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陽市屈原管理區農機局
岳陽市屈原管理區的前身為屈原農場,國土面積218km2,總耕地面積9179hm2。轄2鎮3鄉1個街道辦事處,69個行政村,人口10萬、其中農業人口5萬。全區農機總動力238750kW/23563臺,畝均擁有農機動力2.03kW,農機化綜合水平達90%,水稻生產機耕、機收水平達100%。2010年8月,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2011年,區黨委區管委采取“定規劃明責任,控直播獎機插,創機制抓服務”等工作措施,使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區新增插秧機150臺,早稻完成機插面積1000hm2,晚稻落實機插面積2333hm2。
區黨委區管委非常重視機插秧推廣工作,成立了由區長任組長的機插推廣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農機局。各鄉鎮、村成立了相應機構,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局面。同時,制定了機插秧推廣3年規劃與年度實施目標任務。
2011年目標任務:一是全區計劃建設5個育插秧示范點,每個示范點推廣機插秧面積不少于200hm2(3000畝)。二是每個鄉鎮建設1~2個育插秧示范點、每個示范點面積不少于40hm2(600畝);建設2~4個2000型標準化育秧大棚、4~5個簡易育秧大棚;新增插秧機20臺以上。三是全區建設10個2000型標準化育秧大棚、20個簡易育秧大棚;推廣自動化播種流水線15臺套、插秧機100臺,完成機插秧面積3334hm2,實現機械化種植率50%。目前,2011年目標任務已基本完成。
2012~2013年目標任務:2012年完成機插秧面積4667hm2,實現機械化種植率70%。2013年,完成機插秧面積6667hm2(10萬畝),實現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率100%。
一是實施目標任務考核。將水稻機械化育插秧工作納入鄉鎮年度目標工作考核,對完成任務的鄉鎮給予獎勵,未完成任務的鄉鎮通報批評、取消年度評先評優資格。區委區管委會發布了《關于控制水稻直播,確保水稻穩產高產的意見》、《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工作方案》兩個配套文件。
二是實施控制直播獎勵。農場時期的屈原區,水稻種植方式是以直播為主。為擯棄落后生產方式,鼓勵機插秧新技術的推廣普及,區財政安排300萬元資金,用于控制直播工作獎勵,凡完成任務的鄉鎮年底驗收達標后獎勵3萬~5萬元,完成任務好的村獎勵1000元。
三是實施多種累加補貼。農戶購置插秧機除國家補貼外,區財政另累加補助1000元,機插秧每畝作業補助50元。與此同時,各鄉鎮、村積極出臺相應的獎補政策。如營田鎮對新購插秧機每臺再累加補貼3000元,對插秧機作業每畝補貼400元;營田鎮義南村對實施機插秧的農戶每畝補貼50元。
一是抓典型示范。全區已建設育插秧示范點5個,示范推廣核心區設營田鎮菱湖村,核心示范面積200hm2。在核心示范區實行“六統一”服務:統一品種,統一育秧,統一機插,統一施肥,統一防治,統一收割。
二是抓市場化運作。按照“專業化生產、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的要求,著重在組織上、體制上和風險保障上創新。組織上,整合原有農機服務組織的力量,成立專業化育秧公司,按照農戶的訂單,對農戶育秧和機插實行全程服務;體制上,發揮村級組織和育秧能人的積極性,以村為單位進行集中育秧或以能人為主進行聯戶育秧;風險保障上,建立育秧儲備制度,化解集中育秧的風險。全區已成立大型育秧公司5個、村級育秧組織39個、育秧聯戶222個,覆蓋到全區各個農業村,很好地解決了散戶育秧存在的“品種難統一、技術難保證、勞力難到位”的“三難”問題,受到了農戶的好評。
三是抓管理服務。區農機局推行了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和農忙無休息日工作制,做到有問必答、有疑必釋、有困難及時解決。12名農機及農業技術專家組成的技術服務隊,長年到農戶家中、田間地頭跟蹤指導與服務。現已舉辦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培訓班5期,同時對插秧機用戶出現的操作使用或產品質量等問題,農機部門及時協調解決,使群眾購機放心、用機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