量單位時間內的移動距離的名詞,移動地“越快”,速度值就越大。(2)案例要比例子復雜,案例包含的信息量大,關系復雜,案例的分析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經過信息篩選、研究推理等過程最終得出結論。例如:給出一個病人的病歷,病歷中詳細記載了病人身體各個系統的歷史資料和目前狀況,如病人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骨骼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等各系統的表現,醫學影像和生化檢查資料等;上述豐富的信息和資料構成一份病歷,病歷本身就是一個臨床醫學的案例。(3)案例與案例教學不同。案例僅僅是原始材料,而案例教學不僅是給出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案例分析的過程。案例的分析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經過信息篩選、研究推理等過程最終得出結論。案例教學強調學生對案例討論的參與,教師要引導學生綜合分析各種數據和信息,通過討論和辨別,歸納出一般的原則、原理和結論,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
高校開展案例教學源于19世紀70年代哈佛大學法學院,后流傳于歐美和其他國家[2],它最先應用于法學和醫學教育,其后應用于管理學和其他學科領域。1870年,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Chistophet Clumue Lngdel)首創了案例教學法(Case Method of Teaching)。教學中,案例是原始材料,通過對具體案例的研讀,歸納出法學的理論邏輯,進而理解法律和法律背后的精神實質,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處理社會生活中復雜事件的能力[3]。經過30年的發展,到1915年案例教學已經被美國所有知名法學院所采用,之后又擴展到醫學院、商學院等院校的教學工作中。
高等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有兩項:一是培養高級人才,將廣大青年學生培養成高級專業人才,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不斷輸送新鮮血液;二是進行科學研究,推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高等教育的任務決定了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內在特點。
(1)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高等教育的教育對象是青年,已經成年或即將成年。一方面,青年與中小學生有很大不同,他們的思想逐漸成形,已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另一方面,高校教學環境相對寬松,作息時間比較自由,因此,學習上主要靠學生的自主性。(2)學習內容的綜合性和復雜性。一般來講,高校的很多學習內容綜合性強、貼近社會實際,對很多問題的研究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并通過多角度進行思考。(3)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了向社會輸送合格人才,除了教授專業知識之外,高校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初步具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倡導學術自由和創新。高校不僅是培養人才的地方,而且是產出科研成果、進行發明創新的搖籃。因此,高校往往有非常寬松的學術環境和創新氛圍,鼓勵不同觀點、主張兼容并包,反對一家之言、反對思維定式。
(1)內容生動、貼近生活和工作實際。案例教學將現實生活場景和鮮活案例引入教學過程,案例或是學生身邊所熟悉的事件,或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或是某學科或領域的基礎性問題,使學生在接觸案例時容易產生親近感和新鮮感,拉近學習同工作和生活實際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形式活潑,容易激發學習興趣。傳統的教學只告訴學生怎么去做,未能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案例教學中,沒人會告訴你應該怎么辦,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創造,大部分學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發表見解,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學習過程因此更加生動活潑。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講、學生聽,聽沒聽、聽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測試時才知道,而且學到的都是僵化的知識。在案例教學中,由單向傳授變為雙向互動,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新鮮的想法和思路可以激發學生和教師對問題做進一步思考和學習,學習過程進一步延伸,學習效果進一步深化。
(3)知識與能力并重,有利于提高綜合素質。傳統教學方法注重概念和基礎理論的講解,說到底是注重知識的傳授。案例教學將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統一于教學過程:一方面通過對鮮活案例的分析,使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更加深入和準確;另一方面將學習與解決現實問題聯系起來,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案例教學還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發表新穎意見,提倡學生進行信息共享和團隊協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4]。
(4)討論自由、學習氛圍寬松。案例教學的過程往往通過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中,教師不提前設定既有的條條框框,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生活經驗和思維方式發表各自的不同意見,學習氛圍寬松。
案例教學的開展往往以一些綜合性強、較為復雜的案例為基礎,高校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和復雜性為案例教學提供了用武之地。同時,案例教學方法的獨特優勢,決定了案例教學可在高校教學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
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對案例材料中的諸多細節的背景進行了解,有利于學生進行擴展和延伸學習;案例教學將鮮活案例交給學生自行分析解決,有利于激勵學生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線索;案例教學引入討論,不同觀點的交流和碰撞,有利于激發青年的競爭意識和自我表達意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熱情。
案例教學不僅可以有效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案例教學非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對復雜案例的剖析,培養學生對復雜事物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通過討論和辨析,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通過鼓勵大膽發言,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發言藝術;通過討論貼近生活的案例,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鼓勵學生貼近社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社會中的實際問題。
案例教學環境下,沒有固定的思維路徑,沒有固定的結論,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潛能;案例教學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觀點,鼓勵不同觀點之間的討論。寬松的討論環境、不同的思維路徑、差異化的知識結構、多樣化的生活背景,有利于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形成新穎獨特的觀點,從而有利于推進學術創新。
案例教學對教師素質提出更高要求。除要求教師科學選擇合適的案例材料外,教師必須能夠引導學生用相關理論解析問題,而非就事論事;同時還要能控制課堂討論的主線,避免離題萬里;另外還要控制進度與時間,既防止討論時間過短以致效果不佳,又要避免未能及時完成案例討論、有頭無尾。教師需要有淵博的知識,隨時解釋和引導學生提出的新問題,同時還要有相當的技巧激發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5]。案例教學方法的內在特性,有利于促進教師素質不斷提高,反過來,教師素質提高后,進而可培養更多優秀的學生,從而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的良性互動。
總之,案例教學有利于促使由傳統教學方式中“要我學”向“我要學”進行轉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將基礎理論與實際案例相聯系,既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性,又增強了分析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激發了其進行主動思考和勇于創新的意識,真正提高了教育的質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體現了學生與教師的雙向激勵,在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同時,進一步督促教師進行自身知識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進而使更多的學生獲得更好的教育,有利于形成高等教育內部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1]寧向東.例子,案例與案例教學[J].IT經理世界,2009,(15):98.
[2]郭德紅.案例教學:歷史、本質和發展趨勢[J].高等理科教育,2008,(2):22-24.
[3]中國教學案例網.從哈佛走向世界的案例教學[EB/OL].http://www.cctc.net.cn/Article/Show-Info.asp?InfoID=539.
[4]楊安強等.案例教學法在法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9,(3):278-280.
[5]漆江娜.哈佛大學案例教學透視[J].財會學習,2009,(5):67-69.
G642
A
1673-2014(2011)02-0119-03
2011—01—04
宋燕娜(1981— ),女,山西長治人,碩士,主要從事醫學教育及臨床工作研究。
(責任編輯 王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