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琳
(紅河學院商學院,云南蒙自661100)
中越邊境貿易政策對比及其啟示
羅 琳
(紅河學院商學院,云南蒙自661100)
長期以來,中越邊境貿易在兩國邊境地區經濟、政治關系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將中越邊境貿易政策進行對比研究,對于促進中越邊境貿易健康、持續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闡述了中越對于邊境貿易相關概念的界定,對兩國的邊境貿易政策構成,邊境貿易的主體、管理形式、計價結算、管理部門等幾個基本問題及優惠政策進行了對比,并對兩國邊境貿易政策的進一步完善得出相應啟示及建議.
中越;邊境貿易政策;對比;啟示
邊境貿易是國際貿易的一種形式,特指毗鄰國家之間一種特殊的經濟貿易聯系形式,鄰國邊民間自古就有進行互市貿易的傳統.邊境貿易雖然已不是國家間的主要貿易形式,但是在邊境地區仍處于核心位置.長期以來,中越邊境貿易在兩國邊境地區經濟、政治關系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促進邊境地區經濟貿易發展,還在政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對內有利于增強民族團結,繁榮和穩定邊疆地區,對外有利于鞏固和發展毗鄰兩國的睦鄰友好關系.而邊境貿易政策是一國對邊境貿易進行管理的依據,因此,將中越邊境貿易政策進行對比研究,對于促進中越邊境貿易健康、持續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貿部批準有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經營權的企業(以下簡稱邊境地區外經企業),與我國毗鄰國家邊境地區開展的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
而越南迄今為止也沒有政策文件對邊境貿易在內容上有明確、系統的界定.在實踐中,越南的邊境貿易實際上就是在正規貿易形式下,通過兩國規定的陸地邊境口岸之間的進出口貿易(簡稱邊境進出口貿易)、口岸經濟區進出口貿易,及兩國居民在邊境集市進行的商品交換活動(簡稱邊民互市貿易).其中,邊境口岸是根據越南與鄰國政府簽訂的邊界協定,在邊境地區公路、鐵路、內地水路交通線上設立的國際口岸、國家口岸和通道口岸.口岸經濟區是指按越南政府總理決定成立的經濟區.
可見,中越對于邊境貿易的界定、管理、范圍等是不同的.在邊民互市貿易方面,兩國都規定要在指定的集市或開放點進行互市貿易,但地理范圍、免稅額度及其免稅對象規定上不同:中國將邊民互市點限制在邊境線20公里以內,目前免稅額度為8000元人民幣、享受免稅的對象為邊民;而越南對邊民互市點在地理范圍上無規定,免稅額度為200萬越盾(折合人民幣約628.81元)、享受免稅的對象從邊民擴大到越南公民.在其他邊境貿易形式方面,兩國邊境貿易政策實施管理的對象、地域范圍也不同:中國要求經批準具有相應經營權的企業,只能在經批準開放的“邊境地區”進行貿易等活動;越南對邊境進出口貿易的主體不做要求、地域范圍是國際口岸等邊境口岸,對
中國《關于邊境貿易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1996]2號)對邊境貿易進行了界定,指出邊境貿易包括邊民互市貿易、邊境小額貿易和邊境地區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其中邊民互市貿易,系指邊境地區邊民在邊境線20公里以內、經政府批準的開放點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過規定的金額或數量范圍內進行的商品交換活動.邊境小額貿易,系指沿陸地邊境線經國家批準對外開放的邊境縣旗、邊境城市轄區內(以下簡稱邊境地區)經批準有邊境小額貿易經營權的企業,通過國家指定的陸地邊境口岸,與毗鄰國家邊境地區的企業或其他貿易機構之間進行的貿易活動.邊境地區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系指我國邊境地區經外經口岸經濟區貿易的規定是,經批準的區內企業或個人在按越南政府總理決定成立的經濟區內進行貿易等活動.此外,兩國對于邊境地區的界定也不同,中國的邊境地區特指沿陸地邊境線經國家批準對外開放的邊境縣(旗)、邊境城市轄區,而越南的邊境地區是按在陸地上與鄰國有相連行政邊界的各鄉、鎮和街道的范圍確定的.
中越邊境貿易政策都沒有嚴格完整的體系,都由兩個層次的政策法規構成,即國家層次的政策法規、地方層次的政策法規.
