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義
(臨沂市水利局,山東 臨沂 276000)
臨沂市轄9縣 3區,總面積 1.72萬km2,人口1042.00萬人,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市,因瀕臨沂河而得名。臨沂市水系發達,境內有10.00km以上河道251條,總流域面積1.68萬km2。現有各類水利工程9萬余處。其中,大型水庫6座,中型水庫30座,小型水庫819座,大小攔河閘壩211處,承擔城市供水、農業灌溉、發電、防洪、養殖、水利旅游等多種功能。
沂、沭兩河平行自北向南穿境而過。沂河在臨沂市境內自北向南依次流經沂水、沂南、河東、蘭山、羅莊、蒼山、郯城等縣(區),由郯城縣吳家道口村入江蘇省境內,主要支流有汶河、蒙河、柳青河、祊河、涑河、白馬河等;沭河自北向南流經沂水、莒南、臨沭、郯城入江蘇。沂河重要支流祊河,自西向東流經平邑縣、費縣、蘭山區至臨沂城鳳凰廣場南側入沂河;汶河自西向東流經蒙陰縣、沂南縣兩縣,至沂南縣高里東匯入沂河;蒙河自蒙山北麓由西向東流經蒙陰、沂南兩縣至沂南縣青鴕鎮東匯入沂河。沂、沭河及沂河支流祊、蒙、汶河在臨沂市境內形成了“兩縱三橫”骨干水系。
自1957年春至1959年秋,全市先后建成大中型水庫37座,由于受沂河支流的不對稱性(重要支流均在右岸)及沂河支流水系流域所決定,境內大中型水庫多分布在西部、北部的平邑、費縣、蒙陰、沂水、沂南縣山區;沭河部分支流水庫分布在莒南、臨沭兩縣,形成北部山區河道上游多庫的空間布局。
以臨沂城沂、祊匯流“丫”型水域為中心,形成南、北、西放射性大水體;沿沂(祊、汶河等支流)、沭河階梯式修建了多處攔河閘壩,形成了成片的河床階梯濕地;各縣(區)在縣城城區河流段興建了多處橡膠壩截、蓄工程,形成大片的環城生態濕地,河道濕地片、線相連。
根據《臨沂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結合臨沂市沂河、沭河及水利工程空間分布狀況,水利風景區建設應實行“兩縱、三橫、十大片區”空間布局。
以沂河、沭河為南北軸線,將兩河沿線水利工程、河岸濕地及自然、歷史、文化等資源進行統一規劃、整合,打造貫穿臨沂境內南北的生態觀光休閑帶旅游產品。
2.1.1 沂河濱水生態觀光休閑帶
休閑帶北起沂水縣跋山水庫水利風景區,南至郯城縣碼頭古鎮,南北長1693.00km。利用已建成通車的沂河生態觀光路連接跋山水庫、臨沂濱河、武河濕地、郯城碼頭等4大片景區,形成縱貫臨沂全境南北的沂河兩岸休閑觀光帶。
1)在沂河上游以跋山水庫水利風景區為中心,以30km為半徑,將沂水 “地下畫廊”、“地下大峽谷”、“雪山彩虹谷”、“天上王城”等景區進行連接整合,將跋山水庫水利風景區建成集度假旅游、水上運動、農業觀光、采摘體驗、濱水垂釣、野炊餐飲的休閑目的地,全力突出“山、水、洞、湖”特色。
2)在臨沂城中心市區,以沂、祊“丫”型水體為中心,組成劉道口水利樞紐工程、葛莊“分涑入祊”工程及階梯建成的小埠東、桃園、柳行、角沂、葛莊等橡膠壩形成的大水體,溝通涑河、柳清河的市內游覽觀光線路,打造以濱河城市景觀游覽、水上運動、城市娛樂、商業購物、溫泉度假、以及城區休閑為主體的城市旅游中心目的地。
3)在沂河下游郯城武河段,著重發展以武河濕地為代表的大型河道濕地景區,著力突出水質凈化、生態保護、科普教育、休閑觀光為主題的原生態休閑區;以馬頭古鎮為依托,開鑿連接郯城、新沂、邳州運河,建成水上交通樞紐、形成集游覽、觀光、休閑、購物為一體的中華銀杏主題旅游區、古鎮云煙民俗旅游區、沂河風光生態休閑區。
2.1.2 沭河(古道)漂流休閑觀光帶
以沭河故道為紐帶,以臨沭華山橡膠壩、大官莊水利樞紐、臨沭、郯城沭河故道漂流和馬陵古戰場遺址等“三地四區”相關休閑產品,構建沭河故道漂流、古戰場遺址體驗等生態休閑旅游帶。
1)在臨沭縣以沭河濱河路為紐帶,串聯萬畝古栗園、鐘華山奶奶廟、華山橡膠壩、大官莊水利樞紐、沭河故道漂流和馬陵戰場懷古為主題,開發建成萬畝栗園休閑采摘野炊區、沭河故道漂流水上娛樂休閑區、馬陵戰場懷古軍事文化體驗區、大官莊水利樞紐工程水科普文化區等綜合型旅游區。
2)郯城縣沭河濱城水利風景區。南至新城區龍門橡膠壩,北起清泉寺林場,全長約17km,景區面積20.40km2。利用沭河古道、馬陵山古戰場、郯廬地質斷裂帶、馬陵山森林公園、清泉寺林場、神州古栗園等自然人文資源,通力打造集沭河古道漂流、馬陵戰場懷古軍事文化體驗、地質文化科普區、森林探幽等復合型風景區。
