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群
(北安市水務局,黑龍江北安 164000)
北安市通北鎮集中供水方案研究
孫宇群
(北安市水務局,黑龍江北安 164000)
供水水量不足、水質差困擾通北鎮居民正常生活,制約各業發展,集中供水方案確定供水規模5 000 m3/d,打深井12眼,建水處理廠,規劃鎮內配水管網,確保飲水安全。
通北鎮;水量不足;水質超標;建設方案;集中供水
通北鎮位于北安市南60 km,通肯河北岸。通北鎮是全省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示范鎮,是北安市南部經濟、文化、商貿中心,是對俄蔬菜產業集聚區。在這座小城鎮規劃建設中,最大難題是供水設施滯后,飲水不安全困擾了居民正常生活,嚴重影響了城鎮各業的發展。
通北鎮現狀人口為1.9萬人,按照打造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先導區總體規劃,通北鎮2011年在鎮內建農民新區,轉移農村人口6 000人,鎮內人口將達到2.5萬人,而目前供水只有7眼深井,均分布在鎮內,不同程度遭受到居民及企事業單位生活垃圾的污染,不符合供水水源保護的要求,且深井設施及泵房陳舊,事故頻發,單井出水量約為5~15 m3/h,供水量400~1 000 m3/d,供水能力只是需水量的30%。采取井水直供方式,供水水質檢測報告顯示,鐵含量為6.55 mg/L(標準≤0.3 mg/L),錳含量為0.78 mg/L(標準≤0.1 mg/L),井水未經處理和消毒,使得居民常年吃“超標水”。鎮內供水管網均為DN50 mm的白龍管,管道堵塞比較嚴重,閥門井、排泥井年久失修,經常出現跑、冒、滴、漏現象,配水管網普及率不足45%,大多在鎮中心,其他居民靠自制手壓井取表層地下水飲用,衛生環境差,細菌超標。
基于通北鎮供水水量不足、水質差、安全性能低的現狀,必須盡快規劃實施集中供水系統,開辟新的水源地,建設給水處理廠,增加管網輸配水能力,滿足居民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按照規劃人口2.5萬人計算。根據《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中的小城市用水定額及城鎮規模和性質、水資源情況,確定通北鎮人均綜合生活用水定額為130 L/d,供水普及率為100%,綜合生活用水量3 250 m3/d。
按照萬元產值用水量統計,根據通北鎮“十二五”經濟發展計劃,工業產值將達到1.45億元。用水指標考慮當地情況及北安市實際發生的指標,確定萬元產值用水量為50 m3/d,用水復用率為55%,則工業用水量為894 m3/d。
包括未預見水量、管網漏失水量、澆灑道路和綠地用水量等市政用水,按照前兩項總和的20%計,其它用水量為829 m3/d。
以上3個方面用水合計最高用水量為4 973 m3/d。根據需水量預測,在合理利用原有供水系統的前提下,確定工程規模為5 000 m3/d。
通北鎮域有通肯河及其支流七道溝,均為季節性河流,并無控制性水源工程。地表水資源主要用于農田灌溉,上游水田開發超過了水資源供需平衡,用水矛盾年年發生,因此地表水不能作為通北鎮供水水源。
根據通北鎮區域水文地質情況,水源地擬選址在城區東部,面積10 km2左右。從該區域水質分析報告得知,地下水主要指標除鐵、錳、濁度、氨氮含量超標外,其它指標基本符合生活飲用水水質要求。從通北鎮區域已成井柱狀圖、成井工程報告及地下水電測資料分析,該水源地年可開采地下水總量為438萬m3,測區內水資源能夠滿足年供水量182.5萬m3的需求。測區單井出水量20 m3/h左右,靜水位約25 m,動水位在80~90 m,水源地含水巖段可劃分為3段:①松散層含水巖段(地面下9~25 m),透水性強,但因極易污染不可采用。②弱含水巖段在地面下36~40 m、52~56 m、74~78 m、105~112 m、168~172 m、182~185 m、186~194 m,其余為泥巖,不含水。③中高承壓含水段在地面下82~92 m、114~150 m,屬細礫中含有較粗的中顆粒,結構松散,孔隙發育較好,透水性較強,為中等含水層。