中國國家層次政策法規由3類構成.第一,基本法,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2004)是我國開展對外貿易包括邊境貿易的基本法律依據.第二,具體法規,主要由國務院根據邊境貿易發展情況制定相關法規,商務部(原外經貿部)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全國性邊境貿易和經濟合作政策及宏觀管理措施,然后各部委(商檢、海關等部門)形成配套管理辦法.第三,國家民族政策或區域發展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例如《國務院關于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的通知》(2000)提出對邊境貿易實施更加優惠的政策.中國地方層次政策法規主要由各個主管邊境地區的省(區)在國家層次政策法規基礎上,進一步制定適應于當地邊境貿易發展的政策法規.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頒發了一系列具體實施意見和補充規定:《自治區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邊境貿易有關問題的通知》(1996)等.
越南國家層次政策法規也由3類構成,但由于對相關概念界定、管理形式上不同于中國,其國家層次政策法規構成又具有自己的特點.第一,各種基本政策.越南對邊境貿易的概念界定決定了邊境貿易活動必受到各種規范正規貿易的基本政策約束,例如《進出口稅法》、《商檢法規》、《外匯管理條例》、《海關法》、《新投資法》等.第二,邊境口岸經濟區政策.越南對邊境貿易的各種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邊境口岸經濟區政策中,例如《關于工業區、出口加工區、經濟區規定的決定》、《關于邊境口岸經濟區的政策》等.第三,各種邊貿管理政策,即特別針對邊境貿易的管理制定了各種具體政策制度,例如《關于越中邊境市場的組織和管理制度》、《越南邊境地區外匯管理規定》、《關于陸地邊境口岸規定的決定》等.越南地方層次政策法規類似中國,由各邊境省在國家層次政策法規基礎上,進一步制定適應于當地邊境貿易發展的政策法規.例如老街省政府在國家關于口岸經濟區相關政策基礎上,于2002年底頒布了關于設立4個重點經濟區并提供有關優惠政策的決定(496/QD-UB號文件).
此外,中越邊境貿易都受到各種雙邊協定的約束,例如中越之間的雙邊協定有:《貿易協定》、《關于處理兩國邊境事務的臨時協定》、《經濟合作協定》、《邊境貿易協定》等,這些協定為中越邊境各省、各行業、各企業進行經濟合作、貿易往來奠定了法律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一,對邊境貿易主體的規定有不同特點.中國明確了邊境貿易的主體,包括“邊貿企業”和個人,其中“邊貿企業”包括經商務主管部門批準、有相應經營權的邊境小額貿易企業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企業.越南規定邊境貿易的主體包括貿易商、從事貿易活動的組織和個人,即符合相關規定的越南內資企業、外資企業和邊民等均可參與邊境貿易.可見,中國對邊貿主體的規定明確、規范,而且主體范圍比越南的規定小.
第二,對邊境貿易的管理形式不同.中國主要將邊境貿易分為三種形式即邊境小額貿易、邊民互市貿易和邊境地區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來進行管理.越南對邊境貿易的管理,主要通過邊境口岸進出口商品貿易、口岸經濟區進出口商品貿易和邊民互市貿易三種形式進行管理,不同形式的邊境貿易在相關政策(例如進出口稅率、其他優惠范圍和優惠程度)上有不同的規定,其中邊境口岸進出口商品貿易近乎于通過邊境口岸的正規貿易.可見,中國對邊貿管理形式也比越南的明確、規范,而且貿易范圍比越南的規定小.
第三,對計價結算方面的規定大致相同.中國《邊境貿易外匯管理辦法》規定“……邊境貿易時,可以用可自由兌換貨幣、毗鄰國家貨幣或者人民幣計價結算,也可以用易貨的方式進行結算”.而越南的規定是可以使用鄰國貨幣或非鄰國貨幣進行計價結算,但不同組織、個人在不同的使用目的下有不同的規定.
