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恰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自2000年1月1日頒布實施以來,規范了招標投標活動,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招標投標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高經濟效益,保證公路建設項目質量。特別是有效防止暗箱操作,加強權力制約,預防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一度被贊譽為“陽光法案”。公路建設項目招投標制度作為承包發包的主要形式在國際國內已廣泛實施,是市場經濟的重要調節手段,不但為建設單位選擇優秀的承包人,而且能夠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其本質特征是“公開、公平、公正”和“充分競爭”。實踐證明,公路建設項目招投標制度是比較成熟而且科學合理的工程承發包方式,也是保證工程質量、加快工程進度的最
佳辦法。但由于機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各種規避、破壞公開招投標的行為和問題時有發生,已經嚴重影響了招投標的嚴肅性和公信力,致使當前的公路建設項目招投標現狀仍存在不少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部分地方政府沒有構建公路建設工程公開透明的招標投標統一平臺和信息公開制度,使得招標投標不能置于陽光下運行,不能真正做到招標投標活動的公開、公平和公正。
2)部分招標人故意避開主管部門和監察部門的監督或監察,而進行暗箱操作,讓相互監督和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未能發揮作用。
1)圍標和陪標現象:由于現今基本建設管理體制還沒有完全從以“計劃”為中心轉移到以“項目”為中心,一些部門濫用權利,將公路建設項目內定給某些施工單位中標,其他單位只是陪襯;或者是投標人之間進行串標,相互約定提高或壓低投標報價,而獲取中標資格,使招投標成為形式的空殼,無法做到公開、公平、公正。違背了招投標的目的,擾亂了市場的秩序,使得建設單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2)承包單位轉包問題:“轉包”現象的存在是現今“豆腐渣工程”存在的一個根源。有的施工企業中標后,直接轉包或違法分包給其他不具備資質的施工企業,從中收取管理費,以包代管,而對工程質量、安全不從事管理、不負責任。這種轉包的現象,使得一些資質不夠,沒有施工經驗的企業,進入施工現場,為質量安全問題埋下隱患。
1)少數領導變著手法插手招標工作,越權包辦公路建設項目招投標,背后指揮、操縱招投標機構操作采取加設參加投標或加分特定條件、故意向其泄露標底等辦法,使“欽點”單位如愿以償中標。2)有的評標專家素質不高,打關系分、感情分,有的存在地方保護主義。
目前我們還沒有建立起一套科學完整的評標辦法,以至于有些區僅以報價高低作為評定的標準,且整個評分辦法重定性評分,輕定量評分。而部分中小城市由于專業性人才缺乏,評標專家綜合素質參差不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學評標辦法的建立和實施,嚴重影響了公路建設項目招投標工作的健康發展,專家評標水平和綜合素質均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由于我國招標代理業務起步晚,招標代理市場發育尚不完善,一些相關的配套制度還不健全,致使一些代理機構在實際工作中缺乏自律,步入誤區,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幫助建設單位有傾向性的選擇中標單位。
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和國家法律法規的健全,國家加大了對公路建設項目招投標的管理力度,但市場存在的問題積重頗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的,必須從目前社會大背景及市場運作的制度設計中尋找原因,把人為因素消除到最小限度,消除不正當競爭方式和行為,從而真正體現工程招投標競爭的公開、公平、公正。
1)成立公路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工作領導機構,加強公路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工作的領導和管理,負責招標投標工作的指導、協調、監督和管理,研究解決公路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和重要事項。
2)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政務服務中心的公共服務功能,構建公路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統一平臺,通過構建公開透明的招標投標統一平臺,將招標投標置于陽光下運行,使投標人在平等的條件和環境下參與競爭,促進招標投標活動的公開、公平和公正進行。
1)作為招標單位的代表,多為建設單位的領導人,投資所用的錢都是國家的,公路建設項目質量的好壞,工程價款的多少和自己切身利益沒有關系,從而給一些施工企業有了可乘之機。負責招標的人由于得到了種種好處,不可能對工程質量、造價問題有足夠的認識,從而施工企業可以邀請一些同行,對其實已經“內定”下來的工程進行招投標,這也是“陪標”現象的“癥結”所在。要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應對招標負責人實行其對工程質量的終身負責制,如果出現問題,則可以對其進行懲罰。這樣就可以預防一些行政干預的因素,避免了招標投標中的“陪標現象”,從源頭上杜絕了工程腐敗現象形成。2)針對當前公路建設項目建設過程當中的“轉包”現象,監理工程師應當充分發揮監理職能。從質和量的兩個方面加以分析,確定中標人是否存在轉包現象。
1)《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第7條中規定:“招標投標活動當事人應當接受依法實施的監督”。對招標投標活動進行監督管理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保護正當競爭,加強招標投標活動的監督管理。同時,依法查處招標活動中的包括不正當競爭的違法行為。2)建立健全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在招標投標監管環節中全面建立市場主體的信用檔案,將市場主體的業績、不良行為等全部記錄在案,并向社會公布。同時,通過設立投訴舉報查處招標投標中違法違規行為,達到監管的目的。
1)根據工程規模、性質的不同,細化評標辦法,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影響,保證評標工作科學、合理、公正、透明。對于具有通用技術、性能標準或者招標人對其技術、性能沒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建設項目,采用經評審的最低價中標法評標;對于技術、性能有特殊要求,難度較大的工程,采用綜合評估法評標;對于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招投標的項目,要求招標人設立預算控制價,并結合具體實際,確定預算控制價浮動標準。
2)加強評標專家培訓及持證上崗管理。實行評標專家聲明、評標行為測評管理。每次評標結束后,由評標監督部門對各評標專家的業務能力、評審質量、工作態度、職業道德情況、考勤情況等方面進行測評,并計入專家誠信檔案。此外,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盡快建立共享專家庫,以解決部分地區專家欠缺及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并逐步與其他省市的評標專家庫實現聯網共享。
1)必須加強對招標代理單位機構的約束,促進其規范從業。要依法加強對招投標程序和過程的監督,對招標文件的重要條款要嚴加掌握,防止招標人設立背離三公原則,要及時查處各種違法行為,保證招投標工作的依法進行。2)發揮監督部門共同參與的監督職能作用,進一步規范和約束建設單位的行為,減少對招標代理的干擾,規范國有投資及國有投資占主導地位的公路建設項目建設單位的行為,促進招標代理行業的有序競爭和發展。
1)糾正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行為,不得制定限制性條件阻礙或者排斥其他地區、其他系統投標人進入本地區、本系統市場,取消非法的投標許可、資質驗證、注冊登記等手續。
2)通過建立有形市場,治理市場的混亂,防止腐敗現象的產生,可以促進公平競爭,打破地域和行業保護現象,減少串標和陪標現象。建設單位可以在交易中心找到優秀施工單位,施工企業憑實力增加了中標機會,實現真正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
規范建設工程招標投標活動,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應在健全配套法規、加強部門協調、完善監督機制、培育行業自律等方面下大力氣,加強對公路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活動的依法監管,使工程招標投標的各環節置于“陽光”下操作,從根本上保證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市場的健康發展。
[1]賈立術.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現狀及問題分析[Z].項目管理者聯盟,2008.
[2]董杰元.加強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質量[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8):68-69.
[3]石國虎.公路工程國內招標文件范本[Z].2003.
[4]石國虎.公路工程標準施工招標文件[Z].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