主要是指自西向東依次匯入沂河的三大支流汶河、蒙河、祊河水利生態休閑觀光帶。
2.2.1 祊河觀光休閑帶
以臨沂城濱水中心區沿祊河為連接線向西部輻射,串通平邑縣五龍湖水利風景區、費縣山水奇石風景區,形成“一線兩片”格局。
1)祊河北支流浚河自平邑縣北龐王村西入平邑境后注入唐村水庫(五龍湖水利風景區)。要以山水風光、歷史文化、農業景觀、民俗風情為特色,著重打造以五龍湖(唐村水庫)為中心的水上旅游度假地;同時利用已建成的浚河城區段兩處橡膠壩工程,整合天宇自然博物館等旅游資源,突出濱水城市特色,形成“一圣、一山、一海”(曲阜、平邑、日照)省際旅游線路中重要的停留地。
2)祊河南支流溫涼河入費縣境內經梁邱鎮東北流入許家崖水庫。以費縣許家崖水庫、費縣城溫涼河治理為依托,以祊河濱河路為紐帶,整合奇石林等資源,打造“奇石、碧水、梨花園”為主題的旅游休閑區。
2.2.2 汶河休閑觀光帶
1)汶河上游生態觀光休閑區。在汶河上游蒙陰縣境內,以西汶河蒙陰城區橡膠壩工程設施為基礎,在確保岸堤水庫水源地水質達標的前提下,建設以生態保護性開發為主體的生態濕地保護區、庫區觀光農業示范區、休閑度假區。
2)汶河下游漂流觀光休閑區。沿汶河旅游專道,利用丹山子攔河閘等水利工程,進一步完善開發汶河下游汶河漂流項目的同時,整合岸堤、馬牧池紅色旅游資源,打造親山、親水、親情的體驗項目,突出“汶河漂流,水上三國”城特色,建成將汶河自然資源和沿岸的歷史文化、紅色旅游、溫泉洗浴緊密結合的獨具特色的紅色山水觀光休閑區。
2.2.3 蒙河山水農家樂休閑觀光帶
保護性開發蒙山山脈北麓蒙河上流各支流水系,借助蒙山自然優勢,結合小流域綜合治理,努力打造“游蒙山、玩溪水、觀瀑布、品鮮果、食野味(農家菜)”生態山野休閑度假區。
以二縱三橫為軸線,根據各河道水域特點規劃建成十大生態水利風景觀光休閑區,形成“線、面”結合的水利風景區大格局。
2.3.1 臨沂濱水商都中心景區
利用濱河景區75.00km2城區段,45.00km2水域,建成北部水上運動培訓中心、中部水上娛樂中心、南部水上運動村及以文化廣場、風情小鎮、飲食長廊等為特色的水上商都濱水中心景區。
2.3.2 跋山水庫水利風景區
貫通跋山水庫至沂水縣城區段沿河生態觀光路,對跋山水庫水利、沂水縣城區段大、小沂河綜合規劃整治,形成“山、水、洞、城”綜合旅游景區及旅游目的地。
2.3.3 武河濕地水利風景區
利用便捷的濱河路,建成集水質凈化、生態保護、科普教育、觀光休閑、濕地體驗為一體的自駕游覽區。
2.3.4 郯城碼頭古鎮水利風景區
以馬頭古鎮、沂河攔河閘為依托,鑿通連接郯城、新沂、邳州運河,建成水上交通樞紐、打造以古鎮民俗、游船觀光、銀杏觀賞、休閑購物為一體的中華古鎮民俗旅游區、沂河風光生態休閑區。
2.3.5 天馬島(陡山水庫)休閑區
以莒南縣天馬島(陡山水庫)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為依托,結合自然景觀(天佛)、115師及山東省政府舊址等紅色景區,打造成登山運動、水上游覽、傳統教育、佛教文化、農業觀光為一體的名勝游覽區。
2.3.6 沭河古道漂流馬陵古戰場中心休閑游覽區
上起沭河中游大官莊樞紐,貫穿老沭河至清泉寺閘,建成全市最大的水上漂流項目。同時,結合馬陵山古戰戰例舊址,打造成集烽火臺、古棧道、兵法紀念館等特色的水上漂流、古戰場考察旅游區。
2.3.7 郯城濱沭新城休閑度假區
以沭河龍門橡膠壩形成廣闊水域,整合神州古栗園、郯城新城區段,努力打造水上運動、古園探幽、濱水新城水利風景休閑度假區。
2.3.8 蒙河、汶河水利風景觀光休閑度假區
利用蒙山北麓蒙河多條支流水系,打造探林海、戲溪流的原始山野式農家樂游覽區。保護性開發汶河濕地建設,在保證水源地(岸堤水庫)水質的同時,努力打造生態多樣性的保護式景區。
2.3.9 平邑“浚河”水利風景觀光休閑度假區
以五龍湖(唐村水庫)為中心,沿浚河階梯式建設,整合當地歷史文化及自然資源,打造成“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線路中重要山水游目的地景區。
2.3.10 費縣“溫涼河”水利風景觀光休閑度假區
以許家崖水庫為中心,沿溫涼河至費縣城區,整合中華奇石、萬畝梨園等資源,并利用沿祊河路連接臨沂便捷條件,打造一日山水、奇石游覽區。
臨沂河道縱橫交錯,水利工程眾多且分布相對均勻,為發展水利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同時在景區建設的空間布局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