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偉,羅蘭芳,趙伯蓮,王 玲
(桃源縣農業局,湖南 桃源 415700)
農藥殘留是農藥使用后一個時期內沒有被分解而殘留于生物體、收獲物、土壤、水源、大氣中的微量農藥原體、有毒代謝物、降解物和雜質的總稱[1-4]。殘留的數量叫農藥殘留量,以每千克樣本中有多少毫克(或微克、納克等)表示。農藥殘留是使用農藥后的必然現象,是不可避免的。當農產品上的殘留量超過限量時,人畜長期食用后會引起慢性中毒或病變,直接或間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為維護消費者利益,提高蔬菜產品質量,控制并降低農藥殘留已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蔬菜農藥殘留來源主要有四種途徑:一是使用化學農藥對蔬菜的直接污染。農藥噴施在蔬菜葉片上,其中部分農藥留在葉片表面,部分農藥漸漸滲入蔬菜組織內部,在日光、雨露及酶類等因素的影響下,逐漸分解和轉變成其他無毒物質,如果在這些農藥還沒有完全降解時采收蔬菜,便會產生農藥殘留。二是蔬菜從土壤中吸收有毒物質。在長期施用農藥的土壤中種植蔬菜,除少部分農藥沾附在植株表面外,約有80%~90%的農藥會流失到土壤中。這些農藥一部分在土壤中蓄積,一些內吸性的農藥(如樂果等)可通過蔬菜根系在吸取水分和營養物質的同時將農藥輸送到芽梢和葉片中,引起農藥殘留量增大。三是空氣漂移。農藥噴施在土壤或植株表面后,可以隨著揮發進入大氣,然后隨著空氣流動轉移到一定距離之外,逐漸沉降或隨雨水淋降下來,落在蔬菜植株上造成農藥污染。四是灌溉水源中農藥含量超標引起蔬菜農藥積累。使用被農藥污染的水源灌溉,水中的農藥會隨著用水轉移至植株體內。
目前農藥殘留的主要類型有:一是有機磷農藥,該類型農藥多是廣譜殺蟲劑,主要有樂果、敵百蟲、敵敵畏、內吸磷等60余種,在生產上應用廣泛。二是有機氯農藥,該類型農藥是高殘毒農藥,常見的有三氯殺螨醇、百菌清、氯丹、艾氏劑等,隨食物等途徑進入人體后,主要蓄積于脂肪組織中,其次為肝、腎、脾、腦,還發現于人乳中[5]。三是氨基甲酸酯類農藥,該類農藥是應用很廣的新型殺蟲劑與除草劑,其藥毒機理與有機磷相似,但毒性較輕,恢復也快,常見的有西維因、葉蟬散、涕滅威、呋喃丹等。四是擬除蟲菊酯類農藥,該類型農藥主要有氯氰菊酯(滅百可)、溴氰菊酯(敵殺死)、殺滅菌酯(速滅殺丁)等,對人類低毒,但有蓄積性。
長期食用帶有農藥殘留的產品會對人畜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據有關資料報道,農藥被血液吸收后,直接損害神經元,造成中樞神經壞死,導致身體各器官免疫力下降,如經常性的感冒、頭暈、心悸、盜汗、失眠、健忘等。不僅如此,農藥對人體還有致畸、致癌的作用,有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與蔬菜中的農藥殘留不無關系,目前有研究證明約有近七成的惡性癌癥與食用蔬菜中的農藥殘留有關[6]。
農藥利用率一般僅為10%,大部分農藥殘留在環境中,造成環境污染。農藥在土壤中不斷累積,引起土壤板結。隨排水或雨水進入水體的農藥,毒害水中生物的繁殖和生長,使淡水漁業水域和海洋近岸水域的水質受到損壞,影響魚卵胚胎發育,使孵化后的魚苗生長緩慢或死亡,或在成魚體內積累,使之不能食用和導致繁殖衰退。農藥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會殺死其他捕食害蟲的益蟲、益鳥,使益蟲、益鳥數量大大減少,從而破壞了生態平衡。
農殘超標問題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落后的生產方式所造成的。在現行的家庭承包生產經營體制下,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低,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而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最重要的環節,是對整個生產過程按照標準化的生產技術規程進行全程控制,協調統一所有生產者的管理。分散的生產經營體制,小規模的生產經營特點,加大了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的難度。
