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廣春
(鳳臺淮河河道管理局,安徽鳳臺 232100)
中小型涵閘防汛調度與運行管理
馬廣春
(鳳臺淮河河道管理局,安徽鳳臺 232100)
中小型涵閘在水利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數量多,分布廣,在歷年防汛抗災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充分發揮中小型涵閘的作用,正確進行運管調度,筆者對此進行了詳細分析。
中小型涵閘;防汛調度;水文測報;預警措施;工程維護;管理手段
中小型涵閘的防汛調度,應嚴格按照批準的調度運用計劃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指令,結合涵閘工程現狀和管理運用經驗,參照水文氣象預報情況,本著局部服從整體,興利服從防洪的原則,進行具體的調度運用。每年汛前要根據設計和工程現狀,經過調查了解并征求有關部門的意見,編制年度運用計劃。年度調度運用計劃中的興利部分,每年汛后根據實際蓄水和汛后可能的來水情況進行修訂。計劃的制定和修改,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執行。
汛前,結合涵閘實際情況調整閘前水位,做好防洪準備。汛后放水閘關閘蓄水,若水位超過興利需水水位,泄洪閘提閘放水。防御標準內洪水,按防汛組織分工到崗,對重點部位24 h不間斷巡查,密切注意汛情變化,及時、準確向上級防指報告。當水位超過警戒水位時,立即上報上級防指,實施聯合調度。
水文、氣象部門應加強對災害性天氣的監測,并盡可能地做到準確預報,同時將相關信息及時報送涵閘防汛調度指揮辦公室。當預報即將發生嚴重汛情時,防汛辦應提早預警,通知區內相關涵閘管理機構做好準備。當洪水發生時,水文部門應跟蹤分析河流洪水的發展趨勢,及時滾動預報最新水情,為決策提供依據。
有條件時,中小型涵閘應建立自動化系統,由專職人員進行水文測報、設備維修、觀測資料的整編與分析。由于涵閘常年受到各種荷載和水的作用,內部狀況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大部分都是隱蔽的,緩慢的,不易察覺的。因此,需要對涵閘運行期間進行經常的系統觀察和測量,以便了解涵閘內部狀況的變化規律和工作情況,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進行養護和處理,確保閘涵安全運行,充分發揮其工程效益。
各級政府應設立相應防汛指揮部,負責領導組織本轄區的防汛工作,其辦事機構通常設在水利主管部門。防汛指揮部負責領導、組織指揮本轄區的防汛工作,及時掌握汛情、災情并組織實施抗洪搶險,統一調控和調度本轄區涵閘設施,做好洪水管理工作,組織災后處置,涵閘管理單位在汛期要成立相應的專業防汛抗災組織,并做好具體應急處理工作。
中小型涵閘要建立健全防汛組織機構,落實防汛責任、防汛隊伍和重點區域的監測網絡及預警措施,加強防汛專業機動搶險隊建設和管理。加強宣傳,增強全民防汛意識。修訂完善防洪預案、洪水預報方案、防洪工程設施調度規程、堤防潰口應急方案、山區防御山洪災害預案。研究制訂防御超標準洪水的應急方案,主動應對突發大洪水。對涵閘險工險段,應制訂工程搶險方案。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各涵閘管理機構應儲備必需的防汛物料,合理配置。重點險工險段的備用搶險物料應運抵現場,以應急需。對防汛通信專網和涵閘遙測設施組織分級檢查維修,保證處于完好狀態。除充分利用社會通信公網外,應建立健全測報站網,確保及時傳遞雨情、水情、工情、災情信息和防汛指令。
凡可能遭受洪災威脅的涵閘,涵閘管理機構應根據山洪災害的成因和特點,主動采取預防和避險措施,編制洪災防御預案,繪制區域內洪災風險圖,制訂安全轉移方案,明確組織指揮機構的設置及職責,一旦發現危險征兆,立即向周邊群眾報警,快速轉移,并報本地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揮機構,以便及時組織抗災救災。
為了確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嚴格按照工程維修養護標準,本著“經常養護、隨時維修、養重于修、修重于搶”的原則,對涵閘和附屬建筑物,經常養護,隨時維修,使其處于安全和完整的運行狀態。一般可分為經常性的養護維修,歲修,大修和搶修。涵閘需設置相應的工程維護標準,每年安排一定的工程維修項目。對小的工程項目,能自行解決的,由管理所職工嚴格按照工程維護標準進行及時處理,定期清除雜草,保持整潔,汛前對閘前進行清淤,經常疏通下游渠道雜物,確保排水暢通;比較大的工程項目,由管理所做出工程計劃,報上級水管部門批準,待資金到位,由專業施工隊施工,涵閘技術人員負責監督施工質量,竣工后由主管部門驗收。
對影響當年防洪安全的涵閘工程,汛前應組織突擊施工,盡快修復。屬于工程量大的項目,分級列入基建計劃,防洪工程應力爭下次洪水到來之前恢復主體功能;遭到毀壞的與涵閘防汛密切相關的交通、電力以及防汛專用通信等基礎設施,按照部門職責,盡快組織修復,確保汛前投入正常運用。針對上年防汛搶險物料消耗情況,應按照分級籌措和常規防汛的要求,及時補充防汛搶險物資,做到合理調配,并盡可能多籌多儲多備。
