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林
(濮陽濮范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1)黃土地層隧道施工,應做好黃土中構造節理的產狀與分布狀況的調查。對因構造節理切割而形成的不穩定部位,在施工時應加強支護措施,防止坍塌,保證安全施工。
(2)黃土圍巖開挖后不能暴露時間過長,否則圍巖周壁風化至內部,圍巖體松弛會加快,進而造成坍塌。因此,宜采用復合式襯砌,在開挖時應少擾動,開挖坑道后及時噴射混凝土,并以錨桿、鋼筋網和支撐作初期支護,以快速形成嚴密的支護體系。必要時可采用超前錨桿、管棚預支護加固圍巖。并應在初期支護基本穩固后,進行永久支護襯砌的施工。襯砌背后尤其是拱頂回填要密實。
(3)做好洞頂、洞門及洞口的防排水系統工程,并妥善處理好陷穴、裂縫,以免地面積水浸蝕洞體周圍,造成土體坍塌。在有含水的黃土地層中施工時,洞內應做良好的排水設施。當地下水量較大時,應在洞內采用井點降水法,將地下水位降至隧道襯砌底部以下,以改善施工條件,加快施工速度;在干燥無水的黃土層中施工,應管理好施工用水,不使廢水漫流。
(1)施工有關規定。
應認真調查黃土地層中節理的產狀與分布狀況。對因構造節理切割而形成的不穩定部位加強支護。
施工中應遵循“短開挖、少擾動、強支護、及時密貼、實回填、嚴治水、勤量測”的施工原則,緊湊施工工序,精心組織施工。
開挖方法宜采用短臺階開挖方法或分部開挖法(留核心法)。初期支護應緊跟開挖面施作。
(2)施工注意事項。
首先,做好洞口、洞門及洞頂的排水系統,并妥善處理好陷穴、裂縫,以免地面積水浸蝕洞體周圍,造成土體坍塌;
施工中如發現坑道有失穩現象,應及時用噴射混凝土封閉、加設錨桿、架立鋼支撐等加強支護;
施工時要特別注意拱腳與墻腳處斷面,如超挖過大,應用漿砌片石回填。如發現該處土體承載力不夠,應立即加設錨桿或采取其它措施進行加固。鉆錨桿孔時,宜采用干鉆;
在開挖與灌筑仰拱前,為防止邊墻向內位移,宜加設橫向撐梁頂緊;
錨桿宜采用藥包式或早強砂漿式錨桿。若拱部位于砂層時,為防止噴射混凝土層塌落,可用4~6mm的密鋼筋網,緊貼開挖面作為固定初噴混凝土層之用;
施工中如發現不安全因素時,應暫停開挖,加強臨時支護,以便適應調整工序安排。
施工前,切實掌握所遇斷層帶的所有情況。當斷層破碎帶的寬度較大,破壞程度嚴重。破碎帶的充填物情況復雜,且有較多地下水時,應在隧道一側或兩側開挖調查導坑。利用調查導坑詳細測繪地質狀況后,應及時做好封閉襯砌;調查導坑穿過斷層后,宜在較好的巖層中掘進一段距離再轉入正洞,開辟新的工作面,以加快施工進度。如設有平行導坑時,可超前于正洞,預先了解正洞斷層的實際地質情況,并有利于排水。
在斷層帶施工,應根據有關施工技術與機具設備條件,進度要求,材料供給等,慎重選擇通過斷層地段的施工方法。
當斷層帶內充填軟塑狀的斷層泥或特別松散的顆粒時,比照松散地層中的超前支護,采用先拱后墻法。墻部的首輪馬口,可用挖井法施工,如斷層帶特別破碎,則二、三輪馬口應以擴井法施工,最后挖去核心,隨即施作抑拱。如斷層地段出現大量涌水,則宜采取排堵結合的治理措施。
(1)防排水作業。
如斷層帶地下水是由地表水補給時,應在地表設置截排系統引排。對斷層承壓水,應在每個掘進循環中,向巷道前進方向鉆鑿不小于2個超前鉆孔,其深度宜在4 m以上,以探明地下水的情況。
隨工作面的向前推進挖好排水溝,并根據巖質情況,必要時加以鋪砌。如為反坡掘進則除應準備足夠的抽水設備外,并應安排適當的集水坑。
坑壁或坑頂有水流出時,應鑿眼安置套管集中引排,使其不漫流。
(2)施工工序。
通過斷層帶的各施工工序之間的距離宜盡量縮短,并盡快地使全斷面襯砌封閉,以減少巖層的暴露,松動和地壓增大。
當采用上下導坑,先拱后墻法施工時,其下導坑不宜超前過多,并改用單車道斷面,掘進后隨即將下導坑予以臨時襯砌。上下導坑間的漏斗間距宜加大到10 cm左右,并全部以框架框緊。
(3)開挖作業。
采用爆破法掘進時,應嚴格掌握炮眼數量、深度及裝藥量。原則上應盡量減小爆破對圍巖的震動;