優質的蔬菜如綠色食品、無公害蔬菜等,由于其生產方式所決定,產品的質量提高可能使產量下降,必須要運用價格手段來確保農民的利益。由于市場體系尚不規范,法制不夠健全,也出現了一些生產、經營者違規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假冒綠色食品等現象,混淆了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認識,損害了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目前還處在初級階段,主要由省、市、縣三級構成,鄉鎮及基地質檢站建設還未涉及。監測經費不足、人員隊伍薄弱、監測網點太少、監測手段落后等問題勢必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控制農業投入品的使用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一個重要環節。農資經營市場允許多種主體進行農資的經銷、代銷、分銷,因此,加強農資銷售市場監管顯得非常重要。農資銷售市場監管又涉及到農業、工商、質監等部門,存在著執法主體多元、職能重復交叉等現象,給不同的農資經營者提供了“規避”空間,未能形成合力以及建立嚴密的農業投入品源頭控制網絡,使一些劇毒高殘留農藥不適當地使用成為可能。
據調查統計,由于種田效益不高,農村大部分青壯年勞力已外出打工或轉移到二、三產業和城鎮就業,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人口和戶數比例在逐步增大,在農村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中,55~66歲者占68%,其中只有小學文化者占72%,不識病蟲者占65%,不知防治適期者占73%,不知選用對口農藥者占76%。農民對農藥安全使用標準和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以及農藥性質,如高毒、劇毒、內吸等特性缺乏了解,導致隨意加大使用劑量,甚至超范圍使用。面對病蟲害,錯用、亂用、濫用農藥及其他投入品的情況屢屢發生,生產的蔬菜產品質量安全很難保證。
此外,農民們更多關心的是成本、產量、價格,而忽視產品的質量和安全。一些菜農在經濟利益驅動下,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在蔬菜生產過程中使用國家明文禁止使用的高毒、劇毒農藥,致使蔬菜中農藥殘留量嚴重超標。生產安全優質農產品還沒有擺上首要位置,法律意識淡薄。
加強對農藥安全使用的教育,通過辦學習班、散發資料、視聽媒體以及農技員的進村和上門服務,增強農民的農藥安全使用常識。首先,要加強農藥安全使用利人利己意識的宣傳,減少使用高毒農藥和違禁農藥以及無視施藥安全間隔期的不良現象發生;其次,建議設立蔬菜專業合作社,將農民種植計劃的制定、有害生物的治理、產品的銷售等都納入該合作社的統籌之中,這樣既可以避免因盲目擴大種植而引起的滯銷問題,又可以通過合作者集體的管理來避免農藥的不合理使用。同時要注重經銷商的業務培訓,使他們掌握更多的植物保護知識,提高指導農民購藥、用藥的能力。
一是配套蔬菜基地灌溉設施。當前農戶為圖方便和節約成本,全部采用在菜地周圍打井取水灌溉。蔬菜施藥后,有很大一部分農藥隨著雨水滲入地下水中,用受污染的地下水澆灌,勢必增加蔬菜產品農殘含量。建議采用U形渠,引用干凈的水源灌溉,能有效減少農藥對蔬菜的污染。二是安裝頻振式殺蟲燈。殺蟲燈是利用害蟲的趨光、波、色等特性,配以頻振高壓電網觸殺害蟲。大量試驗示范表明,頻振式殺蟲燈誘蟲譜廣,對蔬菜生產中的菜蛾、豆野螟、斜紋夜蛾等成蟲均有良好誘殺效果,對害蟲天敵及人畜安全,能大幅減少農藥使用量。