第四,管理部門及其職責的規定有不同特點.中國規定邊民互市貿易由商務部、海關總署統一制定管理辦法,由各邊境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具體組織實施;邊境小額貿易的管理辦法由商務部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各部門則按其職責對相關問題制定相應法規和組織實施.越南邊境貿易的管理部門及其職責相關規定則反映出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的特點.由貿易部主持成立的邊境貿易指導委員會具體負責邊境貿易的管理;科學工藝環保部標準計量質量總局負責商檢;國家銀行負責外匯管理;計劃投資部負責就口岸經濟區經濟發展政策上報政府總理,向政府提出停止對口岸經濟區投資的意見和建議;財政部負責研究、指導擁有口岸經濟區的省份貫徹落實各種稅費政策;貿易部要研究口岸經濟區貿易政策以及口岸經濟區內市場管理規則,以便制定比邊境市場、經濟區保稅區更優惠的政策,同時負責指導各省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政策.其它各部委如建設、農業與農村發展、科技、環境、公安、國防、旅游總局、地政總局、海關總局等則要根據各部門的職能任務,指導口岸經濟區所在地方政府組織實施相應工作.
中國對邊境貿易的優惠政策包括專項轉移支付、稅收、海關管理、外匯管理、商品檢驗檢疫等方面,并且是針對邊境貿易制定具體法規做出相應規定,但優惠的內容主要是專項轉移支付,其他方面相對于正規貿易相關政策優勢并不明顯.第一,在專項轉移支付方面,采取專項轉移支付的辦法替代1996-2008年期間沿用的“邊境小額貿易進口稅收按法定稅率減半征收”的政策,并逐年增加資金規模,專項用于支持邊境貿易發展和邊境小額貿易企業能力建設.并且《國務院關于促進邊境地區經濟貿易發展問題的批復》(國函〔2008〕92號)同意發改委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邊境一類口岸查驗設施給予補助,支持邊境口岸建設.第二,在稅收優惠方面:(ⅰ)對邊民互市貿易規定在一定額度內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這一額度從1985年的100元提高的2008年的8000元.(ⅱ)既適用于一般貿易也適用于邊境貿易的支持政策,這類政策中,邊境貿易僅作為正規貿易的組成部分而享受該政策,并不存在任何超過正規貿易的優惠.第三,促進邊境特殊經濟區的發展,(國函〔2008〕92號)同意對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比照執行中西部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基礎設施項目貸款財政貼息的優惠政策,對在邊境地區申請設立具有保稅功能、貨物從境內區外入區享受退稅政策的跨境經濟合作區,由海關總署在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宏觀布局規劃中統籌考慮.第四,在其他管理制度方面,海關管理制度只是提出簡化邊境貿易中的海關管理手續,出口退稅和外匯管理支付只是被動適應人民幣國際化要求,而在邊境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退稅進行改革,其他方面均不存在超過正規貿易的“優惠”.
越南對邊境貿易的優惠政策也涉及財政投資和信用政策、稅收優惠、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但與中國不同的是,主要通過邊境口岸經濟區政策的相關條款來體現,優惠的內容主要是財政機制、政策.最新政策規定:第一,在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央財政資助重要的技術、社會基礎設施項目;對于規模大、有關鍵作用的基礎設施項目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調動資金投資,例如發行工程債券,利用BOT、BTO、BT合同投資,列入發展援助項目,貸款,部分口岸經濟區(老街、求驕、老保、芒街等)還可按規定調動國內外組織和個人的直接投資資金、預墊資金和企業資金等.第二,在稅費優惠方面,口岸經濟區內企業所得稅在15年內按10%稅率征收、4年內免收企業所得稅、其后9年減50%,個人所得稅可減50%,在海關監管下非關稅區內生產、銷售及進出口的貨物免增值稅等,并對特別消費稅、進出口稅、土地租金、土地使用稅等一系列稅收實施不同程度的優惠.①第三,在出入境方面則采取特殊的制度以促進邊貿發展.第四,規劃將口岸經濟區建設成為邊境省的動力經濟區,并制定了具體目標和實施規劃的主要措施,進一步提升了對口岸經濟區的建設發展目標和質量.②
經上述對比分析可以看出,中越雙方在邊境貿易政策上具有不同的特點,各自也具有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從概念界定和幾個基本問題的對比來看,越南對邊境貿易主體等方面的規定沒有中國的嚴格,參與邊貿的主體范圍較大,而且貿易形式、貿易范圍也比中國大,非常容易導致“邊貿無邊”、假冒偽劣商品充斥邊境貿易等不規范的局面.此外,越南邊境貿易管理方面具有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的特點,這也不利于中越邊境貿易的開展與管理.而中國早在1996年就針對這種局面而規范了邊境貿易的管理形式、稅收問題和進出口管理等.越南應考慮政策對接性和符合國際規則,進一步規范邊境貿易的管理,例如對邊民互市貿易的區域范圍進行界定(WTO規定在邊境線15公里以內)、通過政策法規明確邊境貿易及其管理形式、針對各種不同邊境貿易形式制定相應的專門政策法規以明確稅收和進出口管理等問題,解決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的問題.
