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忠,耿海成,邢志軍
(1.密山市青年灌區水利水保總站,黑龍江密山158300;2.密山市富密灌區水利水??傉?,黑龍江密山158300;3.密山市青年灌區水利水??傉竞推椒终荆邶埥苌?58300)
密山市環城河位于密山市南側,發源于連珠山鎮南山,沿鐵路南側向東流至南水源地(5+540)開始進入市郊,大礦(小地名)前東鮮干渠匯入后(8+260)進入市區,瓦廠前東鮮干渠由節制閘分出后(11+790)進入市郊,到12+950匯入蘑菇溝。河道總長12.95 km,流域面積27.6 km2,中下游10 a一遇排水流量12.23~27.83 m3/s,設計水深1.0~1.7 m。流經市區長度3.53 km,市郊長度3.88 km,主要承擔連珠山鎮以東至密山鎮的北側坡水,東鮮村用水(水田80 hm2),沿線和密山鎮城區的工業排水及居民生活污水排放。
1.2.1 河道於積,排洪能力下降
由于河道北側的坡耕地水土流失嚴重,坡水泥砂含量較大,造成河道整體淤積;特別是進入市郊后的5+540~8+260段,農民在河內多處壓壩取(抽)水灌溉水田(菜田)和向河道內傾倒秸桿、垃圾,使河道落於速度快,產生阻水和壅水,導致河水在該段經常出槽淹地。
1.2.2 水質污染嚴重,生態環境惡化
環城河不但是一條排澇河道,還是一條納污河道。沿線直接排入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居民向河道內傾倒的垃圾,使城區以下河段河水變黑發臭,雜物漂浮。由于水質的富營養化,兩岸蒿草叢生,蚊蟲成群,衛生狀況不好,生態環境惡化。
1.2.3 建設無序,侵占河道
環城河始建于1973年,由于管理跟不上城區段河道多處被侵占。市政府兩次組織有關部門對侵占河道現象進行了清理,但遺留問題仍沒有解決,存在占壓河堤房屋8棟,使河道底寬縮窄近2.0 m,還有在河道內搭建廁所、堤岸上堆放雜物等現象。
1.2.4 流域來水量不足,缺少生態用水
環城河是按照排洪溝設計建設的,上游無補給水源,中上游河段時常干枯,中下游河段排泄1 m3/s左右的污水,河道水量遠遠滿足不了生態用水和景觀用水需要。
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治理原則,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的建設理念,在保證河道安全行洪的基礎上,以改善水體環境、凈化河道水質、實施綜合整治為基礎,實行治坡、治河、治污、治理生態和衛生環境并舉,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治理目標。
環城河流域面積27.6 km2,水土流失面積1 653.3 hm2,其中 3°以上坡耕地1 100 hm2,年平均侵蝕強度為3 624 t/km2,雨季大量泥砂被坡洪挾帶進入河道,對河道產生淤積。根據流域地貌特點、資源分布和生產力水平,以治理水土流失為中心,以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為目標。在保護好現有的林木植被(尤其是天然次生林)的基礎上,本著工程、林草、耕作措施并舉,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兼顧的治理原則,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科學安排水土保持工程。做到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有效控制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河道淤積。
依據《水法》、《黑龍江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規定,對河道沿線管理范圍內的非法建筑、圍欄、雜物堆等進行全面清理,讓地還河,為河道整治、環境整治開辟足夠的土地面積,達到環城河治理的整體效果。在堤岸整治的同時,進行河道全面清淤和加寬,使排洪能力達到20 a一遇標準。
環城河的水質污染主要來自城區直接排入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大礦后(8+260)基本成為城區污水排放明渠運用,所以必須截斷入河污水。根據密山市城區西部高東南低,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沿環城河北側從南水源地(5+540)開始,修建排污暗管,與城區現有的排污管道聯通,將城區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下游12+650處,于2010年4月開工建設的密山市污水處理廠,排污暗管總長7.11 km,管徑0.5~2.0 m。
利用上游的解放水庫和東鮮干渠補水。解放水庫為小型(1)水庫,經2009年除險加固,調整調度運用計劃后可補充部分水量;東鮮干渠是以穆棱為水源的灌溉渠道,在上游選擇干渠與環城河高程銜接合適處引水入環城河。補水流量最低為1.5 m3/s,讓環城河流動起來,防止河水富營養化、滿足生態環境用水和水景觀用水的要求。
本著見水、近水、親水的原則進行生態環境和景觀建設。具體工程包括:
3.5.1 護岸工程
河道岸坡采用草皮護坡,個別宜沖刷河段可采用蜂窩石籠網、中空生態混凝土預制塊等生態方法護坡。
3.5.2 綠化美化工程
河堤和管理范圍土地,結合道路、公共設施等以綠化美化為主,采取林、草結合,喬、灌、花結合的形式增加兩岸植被面積,改善河道的生態環境。
3.5.3 景觀工程
以水、綠為主題,河岸設置園林休閑設施、建筑小品、節點小綠地等景觀工程。
3.5.4 園林工程
將位于市區內環城河9+860和10+790共2處面積共1.413 hm2的泡澤納入整治范圍,讓河道與泡澤水流相通,置換泡澤水量,使泡澤水量保持清新,并結合園林設計,建設高標準水上公園。
城市內河整治是一項較大的系統工程,涉及水務、建設、土地等部門,各部門應在政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團結協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務。同時要落實好切實可行的管護制度和各項措施,做到建得成,管得好,最終達到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效果。
[1]陳德勇,何榮興,倪生余.淺談城市內河水系的生態治理[J].管理觀察,2010.
[2]譚巧矛.南寧市城市內河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措施探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0,93(4):16.
[3]賽皮丁,買買提江,李青.河道水利工程的生態型護坡實踐研究[J].科技促進發展,2009(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