通過對新建水源地水量、水質分析,確定用地下水作為通北鎮新的供水水源是可行的。本著城區需水預測,在新水源地規劃布設2個井排12眼深井,其中1眼備用,井距0.5 km,單井出水量20 m3/h。
根據水質論證,需建水處理廠,處理后的水送至配水管網。水處理廠選址主要考慮距離水源地較近,輸水、配水管線短,場地易征用。廠區總體布局本著功能分區既要滿足工藝要求,又便于管理。工藝布置力求緊湊合理,降低工程造價,管線連通順暢,減少交叉,減少水頭損失。盡量將構造物布置成南北朝向,以便于節省能源。按功能將廠區分為生產、生活區。生產區內北側布置水處理間,南側布置清水池、吸水井、送水泵房和變配電間。
處理工藝:根據新勘察水源井水質化驗分析結果,地下水含鐵、含錳均超過《生活飲用水標準》(GB5749-2006),因此必須進行除鐵、除錳處理,另外水中濁度、氨氮亦超過國家飲用水水質標準,可通過除鐵除錳處理工藝即可得到解決。地下水除鐵除錳方面的處理要根據原水水質,確定其工藝和設計參數,通北鎮地下水為低鐵、中錳共存的水質,一般采取曝氣和單機生物接觸過濾工藝即可處理良好。針對通北鎮水質特征,對曝氣工藝提出跌水曝氣和接觸式曝氣方案,前者溶氧飽和度為30% ~50%,構造簡單,造價低,便于管理,后者溶氧飽和度達70% ~90%,CO2去除率可達50% ~60%,但造價高,管理麻煩。由于該原水鐵含量較低,需氧量不大,通過低程度的簡單曝氣,就能保證過濾時穩定的除鐵除錳效果,經方案比較,并根據我市已有凈水廠多年運行經驗,本工程處理工藝采用二級跌水曝氣,單機生物過濾,二氧化氯消毒。
依據水處理工藝流程,可進行供水工程單體設計,即水處理工程(曝氣、濾池、加氯間)、清水池、吸水井、送水泵站、計量設備及廠區給排水等。
配水管網根據城鎮總體規劃,結合已有管網現狀,采用生活、生產、消防統一供水系統,環狀網與枝狀網相結合的方式布線,配水干管間距300~550 m,連接管間距400~550 m,管中埋深2.8 m,經管網平差結果,管網內不利點自由水壓為28 m,消防時不利點水壓為10 m。按照管網配水能力5 000 m3/d,時變化系數采用2.2,最大時供水458 m3/h進行管網計算,按消防時流量校核,管徑為DN100~400 mm。
配水管網管材的選擇:經球墨鑄鐵管、鋼管、Upvc塑料管、高密度聚乙烯管的性能及價格比較,球墨鑄鐵管具有使用壽命較長,管道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和延伸率、耐腐蝕、抗氧化、耐高壓性能,管道采用橡膠圈接口,柔性較好,對地基適用性較強,考慮該鎮地處寒冷地區,球墨鑄鐵管使用經驗比較成熟,為安全可靠,規劃輸、配水管網管材均選用球磨鑄鐵管。
通北鎮集中供水方案為:①離開居民區選定水源地,避免飲水井的生活垃圾等污染,改進取水環境,提供符合飲水標準的原水水質。②在生活用水、企事業單位用水、其它方面用水上,可提供充足的水量,滿足城鎮發展對水的需求,規劃供水水量由現狀日供水400~1 000 m3,增加到5 000 m3。③居民飲水由水源井直供,增設原水加工處理工程,其工藝流程:地下水→深井泵房→跌水曝氣→普通快濾池→加二氧化氯→清水池→吸水井→送水泵房→城區配水管網,可使居民吃上放心水、達標水。綜上方案是惠及民生、實施飲水安全的可行性舉措。
[1]黑龍江省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北安市通北鎮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實施方案[R].哈爾濱:黑龍江省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2011:7-16,24-26.
TU991
A
1007-7596(2011)06-0197-02
2011-04-02
孫宇群(1975-),女,黑龍江北安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