從優惠政策及戰略地位來看,中越之間對于邊境地區的戰略地位重視程度不同、邊境貿易優惠政策不對稱.
越南給予邊境貿易尤其是口岸經濟區發展很高的戰略地位、非常優惠的政策支持:將邊境口岸經濟區列入越南鼓勵投資優惠區域的范圍內,以多種形式大力支持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并且可以成立保稅區、享受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待遇;相關政策還規劃把毗鄰中國的邊境口岸經濟區發展成為北部丘陵地帶和山區的貿易、服務、旅游中心,成為兩廊一圈等對外開放的重要樞紐,促進其所在省份的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轉變.
而中國邊境開放地區在戰略地位上不高、在政策上優惠程度較小:于1992年起以開放為目的批準了13個沿邊市、鎮的開放,將指定的邊境口岸作為國家級開放口岸,并成為特殊經濟區的一種形式,相關政策主要是對邊境貿易實施規范化管理,所享受的優惠政策非常有限(目前主要體現在財政專項轉移支付方面).盡管中國也規定了邊境特殊經濟區經申請可以獲得保稅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享受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待遇,但也只是參照現有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廣大東部、發達地區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來實施,并沒有體現出邊境貿易的“特殊”優惠.而且部分邊境省份,例如云南2009年向中央提交了請求批準建立跨境經濟合作區的請示,國際組織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洲發展銀行等也表示要積極予以資金、技術等援助,但到目前為止我國沒有批準成立任何跨境經濟合作區.這使得中國邊境貿易發展速度和發展形式的升級受阻,并且在中越邊境貿易合作進程中處于政策滯后、吸引力有限的不利地位,邊境地區的優勢和潛力未能充分發揮出來.
對此,中國應從戰略上重視邊境地區尤其是邊境口岸的經貿發展,把邊境特殊經濟區作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兩廊一圈等重要樞紐,并將其上升到國家對外開放和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戰略地位,盡快批準建立邊境跨境經濟合作區、自由貿易區、保稅區等,給予邊境省份在邊境特殊經濟區建設中更多的自主權和優惠政策,以支持和促進邊境地區的發展.
注釋:
①2009年3月2日越南政府總理出臺的《頒行口岸經濟區的財政機制、政策的決定》(QD-TTg/2009/33號決定).
②2008年4月25日越南政府總理頒行的《批準"到2020年越南口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提案的決定》(52/2008/QD-TTg號決定).
[1]高進田.特殊經濟區發展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08-112.
[2]古小松,BrantlyWomack.90年代中越邊境經濟合作[J].東南亞縱橫.1999(3):9-14.
[3]李碧華.越南邊境口岸經濟政策的實施及其影響[J].東南亞縱橫.2010(3):79-89.
[4]越南貿易部《貿易報》專題論文.越中經貿關系的現狀和前景[J].南洋資料譯叢.2003(4):32-36.
The Comparison and Enlightenment of China-Vietnam’s Border Trade Policy
LUO L in
(Business School,Hong he University,Meng zi 661100,China)
For a long time,China-Vietnam’s border trad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and it’s important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compare the two countries’border trade policies.The paper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border trade and its relative concepts in China-Vietnam,compares the policy constitutes,some basic issues,such asmain body,mode of management,administration section,and the preferential policie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Finally,the paper gives some insp irations on improving the border trade policies in both countries.
China-Vietnam;border trade policy;comparison;enlightenment
F740
A
1008-9128(2011)02-0057-04
2011-02-27
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項目(JD2010YB25);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09Y0416)。
羅琳(1978-),女,云南個舊人,講師,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世界經濟、國際金融。
[責任編輯 姜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