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望,朱禮耕,曾志剛
(雙峰縣農村能源環保辦公室,湖南 雙峰 417700)
農村沼氣建設能促進節能減排,增加農民收入,保護生態環境,符合低碳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筆者對雙峰縣農村沼氣建設的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進行了研究。
雙峰縣歷來重視農村沼氣建設,全縣現有戶用沼氣池11 782口,聯戶和小區沼氣工程213處,大中型沼氣工程6處,沼氣池的使用率達92%,效益非常顯著。
農村沼氣的經濟效益十分明顯。一座8 m3的沼氣池,年產氣380~450 m3,年可節支燃料費約800元;施用沼肥種植農作物,每年可節省化肥、農藥等開支約500元,兩項合計戶均年節支約1 300元。全縣1.18萬沼氣用戶,年節支總量達1 534萬元。同時,沼氣建設推動了畜牧業的發展,增加畜禽養殖收入。優質沼肥施用于農作物及瓜果菜,可增加作物產量、提高農產品品質,增加種植業收入。
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一是有效地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減少了農村生活環境的污染,改善了村容村貌,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是拉動內需,增加就業機會;三是有效地治理了農業面源污染,大中型沼氣的工程建設實現了糞便污水減量化、資源化,促進了循環農業的發展。
農村沼氣建設的生態效益極為顯著。一是促進節能減排。沼氣替代常規燃料,全縣每年生產的沼氣達600萬m3,折合標煤0.45萬 t,年減排CO21.5萬t,減排SO2105.3 t。二是增加肥源,改良土壤。沼氣發酵的原料主要是人畜糞便和農作物秸稈,經發酵后的沼液、沼渣是優質高效的有機肥料,年生產沼氣肥30萬t左右,不僅能大大減少化肥的用量,而且能增強農作物的抗病能力,減輕病蟲害的發生,減少農藥的用量,提高農產品質量。三是改善農村衛生條件,提高健康水平。通過把沼氣建設與生態農業緊密結合,建立“豬-沼-糧”、“ 豬-沼-菜”、“豬-沼-漁”、“豬-沼-果”等多層次的生態模式建設,促進生態種養業的發展。四是降低森林消耗,減少水土流失。使用沼氣,按戶年均節柴5.4 t計,相當于6 670m2林木年生長量。全縣1.18萬口沼氣池,相當于保護林木7 867萬m2。
雙峰縣農村戶用沼氣雖已達1.18萬戶,但仍存在占有率不高、發展速度減緩、后續服務跟不上等問題,影響了建設的深化和效益的發揮。
湖南省高度重視沼氣建設,連續幾年將沼氣建設列入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但部分基層單位認識不足。有的只管建設數量,不管建后使用;有的認為能源危機在農村表現不強烈,群眾發動工作難度大,既無配套工作經費,又難以體現政績,所以沒有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落實不到位。
農村沼氣建設,從1997年以來,全縣共投入資金3 680多萬元,其中國家投入980萬元,占總投資的26.6%。但近年來雙峰縣由于財政基礎薄弱,沼氣配套資金難以足額到位。從2002年至今,沼氣建設的原材料和勞動力漲價近一倍,目前單池建設需要4 000元左右,“一池三改”需要6 000元左右,雖然國家對沼氣建池的補助逐年增加,但農民需要投入的資金量仍很大,籌集有困難,且資金回收慢。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是制約雙峰縣沼氣發展的瓶頸。
雙峰縣農村沼氣服務網點雖已初步建立,但經營模式和運轉方式還不夠完善。沼氣用戶希望得到無償服務,但服務網點既缺少必要的運轉經費又缺乏服務技術和專用器材設備,有些網點甚至形同虛設。由于后續服務跟不上,嚴重影響了沼氣建設效益的發揮。
雙峰縣農村戶用沼氣池的原料主要是人畜糞便,近幾年農村養殖業已逐漸向專業化和規模化發展,散養戶不斷減少,已有部分沼氣用戶缺乏原料,要到養殖場購運糞便。而農村青壯年勞力大量外出務工,留守人員日趨老、弱、幼,難以承受沼氣原料的購運和沼氣池進出料的勞動強度,影響沼氣效益的發揮。
農村沼氣建設是實現節能減排,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各級黨委政府必須高度重視,把沼氣建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列入鄉村年度考核內容。同時要通過會議、電視、技術培訓、宣傳資料、現場觀摩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發動,提高農民對沼氣建設重要意義的認識,提高建池的積極性,普及農村沼氣建設。
農村沼氣建設涉及面廣,工作量大,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各部門齊心協力、真誠協作,把農村沼氣建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小城鎮建設等項目結合起來,在政策、資金、人力、物力、項目上進行整合,形成工作合力,搞好農村沼氣建設。
國家對農村沼氣建設非常重視,投資逐年增加。要在積極爭取中央、省、市的項目和資金支持的基礎上,縣級地方財政要增加投入,把沼氣建設項目的配套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及時撥付。要通過多渠道增加財政投入,提高建池補助標準,減輕農戶資金投入壓力,調動農戶建池積極性,同時安排適量的工作經費,促進農村沼氣的穩步發展。
農村沼氣服務體系建設,是沼氣持續利用、發揮最佳效益的保障。首先,抓好村級服務網點的建設,每個項目村配備一名取得國家職業鑒定資格的沼氣生產工,以滿足當地建池農戶的需要。其次,鞏固完善鄉鎮沼氣服務站,達到“有人員、有場地、有服務電話、有維修工具、有服務設備、有交通工具、有配件供應”的“七有”標準,為廣大沼氣用戶提供后續服務。
農村沼氣建設是科技含量高,技術性很強的一項工作,必須加強3個層次的技術培訓,一是培訓縣、鄉鎮、村級的沼氣管理人員;二是培訓認證沼氣生產工;三是培訓沼氣用戶,普及沼氣知識,實現沼氣池使用率達95%以上,無任何安全事故的目標。
根據村民的居住現狀、養殖狀況、群眾意愿和綜合設備條件,建議由過去的單一戶用沼氣項目向聯戶沼氣項目、養殖小區沼氣項目轉換,向大中型沼氣項目轉移。同時推廣秸稈發酵沼氣技術,采取由村服務網點調劑發酵原料和使用專用機械幫助沼氣用戶,解決進出料困難問題,以保障已建沼氣池的正常運轉,充分發揮沼氣效益。
[1] 李小林,陳 勇,趙彩宏,等.強抓“兩大”工程力促“兩型”建設——婁底市農村能源與環保工程建設對策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2009,(8):165-166.
[2] 郭肖穎,朱麗君,李布青.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沼氣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探討 [J]. 安徽農業科 學,2010,(18):9922-9923,9929.
[3]汪家貴.加強農村沼氣建設發展農業循環經濟——關于我市農村沼氣建設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江東論壇,2010,(2):27-29.
[4] 尚永芳,楊林貴.沼氣在設施農業建設中的綜合作用及存在問題的思考[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0,(21):43.
[5]卜靜波.沼氣能源生態工程建設的探索與思考——以岳陽縣西沖養殖場為例[J].湖南農業科學,2007,(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