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文革
(哈同公路管理處)
V型、Y型及X型橋墩具有結構新穎輕巧、外形美觀勻稱,能與橋址處山水環境相映襯,給人們增添美的享受等優點,在城郊與旅游區建造日漸增多。這類橋墩的施工方法與橋梁結構體系有密切關系。下面以桂林漓江雉山大橋為例說明V型墩施工要點。
V型墩類橋梁屬剛架橋系統,其施工方法除了具有連續梁橋的施工特點外,還有著本身結構的施工特點。通常對這類橋梁可分為V型墩結構、錨跨結構和掛孔部分三個施工階段,其中V型墩結構是全橋的施工重點。V型墩結構的施工方法與斜腿剛構相類似,它由2個斜腿和其頂部主梁組成倒三角形結構。V型腿可作成勁性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根據該類型橋梁的結構特點,可將墩座和斜腿合為一部分,斜腿間的主梁為另一部分,先后分別施工。
(1)將斜腿內的高強鋼絲束、錨具與高頻焊管聯成一體,并和第一節勁性骨架一起安裝在墩座及斜腿位置處,灌注墩座混凝土;
(2)安裝平衡架、角鋼拉桿及第二節勁性骨架;
(3)分兩段對稱灌注斜腿混凝土;
(4)張拉臨時斜腿預應力拉桿,并拆除角鋼拉桿及部分平衡架構件;
(5)拼裝V型腿間墩旁膺架,灌注主梁0號節段混凝土,張拉斜腿及主梁鋼絲束或粗鋼筋。
最后拆除臨時預應力拉桿與墩旁膺架,使其形成V型墩結構。
斜腿內采用勁性骨架和在斜腿頂部采用臨時預應力拉桿的作用:其一是吊掛斜腿模板及承受其他施工荷載;其二是在結構中替代部分主筋和箍筋;其三是可減少施工時的斜腿截面內力。為保證施工中結構自身的穩定和剛度,將兩側勁性骨架用角鋼拉桿聯結在平衡架上。施工中應十分重視斜腿混凝土的灌注與振搗,以確保其質量要求。兩斜腿間主梁的施工,是在墩旁膺架上分三段灌注,其大部分重量由膺架承受并傳至承臺上,只有在V型墩頂主梁合攏時,合擾段有1/3的重量由斜隨承受。
V型墩類結構的施工工藝,還取決于工地現場條件、現有架設設備、以及預制、架設構件的時間等等。施工時選擇架設拼裝圖式與程序,應盡可能地符合橋梁結構體系的最終受力要求,以減少施工過程的安裝應力等。
(1)在大孔土地區,應檢查護坡基底及護坡附近有無陷穴,并徹底進行處理,保證護坡穩定。
(2)錐體填土應按標高及坡度填足,砌筑片石厚度不夠時再將土挖去,不允許填土不足,臨時邊砌石邊補填土。護坡拉線時,坡頂應預先放高約2~4 cm,使護坡隨同錐體填土沉陷后,坡度仍符合規定。
(3)護坡基礎與坡腳的連接面應與護坡坡度垂直,以防坡腳滑走。
(4)砌石時拉線要張緊,表面要平順,護坡片石背后應按規定做碎石倒濾層,防止錐體土方被水浸蝕變形。
(5)護坡與路肩或地面的連接必須平順,以利排水,并避免砌體背后沖刷或滲透坍塌。
(1)臺背填土應與橋臺砌筑協調進行。填土應盡量選用滲水土,如粘土含量較少的砂質土,土的含水量要適量,在北方冰凍地區,要防止凍脹。如遇軟土地基,為增大土抗力,臺后適當長度內的填土可采用石灰土(摻5%石灰)。
(2)填土應分層夯實,每層松土厚20~30 cm,一般應夯2~3遍,夯實后約厚15~20 cm,使密實度達85% ~90%,并應作密實度測定??拷_背處的填土打夯較困難,可用木棍、拍板打緊搗實,與路堤搭接處宜挖成臺階形。
(3)天然地面較低,填土高度較高時,填土的夯實長度應長些。其填土頂面長度一般按緊靠橋臺一孔跨徑的1/5考慮。
(1)泄水盲溝以片石、碎石或卵石等透水材料砌筑,并按坡度設置,溝底用粘土夯實,盲溝應建在下游方向,出口處應高出一般水位0.2 m。平時無水的干河應高出地面0.2 m。
(2)如橋臺在挖方內橫向無法排水時,泄水盲溝在平面上可在下游方向的錐體填土內折向橋臺前端排出,在平面上成L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