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以市級檢測中心為龍頭、縣檢測站為中心、鄉鎮檢測機構為基礎、農產品產銷企業及基地檢測室為補充的“三級四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實現農產品檢測全面覆蓋,從源頭上杜絕農藥殘留。
要按照《農藥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健全農業投入品的市場準入制度,嚴格農業投入品的生產、經營許可和登記。通過市場準入管理,引導農業投入品的結構調整與優化,逐步淘汰高殘毒農業投入品品種,發展高效低殘毒品種。
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有關規定,加大蔬菜質量監管力度,大力推行蔬菜市場準入制度。通過蔬菜市場準入制度的實施,提高產品質量透明度,解決“好壞無人知,優劣同銷售”的根本問題,從而大大提升農戶生產合格蔬菜產品的積極性,有效抑制違規生產銷售農殘超標產品的行為。
一是盡量到正規市場購買蔬菜。購買那些產品包裝上有“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標志或擁有“農殘檢測合格報告單”的蔬菜,相對而言,這些產品更加安全可靠。二是盡量選購農藥殘留幾率較小的蔬菜。如有特殊氣味的蔥、洋蔥、大蒜等以及需要去皮才可食用的馬鈴薯、冬瓜、蘿卜等。三是盡量選購時令盛產蔬菜。反季節的蔬菜常大量施用化肥、農藥催熟,且違反安全間隔期的規定采摘上市。
消費者可對購回的蔬菜產品采取如下方法進行處理:一是儲藏法。農藥在氧化劑作用或生物酶催化作用下易被氧化。根莖類、瓜果類、葉類(圓白菜、大白菜)等便于儲藏的蔬菜,買回后放置一段時間,讓空氣中的氧氣和蔬菜中的酶等活性物質與殘留農藥進行反應,使農藥氧化降解,減少農藥殘留量,降低毒性。試驗證明,在室溫下放置24 h左右,農殘含量可減少5%[7]。二是去皮法。有機磷和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大部分是親脂性的,而蔬菜表面有蠟質,很容易吸收農藥。沉積后的農藥,大多積存于果皮中,因此對于瓜果類如黃瓜、冬瓜、南瓜、西紅柿、蘿卜、茄子等,先去皮再沖洗食用較好。三是水洗法。有機磷農藥大都是磷酸酯或酰胺,這些農藥在水中分解為無毒的物質。不能去皮的蔬菜要充分沖洗表面,先沖洗,后浸泡(泡10 min,還可放入一些水果蔬菜洗劑),再沖洗5~6遍,這樣可去除蔬菜表面75%~85%的殘留農藥。四是堿洗法。大部分農藥呈酸性,用堿水浸泡可起中和反應,清除蔬菜殘留的農藥效果更好。先在清水中加一小撮堿面,溶解后放入蔬菜浸泡10 min左右,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即可加工食用。五是加熱法。有些農藥在高溫下容易揮發分解,對菜花、芹菜、豆角、萵筍等適宜加熱的蔬菜,沖洗后可用沸水燙一下,然后再烹炒食用。
[1]黃瓊輝.蔬菜農藥殘留現狀及治理對策[J].福建農業科技,2002,(5):43-44.
[2]李柏生,沈雙鳳,顏玉國,等.衡東縣蔬菜農藥殘留現狀原因與對策[J].湖南農業科學,2009,(2):92-95.
[3]陳惠清,楊丹萍,梁和平,等.河池市蔬菜中農藥殘留現狀及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10,37(3):153-154,161.
[4]鄧小銀.羅定蔬菜農藥殘留速測技術應用現狀及發展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09,(6):187-188,214.
[5]李佳圓,李 卉.有機氯農藥非職業暴露與乳腺癌患病風險的病例對照研究[J].衛生研究,2006,(4):391-394.
[6]孫向東.蔬菜農藥殘留的危害、種類、超標原因及應對措施[J].貴州農業科學,2005,(6):99-100.
[7]李永波,潘 英.如何減少蔬菜農藥殘留對健康的危害 [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7,(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