涵閘管理所要制定一套全面管理制度,提高涵閘綜合效益,確保涵閘正常合理的運行,做到科學調度。泄洪應通過水文預報預測,及時采取防汛措施,確保涵閘安全。
閘門是工程的關鍵工程,應定期對其進行觀測,進行分析,經常進行巡邏,維護管理。工程檢查是涵閘管理工作的基礎,是對工程表面和異常現象進行觀察并作初步分析的重要階段,在涵閘管理工作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分為經常檢查,定期檢查和特殊情況下的不定期檢查。經常檢查汛期每天1次,非汛期每周1次,由工程安全巡查人員負責;定期檢查是每年汛前、汛后,用水前后,由主管領導帶領工程技術人員對涵閘進行全面大檢查,閘門、機電設備試車運行,對工程存在問題及時分析,初步提出相應的處理意見,并報上級主管部門;不定期檢查是發生歷史最高水位,水位驟升驟降,大風浪,特大暴雨以及工程遇到影響安全運行或其他危險跡象時,由所領導臨時組織的專門檢查;當水位超過警戒水位時,搶險人員分工分段防守,全天24 h不間斷巡查,檢查的主要內容是:涵閘是否出現管涌,流土,漏洞,閘門啟閉運行是否正常,下游渠道是否滑坡堵塞等危及工程安全以及其它影響工程正常運行的跡象,每次檢查均做記錄并存檔,在檢查時發現的異常現象,除詳細記錄時間、部位、出險情況,還要立即上報主管部門,采取應急措施,分析原因。
管理所應建立技術檔案和大事記,對規劃、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資料及時整理歸檔,保持資料準確完好,以便今后管理和工程需要提供可靠的依據。管理所應建立涵閘定期檢查、鑒定制度。汛前、汛后以及暴風、暴雨、特大洪水等自然災害和其他險情發生后,管理所必須按照有關技術標準,對涵閘進行安全監測和檢查,對監測資料及時整理分析,隨時掌握涵閘運行狀況。
同一條河流多座涵閘和同一地區不同河流之間的涵閘在調度管理上有共性也有不同點。對于上下游梯級涵閘,防汛調度應由主管部門總體指揮,應嚴格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按照水利工程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小型河道的防汛安全應由所在鎮負總責,各鎮須為轄區內每一座涵閘落實防汛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和巡查管理人員,并確保汛期在崗,聯系暢通。
汛前要對所有涵閘進行全面大檢查。對薄弱環節、險工險段要采取工程措施,抓緊進行加固、修復;對一時難以解決的,要落實應對措施,密切關注河道的水位、流量和上游閘涵的泄洪情況,確保安全度汛。要建立大局意識,同時兼顧上下游、左右岸,不能顧此失彼。
做好攔河涵閘和穿堤涵閘的安全調度。要強化規范化管理,安排專人負責涵閘的科學、適時調度。密切關注天氣形勢和水情變化,洪水來臨前,攔河閘要及時開啟,泄水前要通知有關各方做好準備,穿堤涵閘要根據河道的水位適時啟閉,確保洪水不倒灌,內澇能排出。
修訂完善河道防洪預案。要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對河道防洪預案進行修訂完善。要建立防洪組織指揮體系、預警預報體系,明確搶險工作程序等防汛工作體系,并抓好落實。認真做好河道清淤除障工作。要抓緊查清河道內阻水障礙情況及設障單位和個人,并按照“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限期清除,確保河道行洪通暢。
另外,中小涵閘還要逐步建立與上級防汛指揮部、沿河各有關水利部門互聯互通的計算機網絡系統,提高信息傳輸的質量和速度。改進水情信息采集系統,建立和完善洪水預報系統,沿岸地區的地理和社會經濟數據庫、防洪調度系統,為防洪調度決策提供支持。要建立專家庫,具體負責提供相關專業的技術咨詢。當發生水旱災害時,統一調度,及時派出專家組,分類指導防汛工作。
涵閘作為防洪建筑物,所防御的洪水標準同堤防一樣,部分涵閘防洪標準還會有所提高。由于涵閘場地狹小,建筑物較多,一旦出現險情,搶險將非常困難。所以,做好涵閘的防汛搶險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涵閘的防汛調度和運行管理內容很多,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仔細體會和總結,以上介紹了涵閘防汛調度的一般原則和方法。汛期搶險是防汛緊急時刻所采取的應急措施,技術上難以達到規范要求,所以一旦險情穩定,要抓住洪水的間隙時間,認真分析發生險情的原因,判斷搶險措施的可靠性及防御能力,進行整修加固。汛后要進一步查清險情發生的原因、險情規模和破壞程度,進行徹底修復。
[1]趙陽,宋濤,等.InTonch在黃河下游引黃閘沉地監控系統中的應用[J]. 華北水利水電學報,2011,32(1):114-116.
[2]梅玉泉,端木凌云,王璋,等.黃河涵閘遠程監控系統質量控制[J]. 水利規劃與設計,2007(5):40-42.
TV698
C
1007-7596(2011)06-0220-02
2011-08-04
馬廣春(1973-),男,安徽淮南人,工程師,從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