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 偉
(濟寧市梁濟運河管理處,山東 濟寧 272000)
梁濟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全長87.80km,流域面積3306km2,是一條具有防洪、除澇、引黃(黃河)補湖(南四湖)、灌溉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河道,同時也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干線和國家八大煤炭基地之一兗礦集團北煤南運的主要黃金水道。
自工程運行以來,已累計引用黃河水5.00億m3,堤防綠化植樹80多萬棵株,成為一處資金雄厚的“綠色銀行”;興建各類碼頭20多處,年吞吐量超過500.00萬t。為確保沿河防洪安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改善沿岸生態環境發揮了巨大作用。其主要做法如下:
長期以來,由于多方面因素,濟寧市梁濟運河管理處在工程管理上偏重技術管理,忽略了綜合經營,河道應有效益得不到發揮,管理單位抱著“金飯碗”討飯吃。近幾年,濟寧市梁濟運河管理處在搞好河道工程管理,確保度汛和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在著力構建“資源開發、參股經營、工業供水、水利施工、工程綠化”上大做文章。
水土資源是水管單位的最大資源優勢,管理處在這方面大做文章,首先是對河灘土地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簽訂承包合同,進行租賃承包。引導沿河群眾發展優質高效種植業,走專管和群管相結合道路。不僅根除了原來沿河群眾因土地資源緊張,搶占工程用地、墾堤種植現象的發生,而且土地資源得以合理開發,年征收灘地使用費30.00萬元。
在不影響工程度汛安全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岸線”經濟。先后批準興建臨時碼頭10多處,以灘地參股、聯合經營的方式,對碼頭收費進行改革,將過去按占用面積收費改為按碼頭吞吐量收費。從而規范了收費標準,制止了相互壓價和無序競爭,年可實現收入100多萬元。既增加了經濟收入,又推動了濟寧航運業、煤炭業的發展,活躍了濟寧經濟,使梁濟運河又恢復了昔日的繁榮,成為貫穿濟寧南北的一條經濟大動脈,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管理處充分利用梁濟運河獨特的地理優勢,把發展工業供水作為主導產業來抓,以優質的服務,為濟寧電廠、運河電廠等工業企業供水。在水源日趨緊張的情況下,管理處采取有力措施,清淤輸水,千方百計挖掘水源,全力搞好供水服務,努力擴大供水量。同時,按照市場規律,積極爭取供水價格調整政策。經省物價、水利部門批準,工業供水水價由原來的每立方米0.30元調整到0.50元,年可收取水費300多萬元。
按照“管養分離”的原則,成立了堤防養護服務中心,重點搞好工程養護施工,并積極承攬社會施工項目。同時,還利用人員、設備、閑置房地產等發展其他產業,興建了近1000m2的商業用房對外出租。真正做到人盡其能,物盡其用,為今后的發展開辟了新的天地。
為搞好工程綠化,加大了林權改革力度,采取統一規劃、分段承包、社會招標的方式,動員社會力量植樹造林。對樹木收益按一定比例提成。極大地調動了社會搞綠化的積極性,目前運河堤防宜林綠化面積達到100%,存木量70多萬棵。不僅使梁濟運河成為縱貫濟寧南北的綠色長廊,還逐漸成為一處資金雄厚的“綠色銀行”。
近幾年來,濟寧市梁濟運河管理處十分注重政策法規研究,依托政策優勢,順著水路找財路,借土生金,走上了良性循環的發展之路。
在全市河道管理單位率先出臺了 《濟寧市梁濟運河管理辦法》。該辦法以現行水法規為依據,著眼于當前水利工作的改革與發展,規定了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沿河縣(區)、各企事業單位、公民協助做好梁濟運河管理工作的法定責任、基本權利和義務。同時,規范了梁濟運河管理工作,從河道整治、建設、保護、利用、防汛等方面都作了規定,為保護梁濟運河工程,充分發揮工程效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全省率先出臺了堤防養護費征收政策。由于梁濟運河沿岸碼頭較多,防洪堤防成為碼頭營運車輛的必經之路,行駛車輛給工程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為確保工程安全,及時做好工程維修養護工作,彌補管理經費不足,不等不靠,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按照現行水法規政策和有償使用的原則,克服困難,主動工作,積極爭取,在上級主管和有關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省財政廳、省物價局批準立項和核定標準,在全省率先出臺堤防養護費的收費政策,填補了全省的空白,得到省、市水利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
這項政策出臺后,管理處及時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征收措施,確保政策的順利實施。目前,此項收費工作因濟寧市濱河路的開通,已停止執行。
受濟寧市水利局的委托,管理處負責市中區、任城區轄區內市屬以上工商企業的河維費征收工作。在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第128號令,嚴格執行新的收費標準和收費范圍,發揚跑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的精神,按照企業經營狀況,劃分為好、中、差三個類型,采取“主攻一類足額收、抓住二類分批收、帶動三類多次收”的措施,把任務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人,收費工作成績顯著,已累計征收上繳河維費5000.00萬元,年均700萬元,為濟寧市的水利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連年被評為“河維費征收工作先進單位”。
濟寧市梁濟運河管理處為徹底打破 “平均主義”、“大鍋飯”等傳統觀念的束縛,充分調動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積極性,著力激活全處一盤棋,大膽改革內部管理機制,特別在目標管理、人事制度等熱點、難點上,進行了大膽嘗試,取得了顯著效果。
在各個管理層面上,積極推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和制度化、規范化管理,強化管理制度,突出責任意識。在堤防管理工作中,依據水利部、省水利廳和市水利局有關規定,制定了《梁濟運河工程管理目標責任制考核暫行辦法》,從工程管理、經營創收、班子和隊伍建設到文明創建活動等都進行了量化細化,實行千分制考核,逐級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嚴格兌現獎懲。基層管理單位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在人事制度改革上,打破身份界限和任用終身制,按照干部四化標準和《黨員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及國家有關政策,對中層以上干部、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實行競爭上崗和評聘分離,定期考核,按崗定酬。建立了《中層干部年度考評暫行規定》、《專業技術崗位設置和推行競爭上崗暫行規定》等制度。對中層以上干部,按年度考核結果確定崗位;對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每2年競聘一次,均按現崗位確定報酬,實現了干部能上能下、專業技術人員評聘分開的靈活用人機制,有的落聘干部和工程技術人員月工資下調300~400元。使廣大干部職工增強了緊迫感,激發了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在收入分配上,實行工作目標、單位效益與個人工資掛鉤,按照考核結果,實行重獎、重罰。同時,還引入了待崗學習和下崗分流等制度,待崗學習期間只發300元生活費,直到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通過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目前全處機關和基層管理單位面貌煥然一新,干部職工信心十足,工作效益顯著提高,使干事的職工得到了實惠,受處罰的職工心服口服,大鍋飯、鐵飯碗的傳統觀念得到了徹底扭轉。