采用分部開挖法時,其下部開挖宜左右兩側交替作業。如遇兩側軟硬不同時,應用偏槽法開挖,按先軟后硬順序交錯進行。
(4)支護作業。
斷層地帶的支護應寧強勿弱,并應經常檢查加固;
在斷層地帶中,開挖面要立即噴射一層混凝土,并架設有足夠強度的鋼架支撐;
當采用分部開挖,使用以往木支撐時,要注意上導坑和擴大兩工序間的支撐倒換工作,并需預留足夠的支撐沉落量,防止因倒拆橫、縱梁及反挑頂而引起坍方。這種坍方往往處理費事,且對安全威脅很大。此外,當拱圈封頂后應立即設置拱腳卡口梁,并應以木楔切實塞緊。
(5)襯砌作業。
襯砌應緊跟開挖面;襯砌斷面應盡早封閉。
溶洞是以巖溶水的溶蝕作用為主,間有潛蝕和機械塌陷作用而造成的基本水平方向延伸的通道。當遂道穿過可溶性巖層時,有的溶洞位于隧道底部,充填物松軟且深,隧道基底難于處理;有的溶洞巖質破碎,容易發生坍塌;有時遇到大的水囊或暗河,巖溶水或泥砂夾水大量涌入隧道;有時遇到填滿飽含水分的充填物溶槽,當坑道掘進至其邊緣時,含水充填物不斷涌入坑道,難以遏止,甚至地表開裂下沉,山體壓力劇增;有時溶洞、暗河迂回交錯、分支錯綜復雜、范圍寬廣,處理十分困難。我國石灰巖分布極廣,常會遇到溶洞。因此,在這些地區修建隧道,必須予以注意。所以,隧道在溶洞地段施工時,應根據設計文件有關資料及現場實際,查明溶洞分布范圍、類型情況(大小、有無水,溶洞是否在發育中,以及其充填物)、巖層的穩定程度和地下水流情況;(有無長期補給來源、雨季水量有無增長)等,分別以引、堵、越、繞等措施進行處理。
(1)當暗河和溶洞有水流時,宜排不宜堵。在查明水源流向及其與隧道位置的關系后。暗管、涵洞、小橋等設施,渲泄水流,或開鑿泄水洞,將水排出洞外。
(2)當水流的位置在隧道上部或高于隧道時,應在適當距離外,開鑿引水斜洞(或引水槽),將水位降低到隧道底部位置以下,再行引排。
(1)對已停止發育、徑跨較小、無水的溶洞,可根據其與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充填情況,用混凝土、漿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閉,根據地質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加深邊墻基礎。
(2)拱以上空溶洞,可視溶洞的巖石破碎程度采用噴錨支護加固,或加設護拱及拱頂回填的辦法處理。
(1)當隧道一側遇到狹長而較深的溶洞,可加深該側的邊墻基礎通過。
(2)當隧道底部遇有較大溶洞并有流水時,可在隧道底以下砌筑漿砌片石支墻,支承隧道結構,并在支墻內套設涵管引排溶洞水。
(3)當隧道邊墻部分遇到較大、較深的溶洞,不宜加深邊墻基礎時,可在邊墻部位或隧道底以下筑拱跨過。
(4)當隧道中部及底部遇有深狹的溶洞時,可加強兩邊墻基礎,并根據情況設置橋臺架梁通過。
(5)溶洞上大下小,且有部分充填物時,可將隧道頂部的充填物清除,然后在隧道底部標高以下設置鋼筋混凝土橫梁及縱梁,橫梁兩端嵌入巖層。
(6)隧道穿過大溶洞,情況較為復雜時,可根據情況,以邊墻梁及行車梁通過。
施工中遇到一時難以處理的溶洞時,可采用迂回導坑繞過溶洞區,繼續進行隧道施工,再行處理溶洞。
總之,不良地質地段的變異條件是非常復雜的,在施工全過程中,應經常觀察地層與地質條件的變化,勤檢查支護與襯砌的受力狀態,及時排險,防止突然事故的發生,保證隧道施工的順利進行。
[1] 方俊波,刁天祥.軟層圍巖隧道爆破控制超挖施工技術[J].隧道建設,2000,(1).
[2] 邱志春.淺談公路隧道的光面爆破[J].中國科技信息,2006,(19).
[3] 肖清華,張繼春.;隧道斷面自動成圖的數學模型研究[J].鐵道建筑,2006,(9).
[4] 肖清華,張繼春,夏真榮,等.隧道掘進爆破設計數據庫的應用研究[J].鐵道建筑,2006,(10).
[5] 萬姜林,唐果良.復雜周邊環境下淺埋超大斷面隧道施工技術[J].地下空間,2004,(2).
[6] 劉仁旭,汲紅旗.公路隧道的光面爆破[J].公路,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